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明访名医|撕下“天才病”标签,穿越情绪困境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3-30 21:18 4

摘要:起初,晓峰像是被注入了无尽的活力。课堂上,他抑制不住地和同学交谈,脑海中的想法如泉涌,一个接一个。夜晚,室友们都已酣睡,他却精神饱满地通宵写小说,坚信自己即将成为文坛巨匠,花钱也大手大脚,毫无节制。周围人只当他是压力大在放松,并未多想。

“天才病”,这个双相情感障碍的别称,听起来似乎带着一丝令人向往的光环,可对于众多患者而言,他们并不想以这样的方式成为“天才”。

今天,是第十一个世界双相情感障碍日。

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心理卫生科的诊室里,这样的无奈与挣扎每天都在上演。

中国吉林网记者见到19岁的晓峰(化名)时,他正坐在田润辉主任对面。田润辉主任专注地倾听着晓峰的倾诉,时不时给出安慰和建议,帮助他疏导情绪。

曾经,晓峰(化名)是校园里的风云儿,成绩名列前茅,在篮球场上也是一把好手,还活跃于学生会。但一场难以察觉的“情绪风暴”,彻底打乱了他的生活节奏。

起初,晓峰像是被注入了无尽的活力。课堂上,他抑制不住地和同学交谈,脑海中的想法如泉涌,一个接一个。夜晚,室友们都已酣睡,他却精神饱满地通宵写小说,坚信自己即将成为文坛巨匠,花钱也大手大脚,毫无节制。周围人只当他是压力大在放松,并未多想。

然而,这份“活力”很快消失,晓峰陷入了黑暗的深渊。他变得情绪低落,对曾经热爱的一切都提不起兴趣,篮球不打了,学生会的事务也不管了,整天把自己关在宿舍里。

与此同时,他不断自责,觉得自己一事无成,甚至产生了自杀的念头。同学发现异常后,赶紧将他送到医院,最终被确诊为双相Ⅰ型障碍。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心理卫生科主任田润辉指出:“双相情感障碍远不是‘天才病’那么简单,它是患者在抑郁与躁狂两极间痛苦的‘挣扎之旅’,让他们的生活陷入失控。”

双相情感障碍,又称躁郁症。患者的情绪如同坐过山车,在躁狂(或轻躁狂)和抑郁之间频繁交替。

躁狂或轻躁狂期,患者情绪高涨、精力充沛、睡眠需求大幅减少,思维敏捷、语速极快,还会过度自信,出现盲目投资、大肆挥霍等行为。轻躁狂对生活影响相对小些,而躁狂往往会带来失业、负债等严重后果。

到了抑郁期,患者又会变得情绪低落、兴趣全无、疲惫不堪,陷入自责的漩涡,自杀念头时常涌现,睡眠和食欲也变得紊乱。还有一种混合发作的情况,躁狂与抑郁症状同时出现,更容易引发极端行为。

近年来,青少年群体中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比例呈上升趋势。田润辉主任分析:“现在的青少年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学业竞争激烈,家庭期望高,社交中的容貌、成绩攀比等,都让他们的心理负担日益沉重。同时,随着公众对心理问题的认知提升,更多青少年能得到及时诊断,以往这些症状可能被误诊为叛逆或单纯抑郁。青春期神经发育敏感,激素变化大,加上网络信息繁杂、熬夜、物质滥用等不良因素,以及家庭中高压教育、亲子关系紧张等,都在不断加剧青少年的情绪波动。 ”

双相情感障碍容易误诊,当出现一些特殊症状时需格外警惕。比如,抑郁治疗后突然变得过度活跃,情绪波动异常;同时出现躁狂和抑郁症状;抑郁伴有睡眠过多、暴饮暴食等“非典型特征”;家族中有双相障碍或自杀史;青少年行为突变,成绩骤降、社交退缩与冲动行为交替出现等,一旦发现这些情况,应及时就医。

药物治疗在双相障碍的治疗中起着关键作用。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控制躁狂,使用抗抑郁药时则需谨慎,避免引发转躁。

田润辉主任强调:“治疗双相障碍,优先控制躁狂是重点,一定要避免抗抑郁药单用诱发转相。”但现实中,很多患者抗拒吃药,青少年患者的家长也常常误解,认为孩子只是不想上学、沉迷手机。

春季对于双相障碍患者来说是个特殊时期。天气变化、日照时长增加、人体代谢加快,这些变化需要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进行调节,而患者的脑调节功能较弱,很容易出现昼夜节律紊乱、睡眠问题,进而导致病情复发。

田润辉主任提醒:“每年春天,我们都会接诊不少复发患者,患者在春季一定要格外小心。”患者要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补觉;减少强光等环境刺激,适度减少社交;每天记录情绪变化,发现异常及时联系医生;务必坚持服药,不能擅自减药;和家人提前制定应急预案,如约定连续失眠3天等预警信号,提前规划好就医流程。

晓峰确诊后,经过药物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状态逐渐好转,重返了校园。但2年后,他自行停药,在春季病情复发。好在及时住院调整治疗方案,如今他严格遵循医嘱坚持治疗,不仅顺利完成大学学业,还积极参与双相患者互助团体,用自己的经历鼓励和帮助更多人。

“治疗依从性和社会支持对双相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复发并不可怕,它是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信号。”田润辉主任说。在临床中,有患者在病情的泥沼中苦苦挣扎,也有患者在积极治疗和各方支持下走出阴霾。

田润辉主任给患者和家属提出建议:患者要保持规律生活,注重饮食、睡眠和运动;记录情绪、睡眠和用药情况,复诊时提供参考;家属要给予患者充分理解和支持,学习“非批判性沟通”;患者躁狂期可让他人代管财务,抑郁期移除危险物品;患者可以加入社群,减少病耻感。

双相障碍虽然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但只要勇敢面对,及时就医,积极配合治疗,多数患者都能重新掌控生活。就如同在暴风雨中的船只,只要找到那座指引方向的灯塔,就能穿越“情绪风暴”,驶向充满希望的未来。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越明 文图

摄像 张天作

海报设计 魏向阳

初审: 房彦妮 复审: 侯薇 终审: 张彦梅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本文来自【中国吉林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