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山大师这篇《费闲歌》,道出修行的真谛 穿透时空,映照现代人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3-30 16:43 2

摘要:《费闲歌》是憨山大师的禅理佳作,以质朴直白的语言,道出修行的真谛。全诗从讲道、守戒、遇师、出尘、实心、悟道、守关、念佛、敬佛、解经等十个方面展开,反复强调“不……总是闲”,点明修行若无真心、恒心与正念,便是徒劳。

《费闲歌》憨山大师的禅理佳作,以质朴直白的语言,道出修行的真谛。全诗从讲道、守戒、遇师、出尘、实心、悟道、守关、念佛、敬佛、解经等十个方面展开,反复强调“不……总是闲”,点明修行若无真心、恒心与正念,便是徒劳。

其批判的锋芒穿透时空,映照现代人信息修行中的浮躁:转发代替体悟、打卡取代精进、形式掩盖诚心。

它不仅是修行者的警世钟,更是世人的明镜。在纷扰尘世中,我们常忙碌于表面功夫,却忽略了内心真正的修行与成长。

《费闲歌》提醒我们,无论做什么,都要摒弃浮躁,以真诚与专注投入,方能真正有所得,成就不“闲”之人生。

费闲歌

明代·憨山大师

讲道容易修道难,杂念不除总是闲。

世事尘劳常挂碍,深山静坐也徒然。

出家容易守戒难,信愿全无总是闲。

净戒不持空费力,纵然落发也徒然。

修行容易遇师难,不遇明师总是闲。

自作聪明空费力,盲修瞎炼也徒然。

染尘容易出尘难,不断尘劳总是闲。

情性攀缘空费力,不成道果也徒然。

听闻容易实心难,侮慢师尊总是闲。

自大贡高空费力,聪明盖世也徒然。

学道容易悟道难,不下功夫总是闲。

能信不行空费力,空空论说也徒然。

闭关容易守关难,不肯修行总是闲。

身在关中心在外,千年不出也徒然。

念佛容易信心难,心口不一总是闲。

口念弥陀心散乱,喉咙喊破也徒然。

拜佛容易敬心难,意不虔诚总是闲。

五体虚悬空费力,骷髅磕破也徒然。

诵经容易解经难,口诵不解总是闲。

能解不依空费力,日诵万卷也徒然。

#01.

讲道容易修道难,杂念不除总是闲。

世事尘劳常挂碍,深山静坐也徒然。

解释:

讲述佛理容易,但真正修行却很难。如果不能去除杂念,修行就会变得毫无意义。即使远离尘世,隐居深山,如果心中仍有世俗的牵挂,那么静坐修行也是徒劳的。

心得感悟:

修行的核心在于内心的净化和专注。杂念如杂草,若不除尽,便会阻碍修行之路。生活中的烦恼和牵挂,常让我们迷失方向。唯有放下执念,才能真正回归内心的宁静。

知识到智慧的鸿沟在于践行,如同知晓游泳理论不等于会游泳。现代人困在信息茧房,更应警惕"明白许多道理却过不好一生"的困境,让修行从头脑认知落实到生命体验。

#02.

出家容易守戒难,信愿全无总是闲。

净戒不持空费力,纵然落发也徒然。

解释:

出家只是形式,而持守戒律才是修行的关键。如果缺乏坚定的信念和愿力,修行就会变得毫无意义。即使剃度出家,若不遵守戒律,也是徒劳。

心得感悟:

戒律是修行的基石,信念是前行的动力。许多人追求形式上的出家,却忽略了内心的转变。真正的修行,不在于外在的装扮,而在于内心的自律与坚守。

自律不是苦行,而是对生命的雕刻。如同玉不琢不成器,戒律是打磨心性的刻刀。现代人追求自由却常陷欲望泥潭,真正的自由恰在自我约束中绽放。

#03.

修行容易遇师难,不遇明师总是闲。

自作聪明空费力,盲修瞎炼也徒然。

解释:

修行的路径虽然明确,但遇到明师却不容易。如果没有遇到真正的导师,修行就会变得毫无意义。自以为是地修行,只会徒劳无功。

心得感悟:

明师是修行路上的灯塔,能够指引我们走向正确的方向。在修行的道路上,我们常常因缺乏指引而迷失。真正的智慧在于虚心向学,尊重师长的教诲。

求知若饥,求道若渴,但真理不在典籍而在明师点拨。如同牛顿需要苹果,我们也需要生命中的"苹果"唤醒觉悟,莫让聪明成为障碍。

#04.

