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人彭云鹏:超越李嘉诚,成华人新首富,日赚9.3亿元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3-30 22:25 3

摘要:2023年,全球华人圈被一则消息引爆:一位名叫彭云鹏的印尼华裔企业家,以单日进账9.3亿元的惊人速度,超越香港首富李嘉诚,登顶华人新首富宝座。

2023年,全球华人圈被一则消息引爆:一位名叫彭云鹏的印尼华裔企业家,以单日进账9.3亿元的惊人速度,超越香港首富李嘉诚,登顶华人新首富宝座。

更令人惊叹的是,他的财富增长并非依赖科技风口或金融杠杆,而是扎根于木材、石化、煤矿等传统行业,甚至在一片被视作“死岛”的荒地上缔造了商业帝国。

这位曾被戏称为“大冤种”的商人,究竟如何从割胶工之子逆袭为日赚数亿的传奇富豪?

他的故事,比小说更跌宕起伏。

01

1944年,彭云鹏出生于印尼西加里曼丹省一个华人家庭。

他的祖父早年从广东汕尾陆河县漂洋过海谋生,但家族始终挣扎在贫困线上。

父亲彭瑞安是橡胶园胶农兼裁缝,全家靠割胶和缝补勉强糊口。

童年记忆里,彭云鹏每天清晨随父亲割胶,放学后还要帮忙照料外甥。

尽管9岁才入学,他展现惊人天赋,仅用3年读完小学课程。

然而,初中毕业后,因无力支付学费,他被迫辍学打工,当过杂货店伙计、小巴司机,甚至扯着嗓子招揽乘客,嗓子喊破是常事。

命运的第一次转折发生在1969年。

25岁的彭云鹏偶遇印尼木材大王黄双安。

这位福建籍华商看中他的机敏与韧性,邀请他加入木材公司“材源蒂”。

从基层员工到总经理,彭云鹏用8年时间证明了自己:他不仅精通财务和销售,还凭借人脉为集团争取到关键银行贷款。

这段经历为他积累了行业资源、管理经验,以及最重要的商业野心。

1977年,33岁的彭云鹏决定单干。

他抵押全部身家,向政府申请开发一座名为“芒哥勒岛”的荒岛。

这里曾让无数企业折戟,被当地人称为“死岛”。

面对质疑,彭云鹏的回应是贷款、招工、修港口、建工厂,硬生生将荒岛打造成工业新城。

他的“疯狂”很快得到回报:凭借印尼政府授予的森林采伐权,巴里多太平洋集团迅速崛起。

到80年代末,集团已掌控650万公顷森林(相当于瑞士国土面积),拥有68条胶合板生产线,年产胶合板160万立方米,占印尼总产量的21%。

更难得的是,他坚持“砍一棵树,种十棵树”,斥巨资种植50万公顷人工雨林,成为全球最大造林人之一。

“木材大王”的名号从此响彻东南亚。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席卷印尼,彭云鹏的商业帝国遭遇灭顶之灾:市值从50亿美元暴跌至300万美元,负债累累。

面对蜂拥而至的债主,他展现出惊人魄力:“我的工厂还在运转,产品不愁销路,请给我15年时间!”

凭借实业底气和诚恳态度,他成功说服债主延长还款期限。

蛰伏数年后,彭云鹏再次押注未来:2010年进军地热能源,收购美国雪佛龙在印尼和菲律宾的地热电站。

2023年,旗下公司Barito Renewables Energy(BREN)上市,股价暴涨8倍,市值突破5000亿,成为印尼市值最高企业。

地热业务的发电效率超90%,且签下40年长单,5年即回本。

与此同时,煤矿板块半年内市值飙升30倍,引发交易所多次停牌警告。

“传统行业玩出科技股的速度”,媒体如此评价他的操盘手腕。

2023年,彭云鹏的财富增长震惊全球:全年净增479亿美元(约3400亿人民币),平均日赚9.3亿,每秒进账1.08万元。

福布斯榜单上,他以528亿美元身家力压李嘉诚,成为首位登顶华人首富的印尼华裔。

对此,他淡然回应:“我只是比别人更敢冒险,更懂坚持。”

02

尽管生在印尼,彭云鹏始终以“客家人”自居。

他捐建广东陆河县中小学,设立“彭瑞安归侨子女奖学金”。

资助贫困学子;非典、汶川地震、新冠疫情等危难时刻,他累计捐款超千万人民币。

北京奥运会“水立方”建设中,他也是重要捐资人。

“印尼是我的祖国,中国是我的根。”

2019年,他带妻儿回到陆河祖屋“崇德堂”祭祖时,这句话让在场者无不动容。

如今,他仍担任印尼中华总商会名誉主席,推动中印尼经贸合作。

商界评价他:“左手算盘,右手乡情。”

2024年,彭云鹏以434亿美元身家位列《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第27位。

受地热公司股价波动影响,财富较峰值缩水25%,但他仍是东南亚最有权势的企业家之一。

旗下巴里多太平洋集团横跨木材、石化、地热、煤炭、航运等十余行业,拥有180多家子公司,员工超10万人。

从割胶工到首富,彭云鹏的逆袭并非偶然。

他像一只不知疲倦的蚂蚁,在荒岛、雨林、金融危机和能源革命中,扛起百倍于己的重担。

他的故事印证了一个最朴素的真理:真正的财富传奇,从不依赖风口,而是源于眼光、胆识,以及对故土与事业永不熄灭的热忱。

正如他在自传中所写:“蜜糖或许会引来蜂群,但只有蚂蚁,能把蜜糖搬进自己的王国。”

来源:高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