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秦岭 创见未来 | 第六届秦岭关节外科学术年会成功召开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3-30 16:20 2

摘要:春拂秦岭,万象峥嵘。2025年3月28日-29日,“第六届秦岭关节外科学术年会暨秦岭骨科基础与转化学术会议”在古都西安召开。本次会议由陕西省骨与关节学会主办,《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编辑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承办,Bone Research《骨研究

春拂秦岭,万象峥嵘。2025年3月28日-29日,“第六届秦岭关节外科学术年会暨秦岭骨科基础与转化学术会议”在古都西安召开。本次会议由陕西省骨与关节学会主办,《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编辑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承办,Bone Research《骨研究》(英文)编辑部、《中华骨科杂志》编辑部协办。

会场掠影

本次会议以临床实践为导向,着力深化骨科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的双向融合,助力骨科医学的创新发展,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会议邀请了国内知名专家学者,聚焦骨科热点难点问题与前沿技术,系统梳理基础研究创新路径及转化应用成果,促进多层次学术交流与思维碰撞。

在庄严肃穆的国歌声中,大会序幕徐徐拉开。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张蓬勃,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学会学术部副部长刘阳,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陕西省骨与关节学会会长、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关节外科中心主任王坤正,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第九届主任委员王岩,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西安市红会医院脊柱病院院长郝定均,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骨科学院院长、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国家骨科医学中心张长青,天津市骨科研究所所长、天津医院马信龙,北京积水潭医院副院长吴新宝,山西白求恩医院刘强,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外科学组副组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曲铁兵、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胡懿郃,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王健全,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骨科基础与转化、关节外科、运动医学、护理等专业的10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本次会议。

王坤正致辞

王坤正代表大会组委会向与会嘉宾致以热烈欢迎。他回顾,秦岭关节外科会议历经多年发展,已从区域性学术交流平台蝶变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品牌学术盛会。王坤正指出,当前中国关节外科正步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在个体化诊疗、人工智能、学科细分、多学科融合以及基础研究等方面均取得显著进展。本次会议聚焦骨科基础和转化,凝聚学界智慧共识,为推进中国关节外科创新发展注入强劲驱动力。

白波致辞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总编辑白波在致辞中表示,作为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外科学组的学术载体,本刊致力于搭建学术平台,及时传播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与临床经验。白波强调,本次会议汇聚全国专家智慧,既为学科发展注入新动能,也为期刊内容创新提供更多灵感。他特别感谢学界同仁对杂志的鼎力支持,并期待通过本次会议,助力中国关节外科事业迈向新高度。

马英致辞

中华骨科杂志编辑部主任马英在致辞中提到,中华骨科杂志于2024年荣获“中国科协中文领军期刊”称号,这既得益于骨科学界及专家的支持,更源于我国骨科领域近年取得的成绩,新技术、新成果不断涌现形成学术繁荣生态,推动期刊质量跃升与转化加速。马英表示,作为期刊人,未来将持续搭建创新服务平台,催化产学研协同,助力骨科高质量发展。

王岩致辞

王岩在致辞中提到,本次会议汇聚我国关节外科老中青三代学者,恰似“秦岭”巍峨,象征着攀登不止的学术追求,传承前辈经验智慧,激发中青年创新活力,培育新生代探索精神。他盛赞关节外科团队群星璀璨的创新凝聚力,以一首原创诗歌抒发对学科发展的殷切期待,寄语骨科同仁携手攻关临床难题,推动技术创新突破,谱写关节外科发展新篇章。

张蓬勃致辞

张蓬勃在致辞中代表院方对参加此次会议的嘉宾表示欢迎和感谢。他指出,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凭借深厚历史积淀与创新突破,在关节置换、运动医学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面对医学变革机遇,张蓬勃呼吁加强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融合,探索创新诊疗方案,提升患者生命质量。他期待通过本次会议的思想碰撞催生学术火花,进一步推进骨科技术的发展,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大会执行主席、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杨佩主持开幕式

