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要深潜——全球第四的秘密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3-30 23:08 4

摘要:自“大航海时代”以来,全球化经历了数次浪潮的洗礼,从西班牙、葡萄牙的航海探险,到美国主导的自由贸易体系,再到如今中国企业的崛起与出海,每一次浪潮都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经济的版图。

自“大航海时代”以来,全球化经历了数次浪潮的洗礼,从西班牙、葡萄牙的航海探险,到美国主导的自由贸易体系,再到如今中国企业的崛起与出海,每一次浪潮都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经济的版图。

提及中国企业的出海典范,OPPO无疑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名字。

经过十余年的海外征战,OPPO的旗舰店现已遍布全球70多个国家,海外用户为其贡献了超过六成的业绩,用最薄的机身游出了最深的海。

从小作坊到全球出货量第四的手机厂商,OPPO做对了哪几件事?它在全球化进程中是否也走过弯路?如何从"产品出海"到"价值共生"?今日与你分享长江商学院EMBA21期校友、OPPO创始人兼CEO陈明永的出海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作者 | 贾宁

来源 | 笔记侠

陈明永

OPPO创始人兼CEO

长江商学院EMBA21期校友

IDC最新战报显示,OPPO这匹黑马直接杀进全球智能机江湖的第四把交椅,活生生在苹果三星两大门神眼皮底下支起了自家摊位。


它把旗舰店开到70多个国家的街头巷尾,现在它每赚10块钱有6块都是海外用户贡献的。


这些数据背后,其实无非是产品、用户、营销、经营模式等这些所有出海企业都能意识到的东西。


但咱们要看的,是OPPO这套从南中国小作坊杀到世界舞台的独门心法和实用打法,到底是什么。

01

思想的出路:

OPPO全球化的底气是怎么来的?

1. 长期主义,是全球化的“本分”

可以说,OPPO从创立的第一天开始就揣着全球梦。


早在还叫步步高的时候,当时的掌门人,现在的投资界大佬段永平就意识到,如果要把产品卖到全世界,一定要有个新的名字。

段永平在一次采访中说:“其实OPPO这个牌子推出的时间,远远超出大家的想象。

我们设计这个品牌,是从2000年开始的,当时设计的时候我们考虑得比较长远,当我们要走向全球的时候,我们不可能用步步高这个牌子去走,一定要有个国际品牌的名字。


当时我们想,如果自己设计一个英文品牌,那会很怪异,很可能我们自己觉得不错,但是老外读起来可能会读不出来,不顺口,不舒服。


于是我们找到了欧洲人来设计,而且在全球一个一个国家都做了语音测试和网站测试,花了很长的时间,花了很多钱。搞OPPO这个名字就花了两三年的时间,然后才开始做合适的产品。”


这一手神操作,让OPPO从第一天开始,骨子里流的都是全球化的血!


OPPO有着马拉松选手一样的企业文化——“坚持做正确的事情,不怕远,不怕难”,相信“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只有前行,才能解决问题”。

在全球扩张这场硬仗里,OPPO左手攥着黑科技,右手拎着硬核产品,誓要把自家产品卖到全世界。

基于本分文化,OPPO在商战里不搞杀敌一千自损一千八的价格战,不玩数据造假的花活,专盯着产品品质死磕。

基于“本分文化”,OPPO在商战里不搞杀敌一千自损一千八的价格战,不玩数据造假的花活,专盯着产品品质死磕。

OPPO不搞“中国模式复制粘贴”,而是深入理解每个市场的特点,像老中医把脉似的,给每个海外市场开定制药方,活脱脱“一国一策”!

2. 最好的全球化,就是本地化

2023年11月,OPPO首席产品官刘作虎在接受采访时,用一句话说出了OPPO的出海雄心:


最好的全球化就是本地化。

其实老祖宗的《孙子兵法》在一开头的“计篇”早把商战秘诀说透了:“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这段话翻译过来就是:

开战之前预计可以打胜仗的,是因为胜利的匹配条件足够充分;

开战之前预计不能打胜仗的,是因为胜利的匹配条件不够充分;

计算周密,条件充分的就能胜利。

计算疏漏,条件不充分的就会吃败仗。

更何况完全不做计算,没有任何准备条件的呢?我们根据这些来观察战争,胜败就非常清楚了。

OPPO在出海打仗前就经过了规划和分析,匹配了充足的条件。OPPO在2009年已抓住全球化核心命题——将国际视野与本土深耕相结合,由此开创了独特的Glocal(全球本地化)商业哲学。


在出海的早期阶段,不刻意强调OPPO品牌的国家属性,而是在品牌传播中展现出对当地市场、文化的充分尊重。


2019年,OPPO更是决定调整全球组织架构,不再区分国内、海外市场,而采用Glocal(Global+Local)策略,持续推动品牌国际化、运营本地化,相继在欧洲、南亚、东南亚、北非、南美等市场设立企业的“能力中心”,推动本地化研发、制造与运营。


刘作虎也多次强调OPPO的全球化战略:“我们坚持本地化运营,通过深入洞察当地用户需求,定制符合当地需求的产品,提供细致入微的服务,尊重和保护当地文化,赋能和关怀本地员工,让海外市场的用户感受到OPPO就是他们本地的品牌。”


刘作虎这段话,可不是吹牛皮,不信你看:

针对印尼高温环境下大学生“玩手机游戏”的场景,OPPO专门优化了日常高温下的电池自适应方案.

