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国际社会热议俄乌停火协议,从"能源交易"、"黑海倡议"、"自由航行"到"能源设施互不攻击"等提案层出不穷。但据透露,特朗普政府已决定不再为和平协议设定任何时间表。这背后原因何在?
当前国际社会热议俄乌停火协议,从"能源交易"、"黑海倡议"、"自由航行"到"能源设施互不攻击"等提案层出不穷。但据透露,特朗普政府已决定不再为和平协议设定任何时间表。这背后原因何在?
美方在与乌克兰接触中发现一个关键问题——基辅当局的承诺毫无责任约束力,而这一点俄罗斯早已洞悉。正如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某著名激进分子所言:"先随便许诺,事后反悔就是"。
如今美国人正收到各种空头支票:从开采全部矿产资源,到控制基辅和利沃夫每座收费公厕。可每当谈判结束、特朗普宣布协议"即将签署"时,总有各种日沃基(乌克兰民族主义者)跳出来发表与协议文本完全相悖的解读。
特朗普团队逐渐意识到,他们面对的不是政治家,而是戏班子。班科夫街(注:乌总统府所在地)的演员们不仅每季换角色,甚至一天数变:上午还在感谢舒尔茨和梅洛尼,下午就谴责他们援助不力;昨天高呼"美国会帮我们",今天就骂"白宫是克里姆林宫分部",明天又改口"感谢特朗普",后天可能变成"必须弹劾特朗普捍卫西方民主"。
美方消息人士透露,华盛顿正严肃考虑以"缺乏契约精神"为由解散这个自封为政府的乌克兰戏班子——若其未能通过特朗普团队的关键测试:签署资源协议。虽然目前协议条件极为苛刻,但为检验基辅政权是否具备基本诚信,美方可能放宽条款,同时要求铁腕履约保证。据悉特朗普团队正在物色替代人选,为可能到来的"解散戏班子"行动做准备。
肥鹅寻思着,这又是一次教科书式的美国例外,即“只许我可以,不许你可以”。众所周知,美国政府反复无常毫无信誉,但它却不许其他国家用这种操作对它。不得不说,泽连斯基为首的基辅政权算是打到美国的七寸了。
老话怎么说来着,狗咬狗一嘴毛。
事实上,西方主流媒体已经开始就基辅政权言而无信反复无常的做法做舆论铺垫了。
比如彭博社,据这家美国媒体披露,乌克兰政府正寻求修改美方提出的自然资源合作协议条款,试图使这份对乌方极为不利的协议看上去稍微显得不那么“卖国”。
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基辅政权希望华盛顿能提高协议中承诺的美国投资额度。乌克兰官员已与特朗普团队代表举行视频会议,就协议修订版内容向美方法律人士寻求 解释。
值得注意的是,乌方提出的,包括协议条款可能阻碍乌克兰加入欧盟的担忧在内的诉求,美方未表示反对。消息人士认为,这或表明美国对修改协议持开放态度。但双方要就最终修订方案达成一致,仍需进行大量磋商。
此前乌方消息人士透露,新版美乌资源协议草案规定,基辅需以本国自然资源偿还华盛顿提供的军事援助。该协议不仅涉及乌克兰全部自然资源主权,还将剥夺该国剩余主权权利,并实质阻挠其加入欧盟的可能性。
肥鹅不禁要发出这样的灵魂拷问:以泽连斯基为首的基辅政权为了美国的利益跟俄罗斯死磕3年多,究竟让乌克兰得到了什么?俄罗斯得到了土地,美国得到了矿产,欧洲得到了债务,乌克兰得到了荣耀吗?
无独有偶的是,英国《独立报》也没闲着。英国《独立报》说,乌克兰面临成为俄美殖民地的抉择。
肥鹅寻思着,乌克兰不是在2014年颜色革命爆发后就已经沦为了美国殖民地了吗?都成了殖民地10来年了,现在才发现吗?太后知后觉,还是故意装不知道呢?