为深化学科发展,促进学术繁荣与临床进步,提升医疗服务效能,本次会议特别设立“思辩与共识”专题讨论环节。该环节聚焦临床热点议题,在观点碰撞中解构,探寻骨科发展的本质,以多元视角对话为路径,构筑起连接理论探索与实践突破的学术思想桥梁,让不同的观点和智慧相遇、交融。

数字智能技术在关节外科的现状与未来

从左至右:田华(主持)、许鹏、刘军、张长青、王岩、姚振均、吴新宝、王飞、林剑浩、柴伟

在人工智能与医疗深度融合的今天,数字智能技术正在革新骨科诊疗模式。本节讨论聚焦数字技术在骨科发展现状与未来,探讨如何让智能技术助力青年医师加速成长,以及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攻克核心技术壁垒,真正的实现数字赋能下的骨科全周期管理。

前交叉韧带断裂治疗的方法选择

从左至右:王健全(主持)、许建中、夏亚一、尹战海、崔国庆、吕松岑、何耀华、郭林、张晨

作为运动医学领域的常见损伤,前交叉韧带断裂的治疗始终存在保守重建之争。自体移植疗效确切但供区损伤风险犹存,人工韧带初期稳定性佳却长期疗效待考。讨论专家分享各自经验,对比不同治疗方法对预后效果的影响,重点探讨如何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建立更科学的临床决策模型。

髋膝关节翻修术的前沿与挑战

从左至右:周一新(主持)、贾玉华、范卫民、王跃、马信龙、曲铁兵、沈彬、黄伟、赵建宁、周建生

髋膝关节翻修手术,是一场技术与耐心的较。骨缺损重建、感染控制、假体松动等复杂问题考验着临床智慧。本节讨论展示了翻修手术中的热点和前沿技术,同时深入探讨翻修手术适应证把握、并发症防控等关键难点,为提升翻修成功率提供多维度解决方案。

PJI的进展与探讨

从左至右:胡懿郃(主持)、田晓滨、白波、严世贵、刘强、党晓谦、王春生

作为关节置换的难治性并发症,PJI的治疗始终是临床痛点。本讨论聚焦PJI的现状、早期诊断、新型抗菌材料研发及保留假体治疗策略等议题,同时探讨多学科团队在PJI管理中的协作模式,为攻克这一难点提供创新思路。

骨关节炎,如何实现基础到临床的突破?

从左至右:蒋青(主持)、钱齐荣、沈彬、肖骏、宋纯理、杨柳、李慧武、高俊杰

从分子机制研究到临床干预手段,骨关节炎的研究跨度极大。讨论专家从炎症因子调控、软骨修复等基础研究切入,递进探索向药物治疗、再生医学干预等临床路径,重点破解实验室成果如何落地临床实践的关键瓶颈,以期为骨关节炎患者带来真正获益。

主会场之外,7大分会场同样熠熠生辉。百余个学术报告在此汇聚,涵盖智能骨科技术革新、关节置换精准化方案、骨科感染防治策略、基础研究成果临床转化等前沿议题。各细分领域的专家学者济济一堂,通过大会报告、专题论坛、病例讨论等形式展开思想碰撞,全面梳理学科发展脉络。

授课专家不吝分享新技术、新理念,相互启迪、凝聚共识,为与会嘉宾同道带来一场骨科新发展、新趋势的学术盛宴,为不同层级的医务工作者搭建了多维度的学术交流平台。

奋斗铸就辉煌,实干赢得未来。这片承载华夏文明脊梁的土地,始终承载着医学人开拓进取的基因,本次会议不仅搭建了一个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更让与会者在感受十三朝古都厚重底蕴的同时,碰撞出创新灵感,以秦岭的坚韧品质,重构骨科的未来前途,为推动中国骨科事业发展注入新势能。

来源:骨科在线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