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忧杂货铺”里的民生温度——江西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改革纪实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3-30 21:21 4

摘要:以前邻里纠纷要跑派出所、司法所、居委会,现在综治中心一站搞定!”在新余市渝水区城南街道,年过六旬的刘阿姨对家门口的综治中心赞不绝口。如今在江西,像刘阿姨一样通过综治中心化解烦心事的群众越来越多,一场以“群众只进一扇门”为目标的基层治理革新正在赣鄱大地悄然展开。

以前邻里纠纷要跑派出所、司法所、居委会,现在综治中心一站搞定!”在新余市渝水区城南街道,年过六旬的刘阿姨对家门口的综治中心赞不绝口。如今在江西,像刘阿姨一样通过综治中心化解烦心事的群众越来越多,一场以“群众只进一扇门”为目标的基层治理革新正在赣鄱大地悄然展开。

实体运行

资源整合破题“多头跑”

综治中心是整合社会治理资源的工作平台,其实体化运行至关重要。我省以改革为笔,在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中破题求解,全力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在赣州市南康区,一座建筑面积3400平方米的“解忧综合体”刷新了人们对基层治理的认知。这里整合22个部门资源,设置九大功能区,实行“首办责任制”,人民调解、法律援助、心理疏导等服务一应俱全。

“就像进了三甲医院,各科专家都在同一栋楼里。”前来调解劳资纠纷的张先生感慨道。“首接负责制”让每件诉求都有专人跟进,2024年全区诉讼立案量同比下降13%,调解成功率攀升至96.8%。

提升规范化建设、实体化运行水平,省委政法委在省市县乡四级综治中心、村(社区)综治室全覆盖建成运行的基础上,推动各地进一步建好基础设施,加强资源整合,配强人员力量,完善工作机制。

“过去办社保要跑人社局,讨薪又要去劳动仲裁,现在一楼领号二楼就能立案,省时又省心!”在分宜县市民服务中心,刚办完退休手续的李大爷竖起大拇指。这一便利得益于该县打造的“民生民安双中心一体化”模式——综治中心与市民服务中心相邻而建,服务大厅无缝衔接,群众“进一扇门”即可解决民生诉求与矛盾纠纷。

在推进实体运行上,江西下足功夫。2024年,在全省各设区市、县(市、区)综治中心均落实办公场所的基础上,按照更高标准,45个县(市、区)综治中心改建、扩建或新建办公场所。

强化数据支撑

开启“智慧治理”模式

信息化建设是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关键一招,大数据正重塑基层治理生态,为平安江西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警察同志,我家养的鸡被偷了!”2024年12月25日,分宜县钤山镇村民急匆匆跑到该镇综治中心求助。综治中心联动派出所民警,上演了一场科技赋能的“破案记”。随后,民警调取视频监控,锁定犯罪嫌疑人轨迹,将其一举抓获。

这种高效联动机制源于分宜县的创新实践,全县775名网格员既是信息采集员,又是平安巡防员。

“过去调解纠纷像‘盲人摸象’,现在有了大数据支撑,矛盾隐患一目了然。”分宜县综治中心主任宋力勤指着指挥大厅的电子屏介绍,通过整合民政、公安、司法等13个部门数据,系统自动生成矛盾风险“四色预警图谱”。

在南昌市综治中心,一块巨大的电子屏实时跳动着全市8969个网格的动态信息。“昌治久安”App上线以来,已受理群众诉求2659件,化解率达96.62%。技术人员谢超华演示着系统功能说:“通过对接110、12345等9大平台,我们能实时感知重点风险隐患,实现精准防控。”

“邻里纠纷、劳动争议、婚恋纠纷都可以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在线受理、流转、调解、回访。”兴国县综治中心网格管理员邱桂林介绍,在数智治理时代,兴国县依托江西省社会治理现代化大数据平台,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深度融合,构建起“一网通办”的智能调解平台,实现了矛盾纠纷信息及时录入、统筹调度、一网统管。

2024年,江西省社会治理现代化大数据平台进一步完善。截至目前,平台汇聚21个单位超3亿条数据,开发10个业务应用场景,还指导各地开发特色应用,完善矛盾纠纷信息化平台,打破信息壁垒,实现数据联通与工作联动。

从“单打独斗”到“联合作战”,全省各地综治中心的实践证明:平安建设既要向科技借力,更要扎根基层土壤。

创新解纷机制

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平安建设、社会治理,重心在基层、难点在基层、活力在基层,唯有在创新机制中激发治理效能,方能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阶段。

在信丰县,一起历时6年的高速征地补偿纠纷曾让干群关系紧绷。“县综治中心牵头,组织老调解专家、心理咨询师、村民代表四方会谈,白天调解不完晚上接着调。”该县综治中心调解员王家洪翻着调解日志回忆道。经过4个多小时的“马拉松式”调解,终于在2024年底达成协议。

专业“医调”守护生命尊严。在南昌市新建区综治中心,“世坡调解工作室”已成为化解医患矛盾的金字招牌。2024年7月,患者胡某某术后并发症引发纠纷,调解团队通过“医学专家论证+心理疏导”模式,促成医院减免3万元治疗费。

“背靠背”调解破冰婚姻困局。在进贤县综治中心,调解员吴美娟的办公桌上摆着“金牌调解”奖杯。2024年初,她通过“背靠背”调解,采取“空间隔离+情感疏导”策略,分别倾听诉求,成功化解一起闪婚闪离纠纷。“我们创新‘不见面调解’机制,既保护当事人隐私,又提高效率。”

“分类化解工作法”架起干群连心桥。新余市渝水区水北镇的村民敖某某与陈某某因建房反目。该镇综治中心运用矛盾纠纷“分类化解工作法”,协调镇村干部、法律顾问、乡贤代表,从法理情三方面释疑解惑,最终促成双方握手言和。“现在遇到问题,第一反应就是去综治中心找说法。”村民陈女士的点赞折射出治理效能的提升。

2024年,各级综治中心共排查矛盾纠纷38.7万件、化解38.1万件,实现了90%以上的矛盾问题在乡、村得到及时有效解决。

从信丰县的6年积案“马拉松式”调解,到“医调”金字招牌“世坡调解工作室”;从进贤县的“背靠背调解”到新余市渝水区的“分级化解工作法”;各地还涌现出“有事来说”协商机制、“河事佬”调解品牌、“众厅说理”模式……一个个创新实践如同繁星点点,照亮了平安江西建设之路,正如宋力勤所言:“您有烦心事,综治中心就是您的‘解忧杂货铺’。”

来源:江西政法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