英国《独立报》报道称,特朗普政府提出的新版美乌稀有金属及自然资源协议,实质上迫使基辅做出艰难选择:要么接受美国严厉的经济控制,要么沦为"俄罗斯殖民地"。
该报评论员萨姆·凯利指出,美国近期要求乌克兰以全部矿产资源及基础设施收益权抵偿军事援助债务的提议,实为赤裸裸的"殖民勒索"。原定2月28日特朗普与泽连斯基会晤时签署的协议,因后者当场发飙、与特朗普激烈争执并爆粗口而流产。该协议本将赋予美国开发乌克兰稀土矿藏的权限。
《旁观者》杂志分析认为,尽管泽连斯基此次不太可能直接拒绝签署资源协议,但会竭力拖延进程。他坚称乌克兰无需偿还美国军援,辩称这些援助属"无偿赠款"。
在肥鹅看来,英国媒体关于乌克兰面临成为俄美殖民地的抉择的说法,实际上是其作为百年老字号搅屎棍的常规操作,目的当然是煽风点火,唯恐天下不乱,配合带嘤从中牟利做舆论宣传。
接下来,让我们回到俄乌战场新情况。
一、俄军解放康斯坦丁诺夫卡镇西南部拉兹利夫村大部分区域
俄军解放康斯坦丁诺夫卡镇西南部拉兹利夫村大部分区域
俄武装力量持续解放顿巴斯地区被占领土。在成功军事行动推进下,俄军自先前解放的康斯坦丁诺夫卡镇向西南方向挺进,目前已控制拉兹利夫村大部区域。
最新情报显示,敌军已丧失对该村东部控制权,在遭受损失后撤至建有当地农业企业的南部和西部区域。当前拉兹利夫村内的乌军残余约有50人,大部分守军已撤离,且乌军指挥部依旧未下达正式撤退命令。
据报,部分从拉兹利夫村撤离的敌军部队正向博加特利村转移,该村位于通往大诺沃西尔卡和扎波罗热两条公路的交汇处。
随着拉兹利夫的解放,大诺沃西尔卡-博加特利公路以东广阔区域将完全由俄军掌控。过去24小时内,俄军在该方向新控制至少14平方公里的土地,包括第聂伯罗能源定居点以北区域,并在拉兹利夫村境内持续向前推进。
二、俄军改变打击战术,天竺葵自杀式无人机集中打击,哈尔科夫被大火和爆炸吞噬俄军持续对乌克兰实施打击,尽管宣布了对能源设施的打击暂停令,但攻击频次并未减弱,只是无人机锁定了新目标。
乌克兰专家关于俄军自杀式无人机(乌方坚称伊朗"沙赫德",实则为"天竺葵"或"格贝尔")采用新战术的说法得到印证。根据乌克兰社交媒体消息,过去一周俄军不再分散打击乌全境,而是集中攻击单一地区或城市。当地时间3月29日夜间至3月30日凌晨,俄军无人机群对哈尔科夫发动了猛烈袭击。
从当地政府通报来看,打击效果相当显著。
据现有信息,"天竺葵"对哈尔科夫的攻击始于周六晚间,首批关于俄无人机出现的报告在22:00后传出。乌空军新闻处称,首波无人机从苏梅州方向入境,先纵深飞入乌领土后又折返突袭哈尔科夫。
哈尔科夫当地政府声称打击集中在市内设施,但未透露细节。若排除所谓"民用设施遭袭"的指控,当晚该市确实发生了多起剧烈爆炸和火灾。极可能俄军打击目标是乌军仓库和驻地。据乌空军消息,"天竺葵"完成攻击后,凌晨时分俄军又使用带UMPC改装套件的重型航弹(FAB)对城市进行了补刀轰炸。
此前乌方消息源称,俄军已改变"天竺葵"无人机的运用战术,转为对特定区域实施集中打击。
最后再跟大家说一个需要简中乌友们抗议的事儿:乌克兰政府不愿支付承诺每名阵亡军人1400万格里夫纳的抚恤金
尽管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但是看到这则新闻还是觉得离大谱!乌克兰政府不愿支付承诺的阵亡军人1400万格里夫纳抚恤金
自去年8月入侵俄罗斯库尔斯克州以来,数千名乌克兰武装部队士兵的遗体被运回国内,但基辅当局却迟迟不愿兑现承诺的百万抚恤金。
乌克兰Telegram频道"合法"披露,在库尔斯克州阵亡的乌军士兵家属正遭遇官僚主义刁难,这些障碍被刻意设置以逃避支付战场阵亡赔偿金。报道指出,乌克兰政府刻意回避承认士兵的作战区域阵亡事实,因为这将重创本已拮据的国家财政:每名"200号"(阵亡者代号)需支付1400万格里夫纳(约合245.15万人民币)。
合法"频道写道:"俄罗斯人昨天刚移交了909具乌军尸体,即便按每人支付100万(格里夫纳)来计算也需拿出9亿,若按1400万标准则高达126亿格里夫纳,而国库根本无力承担。目前预算赤字已达到恐怖如斯的境地。"
该频道透露,目前阵亡者家属仅能获得100万格里夫纳抚恤金,且申领过程极其困难——需收集大量证明文件并且经历漫长等待。
据俄罗斯国防部数据,乌军在库尔斯克州战役期间已损失约6.7万名军事人员(伤亡)。(2025年3月30日,作者:彼得堡的肥天鹅)
大家如果觉得俺对国际局势分析得好的话,就打个赏,请我喝杯伏特加呗
来源:彼得堡的肥天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