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30日,由国家科技部主办的第三届“一带一路”肝脏微创技术国际培训项目正式启动。来自欧洲、非洲、南美洲、东南亚10个国家的22名医学专家,齐聚川大华西医院。在未来三周时间里,将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肝胆外科医生分享、传授我国前沿的医学外科技术和实践经验,各国
3月30日,由国家科技部主办的第三届“一带一路”肝脏微创技术国际培训项目正式启动。来自欧洲、非洲、南美洲、东南亚10个国家的22名医学专家,齐聚川大华西医院。在未来三周时间里,将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肝胆外科医生分享、传授我国前沿的医学外科技术和实践经验,各国医生将在成都、德阳等地,参与内容丰富的专业课程和手术演示。
自2023年以来,“一带一路”国家肝脏微创技术国际培训项目,已连续三年成功举办。我国成熟的肝脏微创技术,透过国际医生培训班的形式,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培养了数十名“中式微创技术”医学专家,在埃及和匈牙利等国,纷纷出现第一例有着华西技术支持的荧光腹腔镜肝切除手术,而该国际医学合作培训项目,也促成了一带一路国家间的多中心医疗队列建立和合作研究开展。据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副院长吴泓介绍,围绕本次培训, 通过华西医院平台,将转播肝胆微创手术30场,其中的示范专家涵盖国外专家、国内院士及南京、广州、武汉等医院的外科教授团队。
艾哈迈德·甘地是埃及亚历山大大学附属医院的肝胆外科教授,2023年4月,他首次来到成都,参加“一带一路”国家肝脏微创技术国际培训,在华西医院,艾哈迈德学习交流了最新的肝脏微创术式,如今他已连续三年接受该项目培训,而他所在的医院,有50%的肝脏切除术,从过去的开放式手术转为微创手术。
今年“一带一路”国家肝脏微创技术国际培训项目,首次接受南美洲地区肝脏医学专家来华交流。来自智利的肝外科医生法瓦兹,一路辗转将近40个小时,才抵达成都参与培训,他迫不及待地希望将中国治疗经验带回到大洋彼岸。
在这次的培训项目中,国内众多肝胆胰外科领域的著名专家将围绕肝胆胰外科诊治现状和前沿进展、临床实践,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学员,展开专题讲座,提高肝胆胰疾病诊疗技术以及不同国家医院之间与多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并服务于“一带一路”,引导中国医学技术、成果、产品、服务走出国门,迈向国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普外科主任、器官移植中心主任兼肝移植中心主任 杨家印表示,通过此次国际培训,在展示中国技术的同时,也增强了世界先进肝胆胰微创手术的技术交流。而这样的技术碰撞,将有助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外科医学方面的学习交流和相互交融。
来源:看看新闻K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