染尘容易出尘难,不断尘劳总是闲。

情性攀缘空费力,不成道果也徒然。

解释:

陷入世俗的尘劳容易,但摆脱这些尘劳却很难。如果不能断除世俗的牵挂,修行就会变得毫无意义。执着于情感和欲望,只会徒劳无功,无法成就道果。

心得感悟:

尘世的诱惑无处不在,而摆脱它们需要极大的勇气和决心。修行的真正挑战在于内心的自律和对欲望的克制。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被各种欲望所困扰,难以自拔。真正的修行,不仅是对身体的约束,更是对心灵的净化。

身处消费主义时代,我们比古人更懂"断舍离"却更难放下手机。真正的出尘不是逃离红尘,而是心不随境转,在繁华中修出莲花定力。

#05.

听闻容易实心难,侮慢师尊总是闲。

自大贡高空费力,聪明盖世也徒然。

解释:

听闻佛法容易,但真正用心去体会却很难。如果对师长不敬,修行就会变得毫无意义。即使聪明绝顶,如果自大自满,也是徒劳无功。

心得感悟:

真正的修行在于谦逊和敬畏之心。许多人虽然听闻了许多道理,却因自大而无法真正领悟。在修行的道路上,师长的教诲是无价之宝,而敬畏之心则是学习的基础。

知识爆炸时代,恭敬心成了稀缺品。如同空杯方能盛水,谦卑才是接收智慧的容器,自大者终将困在认知的茧房。

#06.

学道容易悟道难,不下功夫总是闲。

能信不行空费力,空空论说也徒然。

解释:

学习佛道的理论容易,但真正领悟佛道却很难。如果不下功夫,修行就会变得毫无意义。即使有信仰,但不付诸行动,也是徒劳无功。

心得感悟:

修行是一场从理论到实践的旅程。许多人停留在知识的表面,却忽略了行动的重要性。真正的修行,不仅在于学习,更在于实践。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陷入“知易行难”的困境。

道理是地图,行动才是脚步。现代人习惯收藏"人生指南"却忘了出发,如同怀揣藏宝图却从不挖宝,让知识在行动中变现方为真修。

#07.

闭关容易守关难,不肯修行总是闲。

身在关中心在外,千年不出也徒然。

解释:

闭关修行的形式容易,但真正守住关却很难。如果不愿意真正修行,闭关也是徒劳。即使身体在关内,但如果心不在焉,也是毫无意义的。

心得感悟:

修行的关键在于内心的专注和坚持。许多人追求形式上的闭关,却忽略了内心的修行。真正的修行,不在于外在的环境,而在于内心的专注。在生活中,我们也需要找到属于自己的“修行之道”,专注于目标,不被外界干扰。

真正的修行不在深山在人间,如同炼金术士不在实验室在市井。若内心喧嚣,纵居兰若亦如闹市;若心境澄明,闹市即是净土。

#08.

念佛容易信心难,心口不一总是闲。

口念弥陀心散乱,喉咙喊破也徒然。

解释:

念佛的形式容易,但真正保持信心却很难。如果心口不一,念佛也是徒劳。即使口念弥陀,但内心散乱,也是毫无意义的。

心得感悟:

修行的核心在于内心的真诚和专注。许多人只是口头上念佛,却忽略了内心的修行。真正的修行,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内心的坚定和专注。

现代人求快,念佛求数量不求质量。如同快餐饱腹不养人,修行需慢火熬心,让佛号从喉咙沉入心田,方得真实利益。

#09.

拜佛容易敬心难,意不虔诚总是闲。

五体虚悬空费力,骷髅磕破也徒然。

解释:

拜佛的形式容易,但真正保持恭敬之心却很难。如果内心不虔诚,拜佛也是徒劳。即使身体五体投地,但如果心不在焉,也是毫无意义的。

心得感悟:

修行的本质在于内心的恭敬和虔诚。许多人只是形式上拜佛,却忽略了内心的修行。真正的修行,不在于外在的动作,而在于内心的敬畏。

形式与内在如同器与道,无道之器终成摆设。如同茶道不重在表演而在静心,礼拜贵在降伏我慢,让身体语言唤醒心灵恭敬。

#10.

诵经容易解经难,口诵不解总是闲。

能解不依空费力,日诵万卷也徒然。

解释:

诵读佛经的形式容易,但真正理解经文却很难。如果只是诵读而不理解,修行也是徒劳。即使能够理解经文,但不付诸实践,也是毫无意义的。

心得感悟:

修行的最终目标在于理解和实践。许多人只是停留在诵读经文的表面,却忽略了对经文的深刻理解。真正的修行,不仅在于学习,更在于实践。

知识是种子,行动是土壤。现代人成"知道分子"却成不了"行道者",如同收藏种子却从不播种。让经文教义在生命土壤扎根,方证"依教奉行"的真谛。

来源:小学快乐课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