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脸!千禾“零添加”竟是文字游戏,谁在把消费者当韭菜割?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3-30 17:53 2

摘要:“千禾0”酱油瓶身上那个醒目的“0”,像极了商家对消费者智商竖起的嘲讽手势。谁能想到,这个被包装成“健康承诺”的符号,竟只是企业注册的商标?3月28日,市场监管总局一纸禁令,宣布全面禁用“零添加”“不添加”等模糊标识,千禾味业连夜承诺整改,但消费者早已怒火中烧

“千禾0”翻车背后:8年套路终遭铁拳,谁在侮辱消费者智商?

从宋小宝到千禾酱油:“海参炒饭”式套路为何屡试不爽?

市值蒸发9.5亿!千禾“0添加”神话破灭,海天笑了

深度起底:千禾如何用1个“0”骗走消费者5个亿?

比添加剂更可怕的,是商家的“合法欺骗”

“千禾0”酱油瓶身上那个醒目的“0”,像极了商家对消费者智商竖起的嘲讽手势。谁能想到,这个被包装成“健康承诺”的符号,竟只是企业注册的商标?3月28日,市场监管总局一纸禁令,宣布全面禁用“零添加”“不添加”等模糊标识,千禾味业连夜承诺整改,但消费者早已怒火中烧:“玩文字游戏时,你们的良心去哪儿了?”

这场风暴始于《消费者报道》的一则检测报告。千禾旗下“千禾御藏本酿380天酱油”被检出含镉0.011mg/kg,尽管企业强调“镉源于国产大豆”“符合国家标准”,但公众的焦点迅速转向其商标设计——瓶身“千禾0”的“0”字号放大加粗,与“零添加”宣传语形成视觉捆绑,而“千禾0”实为注册商标,与配料表无关。这让人想起宋小宝小品里的经典桥段:点了一盘“海参炒饭”,结果厨师叫海参,饭里没海参。如今,这种荒诞剧情竟在食品安全领域真实上演

这不是千禾第一次收割“健康焦虑税”。2022年海天酱油因“双标门”陷入信任危机时,千禾凭借“零添加”标签异军突起,股价从15元飙升至21元,2023年净利润暴涨54%至5.3亿元。但讽刺的是,当年用来打击对手的“健康牌”,如今成了刺向自己的回旋镖。更令人咋舌的是,千禾早在2020年便注册了“千禾0”商标,而同年市场监管总局已提出规范“零添加”标识,却因执行滞后给了企业可乘之机。

商标套路背后,是整个调味品行业的集体失焦。“壹号土猪肉”中的“壹号土”是商标,“山里来的土鸡蛋”的“土”也与养殖方式无关。商家深谙消费者心理:用“0”“土”“天然”等字眼制造健康幻觉,再通过商标法漏洞规避责任。法律人士指出,商标审查侧重形式合规,却忽视实际误导性。例如,带“有机”“0糖”字样的商标常被驳回,但“千禾0”却能过关,这种“合法不合理”的漏洞,成了商家钻营的温床。

比文字游戏更恶劣的,是企业的“比烂式公关”。面对质疑,千禾声称“镉存在于中国土壤,国产农作物都有”,试图拉整个行业垫背。这种逻辑,像极了考试作弊被抓却说“别人也抄了”。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千禾营收净利双下滑,海天味业趁机收复失地。但这场闹剧没有赢家——消费者对国产调味品的信任,正被一点点透支。

狂热追求“零添加”,本质是商家制造的伪需求。面包里的膨松剂、酸奶中的益生菌,合理使用反而提升品质。健康的标准不是“零添加”,而是透明与真实。国家卫健委新规同步要求:强制标注致敏物质、规范生产日期标识。这才是食品安全的治本之策。

消费者的觉醒,正在改写行业规则。当“千禾0”被曝只是商标,网友涌入味事达直播间询问“是否用国产大豆”,只因该品牌未检出镉。尽管味事达是外资企业,但评论区罕见地出现理性声音:“安全无关国籍,健康才是底线。”这印证了一个趋势——新一代消费者正在用钱包投票,拒绝被“爱国牌”绑架。

这场危机给行业上了一堂血淋淋的课:套路消亡时,真诚才是终极流量。与其炒作概念,不如公开原料溯源数据;与其注册套路商标,不如把“0”印在质检报告上。毕竟,消费者要的不是文字游戏,而是一瓶敢让孩子放心吃的酱油

来源:破局者Breaker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