摘要:和平街道紧跟社会治理新需求,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综治中心为阵地推动构建“阵地优势、摸排发现、分流盯办、多元化解、回访教育”全流程矛盾纠纷调处“流水线”,探索出五个“+”工作法及时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全力消除涉稳风险隐患,为辖区平安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和平街道紧跟社会治理新需求,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综治中心为阵地推动构建“阵地优势、摸排发现、分流盯办、多元化解、回访教育”全流程矛盾纠纷调处“流水线”,探索出五个“+”工作法及时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全力消除涉稳风险隐患,为辖区平安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加法1:
坚持“阵地建设+大能量释放”
确保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汇合力
坚持为化解工作提供“硬实力”,按照“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一站式办理”标准,完善三级阵地建设,构建街道综治中心—社区矛调室—党群服务站矛调站与市级综治中心形成纵向到底的一体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阵地,按照统一标准,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打造规范化设置、标准化运行、融合化服务、精细化治理的综治基础平台,实现“一室多用”工作运转模式。突出打造百姓家门口的党群服务站矛调“全域矩阵”。切实发挥好辖区18个党群服务站矛调站作为“信息站”“广播站”“服务站”的“三站合一”作用,坚持“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稳控局面”总体要求,把党群服务站打造成为人民建议征集,广泛搜集民情民意,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主阵地,筑牢平安建设第一道防线。
加法2:
坚持“网格摸排+大起底梳理”
确保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起好头
坚持矛盾纠纷排查发现“两步走”:一是以网格为单位,在73个网格内“全方位滚动排查”,依托“三长一警多员”500余人服务团队,发挥网格长、民警辅警、楼栋长、老党员等人员作用,开展“敲门行动”,全面排查存在的矛盾纠纷隐患,及时筛查辖区内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易发生事态升级的矛盾纠纷隐患。二是结合“警地融合”,聚焦重点集中排查,重点对“五类重点矛盾”“五大重点部位”“五大重点领域”“五类重点群体”“五类重点人员,依托“入户大走访”“一标三实”等基础信息采集工作载体,同时利用411个小区业主群,结合12345市长热线,通过线上+线下“收集,动态实时掌握辖区社情民意,截至目前,收集居民诉求 679个,分级建立清单化、台账式汇总管理,分级分类梳理显性矛盾纠纷,逐一研判分析,降温处理、平息化解,做到隐性矛盾“全发现”,显性矛盾纠纷“全清零”,做好源头管控。
加法3:
坚持“健全机制+大格局构建”
确保矛盾纠纷分流推送规范化
坚持以“健全机制”为切入点,推动构建“研判评估、分流推送、交办盯办”为一体的规范化流程,不断提高分流推送精准度。
以研判评估为重点,实行“日研判、周复盘”工作机制,依托工作专班、综合指挥室,街道聘用的法律顾问,每日、每周民情研判会,逐一研判当日摸排梳理矛盾纠纷,逐一明确责任领导、责任部门、责任人,细化化解举措,确保研判到位、评估准确;每周对未化解矛盾纠纷进行复盘,开展矛盾纠纷重复矛盾纠纷的二次研判、建档督办,确保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有人管、有人推、有人干。
以分流推送为核心,建立矛盾纠纷五级分流机制,一级为楼长即可解决的简易纠纷;二级网格长、楼长共同调解的一般纠纷;三级为需相关部门联合处理的日常纠纷;四级为不符合调解条件或调解不成功,派出所、司法所、律所介入解决的复杂纠纷;五级是有可能引发群体性上访或转化为刑事案件的疑难纠纷,在稳定事态的基础上,以交办盯办为保障,推动形成了“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工作专班”齐抓共管工作格局,有效提升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质效。
加法4:
坚持“举措推动+大联合化解”
确保矛盾纠纷化解工作高效化
坚持打好“培养化解队伍、创新化解经验、丰富化解手段”组合拳,确保矛盾纠纷化解到位。
以培养化解队伍为先手,针对辖区内基层人员类型多、工作事务杂、统筹调度难等特点,结合调解员的实际需求和工作特点制定培训计划,对辖区476名街道、社区综治人员及“三长”等,采取“街道统一培训+村(社区)个性培训”的形式,以确保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通过定期培训班、网络平台和实地指导等方式,开展法律知识、管理技能和沟通能力等方面的专题培训27次,确保掌握各类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调解员的综合业务水平,为做好化解工作提供“软实力”。
以创新化解经验为推手,以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牵引,探索形成了“点单”“收单”“派单”“接单”“评单”的“菜单式”矛盾纠纷调解、“百姓说事”七步法等矛盾纠纷调解经验做法,助力矛盾纠纷化解工作。
以丰富化解手段为抓手,依托司法所、派出所、律师事务所等部门组成的“三所”机制,把网格党群服务站点延伸为矛盾纠纷化解阵地,成立由社区、人民调解员、法律工作者(法官、律师)、派出所等“调解能手”组成的人民调解小分队,同时孵化社区社会工作组织4个,积极探索个案、小组专业化社会工作服务,将婚恋家庭、邻里纠纷等引发的矛盾纠纷先行介入,不断做深、做细、做实纠纷化解工作。今年以来,成功调解房屋租赁纠纷、房地产开发商与业主因房屋破损纠纷、邻里养鸡纠纷等各类矛盾纠纷共656起,未发生因矛盾纠纷引发的重大案事件。
加法5:
坚持“聚焦巩固+大力度宣传”
确保矛盾纠纷案结事了不反弹
坚持将矛盾纠纷“不反弹”作为标准,建立矛盾纠纷回访制度,对已经调解成功的矛盾纠纷实行“应访尽访”,通过走访、电话、微信等多种方式,定期跟踪回访、跟进了解,掌握双方履行协议情况,巩固调解成果,避免“表面和解,背后斗气”,真正做到案结事了,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坚持将内部培训学习作为亮点,定期组织网格员、楼长、单元长等学习法律法规、矛盾化解、隐患排查、安全防范等业务培训,交流探讨化解矛盾纠纷的有益经验及困难问题,不断提升工作规范水平和纠纷调处应对能力,增强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坚持将普法宣传教育工作作为重点,以LED屏、条幅、发放宣传单、入户等方式持续开展“普法、反诈、信访条例”等宣传活动,开设《每周普法》专栏17期,线下打造“普法到家”微课堂品牌12次,通过驻社区法官、司法所援助中心律师每季度到社区、网格党群服站“坐诊”,开展“普法到家讲座,宣传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为社区(村)民宣传法律知识、解答法律问题,调解矛盾普法释法,提供法律咨询、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等服务10余场,通过服务站的辐射带动作用将服务送至“最后一公里”,引导群众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养成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思想,有效减少矛盾纠纷“发生率”。
初 审:佟美坤
复 审:邢 珂
终 审:周福生
来源:梅河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