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少年葬于北京闹市,无人敢迁移他的坟墓,火车来了也得绕道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3-28 23:04 3

摘要:1985年北京丰台火车站开始建设,这时一座孤坟挡在了正前方,工人们不得不停了下来, 领导上前一看,墓的主人是一个18岁的少年,于是当即下令改道。

文 | 阅华

编辑 | 阅华

在北京的闹市区,安葬着一位河南籍的18岁少年,孤坟与繁华的景象格格不入

墓主人没有显赫的背景、没有富可敌国的财富,但没有人敢迁他的坟,就连火车也特意改道。

1985年北京丰台火车站开始建设,这时一座孤坟挡在了正前方,工人们不得不停了下来, 领导上前一看,墓的主人是一个18岁的少年,于是当即下令改道。

如此重大的民生事情竟然因为一座孤坟而改道,不禁让人疑惑,这个18岁的少年究竟是什么来头?

原来他是当年舍命搬走铁轨上巨石,用生命拯救了“长征1号火箭”的孟凡章,一名年仅18岁的烈士!

1969年1月15日,在这个寒风刺骨的夜晚,一辆载满重要物资的火车,鸣着震耳欲聋的汽笛声飞驰在铁轨上。

领导再三嘱咐这次运输的物资和往常不一样,所以火车司机尤为小心和仔细,他紧紧盯着前方,时不时打开车窗驱散困意。

然而就在他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时候,眼前突然出现了一道像人的黑影。

司机浑身一颤,一边鸣笛一边下意识的推动刹车手柄采取紧急刹车,瞬间刹车盘与轮子紧密贴合在一起,在轨道上擦出了大量的火星。由于火车满载着物资导致惯性很大,导致整车向前滑了数百米才停了下来。

待火车停稳后,司机急忙联系了车站指挥中心。为了确定黑影的身份,他拿着大扳手向火车的反方向胆战心惊的跑去。

然而没跑几步就发现车轮下有个奄奄一息的小战士,此时的他双腿已经被碾成了两段,鲜血喷涌而出。

由于铁轨距离营房很近,所以没有几分钟,听到紧急刹车的战士们纷纷现场。并把这位小战士火速送往了医院。

大家不明白:

“车轨下孟凡章是个很阳光的人,为人和善且上进的他为什么会选择自杀?”

然而此时惊魂未定的火车司机带着大家的疑惑也在思考起这位小战士究竟是想自杀还是“特务”的时候,铁轨旁的大石头引起了他的注意。

经过40多分钟的抢救,孟凡章苏醒了,他断断续续的说着:“不……不要管我,救……救火车要紧"。

大家都不明白孟凡章在说些什么,只有火车司机沉重的说道:“他是为了推开那块大石头,他不是想自杀,更不是特务。”

还没等大家回过神来究竟发生什么的时候,抢救室内传出了噩耗:孟凡章抢救无效。

听到这个消息的火车司机瞬间绷不住了, 他大声哭喊道:"如果不是孟凡章突然冲到铁轨中央把大石头推开,任凭我紧急制动刹车也没用,火车势必会随着惯性撞上大石头,随之而来的将是火车脱轨翻车,不仅这一列火车的军用物资遭到破坏,就连我也会当场丧命!小孟,你是我的救命恩人啊!"

听完这些,抢救室外的走廊里安静的可怕,孟凡章的战友们个个潸然泪下,要知道当时的孟凡章仅仅才18岁啊。

赤子之心的少年

1951年孟凡章出生在河南省沈丘县。 新中国建立之后,穷苦的老百姓们翻身做主人,孟父孟母也是一样。虽然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但生活一片和平,大家都很幸福。

小时候的孟凡章常依偎在父亲身旁,听他讲述战争年代的故事。小小的他自小便明白了如今的幸福生活是靠先辈们用生命换来的。他立志将来一定要成为一个能为人民做奉献的人。

孟凡章从学校了解到了雷锋的事迹后,决定自己要向雷锋学习,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自此村中孤寡老人的身旁多了一个勤劳的身影。

上初中的一天夜里,孤寡老人张大娘突然生病危在旦夕,但公社医院离张大娘家有七八里的山路,没人愿意出头带张大娘去医院。

此时的张大娘本以为自己已经没有指望了,没想到孟凡章立即套上自家的马车,还没等父母同意,摸着黑把张大娘送到了公社医院, 经过整整一夜的守候,张大娘顺利做完手术并脱离了危险。

张大娘手术的医院

“好险啊,你这是胃穿孔,幸好你儿子送来的及时,不然早就没命了”

“不,他不是俺儿子,可是比俺儿子还要亲”

在张大娘身体恢复不久后,村子里热闹的迎来了招兵宣传的队伍。 此时17岁的孟凡章怀着一腔热血挤到人群中看热闹,听到解放军同志的讲解后,他毫不犹豫的跑到了报名点,询问自己是否可以报名。

当登记人员问他为何想当兵时,他一本正经的说:我想要为人民、为国家做奉献。

在那个年代,老百姓的思想非常简单,大家都想着脚踏实地的为祖国的建设出把力。

父母得知孟凡章要去参军,一开始显得有些犹豫。但听到孟凡章说:一个真正有抱负的青年,他必定有一个美好的理想,只有为这个理想而活着战斗着,他才会成为一个崇高的人。 最终孟凡章参军了。

他被分到北京军区某连担任卫生员。起初他对部队的安排并不太满意,因为他参军的本意是希望去前线保卫国家,满脑子都是自己拿着冲锋枪意气风发的样子。但如今当上了卫生员, 这和他一开始的目标大相径庭。

此时心思细腻的指导员看出了他的失落。他告诉孟凡章卫生员和冲在前线的士兵一样重要,只是革命分工不同罢了。战争年代卫生员能在前线救下不少战士,挽回很多生命。难道冒着枪林弹雨救下生命的卫生员就不是英雄了?

听到卫生员的一番话他豁然开朗。从此在卫生员的岗位上,他发奋努力,势必要把卫生院干出个样子来。

卫生员的工作很琐碎, 既要照顾病人给战士们看病,又要忙着后勤工作,还要跟着军医学习卫生知识, 所以他省下了日常训练后的时间来学习。

每到休息日的时候,大家都会出去玩儿,可他却把自己猫在图书室钻研医学类书籍, 遇到攻克不了的知识他会不远十几里山路前往医院寻求医生的解答。

他的努力大家都看在了眼里,为了让战士们少受些苦,他还学起了针灸,对着镜子拿自己做练习。 由于反复的扎针,他的皮下出现了大块淤斑,入伍短短10个月后,他就能熟练的掌握了针灸技术。

“只要能让战友少吃苦,少受罪,我吃点苦,流点血算什么?”

一次部队的小王和孟凡章同时发起了高烧,但这时候连队只有一针安痛定。孟凡章主动把药水给小王注射了。为了能让小王彻底消除病痛,他拖着39度高烧的身体,用自行车推着小王前往了5里外的市医院进行治疗。

对于常人来说,这5公里可能不算什么,但是对于一个高烧的病人来说,这是何等的艰难。

这件事以后他为了能够了解部队战友们的身体素质情况,他逐一的找大家谈心,询问入伍前的身体情况,在他的脑海里,每位战友都形成了一个详细的"病历卡"。这样做不仅在日后对大家的疾病起到预防的作用,而且在疾病到来时候还能快速拿出治疗方案。

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孟凡章成为了一名技术过硬的卫生员。获得了“卫生员标兵”的称号。

一次大家集体用餐结束后,纷纷出现了上吐下泻的情况。经过孟凡章的一番诊断和分析,他发现问题不是存在于吃的食物中,而是存在于用的餐具上。

因为洗餐具的水池距离旱厕很近,所以极容易产生细菌传播。他不仅对症下药,让大家很快恢复健康,而且还利用废料给厕所粪坑做了盖儿,使连队的卫生面貌有了明显改变,保证了大家的身体健康。

这件事引起了上级领导对他的关注,安排他到各个连队进行卫生知识宣传。

让人没想到的是1969年的1月15日,在他做完知识宣传回来的路上, 发现前方十几米处的铁轨内侧横着一大块石头。

可此时百米处的火车鸣笛声已经清晰可闻,他没有选择去寻找救援,而是孤身冲向了铁轨。他俯身用双手和肩膀扛住大石头,拼命的把石头往外推。

尽管石头已经远远超出了他的负荷量,但凭借强烈的责任感,他最终在火车逼近前将石头推离了轨道。自己由于来不及躲闪,双腿被卷到了车轮下,当场重伤昏迷。

即便后来抢救及时,连队所有人都为他输血,但最终还是因失血过多离世。

孟凡章去世后, 根据他生前的义举,后来被部队追记一等功。

他的骨灰一半安葬在了他当年死去的地方,也就是北京丰台区云岗闹市的街心花园,另一半则放到了八宝山革命公墓。当年他推开的大石头现在也藏在了博物馆内成为了英雄壮举的见证。

上个世纪60年代末的人来说,孟凡章这个名字家喻户晓。但现在他的事迹被写入了教材,永远刻在了世世代代人的脑海里。

结语

孟凡章用短暂的生命书写了永恒的壮举,他的故事至今提醒我们:英雄不分年龄,心怀大爱便能照亮人间。

每年清明节的时候都有好多人自发来到英雄墓前祭奠,今年的清明节或许也不例外。

读完孟凡章的事迹,小编认为:生活中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太多像孟凡章这样平凡而又伟大的人在为大家负重前行罢了。

阅华在此致敬烈士!

参考来源

首都文明网:《孟凡章烈士事迹》

抖音@四川共青团:《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断断续续地说:“……不要管我,救火车要紧!”“火车……火车得救了吗?》”

好了,本期的故事就到这里,为提升可读性,此文历经加工与润色。我是阅华人间路,请以此篇文章以飨读者,我们下期再见。

出自《阅华人间录》丨阅华

本故事引用网络素材,如有侵权,请别举报,可通知下架

来源:历史那些事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