针对马来西亚用户普遍的圆形面部轮廓、较深的肤色等特征,调整了美颜参数和美白效果,使得美颜效果更自然。通过收集大量当地用户的面部特征数据,优化了人像识别算法。

在印度市场,考虑到用户习惯使用WhatsApp和本地支付应用,OPPO特别优化了这些应用的运行效率和交互体验。


欧洲人非常重视隐私,OPPO就把隐私保护武装到牙齿,获得了当地人的认可!

OPPO的打法就是一个核心战略(全球本地化):全球技术和本地优化。

说到底,OPPO能在异国他乡开枝散叶,离不开这条核心战略。

就像夜市摆摊,你在成都得泼辣,到上海要精致,去东北必须分量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地制宜,才是中国品牌闯世界的正确打开方式!

3. 用户需求才是硬道理

OPPO海外营销服总裁张洲川说:“我们最担心的问题是,我们不了解消费者。”


每次进入一个新的市场,OPPO都会花大量时间去做市场调研和用户研究。


张洲川去年走访了全球23个国家,光欧洲张洲川就去了三次,深入当地消费者的日常生活,去了解足球,看当地演唱会。


他几乎不看当地的销量情况,而是不停去找用户聊,找经销商和导购聊,了解当地用户的真实需求和重点场景,然后反馈到产品端。


OPPO当年杀进"千岛之国"印尼那会儿,OPPO发现岛民坐公交船在海上信号弱得连电话都打不出去。


于是他们反手就掏出"信号增强器",这招后来在菲律宾也非常好用,一下就获得了当地用户的支持和信赖。


东南亚很多高端商务人士喜欢拿折叠屏当记事本用,于是Find N3上市时直接附赠手写笔,销量大涨。


还有,因为东南亚位于赤道附近,日照强烈,如果手机屏幕亮度不够,会导致屏幕在户外看不清,OPPO就设计了高亮的屏幕。


另外,当地雨水多,防水是一个刚需,OPPO就在一些中低端机型上也着重解决了防水需求。


现在的东南亚,每五部手机就有一部是OPPO,硬生生啃下18%的市场份额,首次登顶榜首。


这些藏在市井烟火里的痛点,绝对不是坐CBD办公室喝咖啡,就能想明白的。

张洲川说:“我们最担心的问题是,我们不了解消费者。如果我们对消费者足够了解,OPPO其实没什么竞争对手。”

这句话,说得通透!其实,我们干翻友商不算真本事,能把自己逼成用户肚子里的蛔虫,才是真功夫!


OPPO就这样拿着用户需求当藏宝图,把用户需求刻在了自己的出海基因里。


当"懂王"比当"卷王"管用,这才是中国品牌闯江湖的通关秘籍!

02

行动的出路:

OPPO勇闯全球的“六脉神剑”

都说全球市场是块硬骨头,那OPPO是怎样通过“六脉神剑”,杀出一条血路的呢?我们来一一拆解。

1. 先易后难,OPPO的"吃鸡"路线

OPPO出海的历程,很像我们日常打游戏,是个一步步过关闯将的策略。

① 2009 -2014年:东南亚副本开荒

离得近、文化亲、遍地华人老铁,这不就是现成的海外粮仓?于是OPPO把国内那套"乡镇包围城市"的办法搬过来,把印尼越南菲律宾出海第一站,极大降低了试错成本。

② 2014 -2018年:中东非洲刷野区

2015年,OPPO进入埃及市场,快速推出“经济型手机”,凭借高性价比的优势快速抢占中等价位市场。

2019年又把中东和非洲总部搬到阿联酋的迪拜,在产品和渠道上做了许多创新,一方面继续坚持推广中端机型,另一方面也下功夫打造OPPO的高端品牌形象,瞄准中高端用户进行发力。

③ 2018年:欧洲高端局渗透战

在欧洲,OPPO采取了由点及面的发展路径,先进入西班牙、法国、意大利、荷兰这些具有区域辐射效应的国家,再结合欧洲市场特点,打通了这个高势能市场。

④ 2020年:拉美雨林奇袭

带着在成熟市场积累的品牌势能,OPPO进入拉美这样的机会市场,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2020年,OPPO在墨西哥正式启动销售业务。那时,墨西哥的手机市场多年来由运营商渠道主导,以三星、摩托罗拉为主。

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OPPO在墨西哥推行窄渠道策略,专注中高端爆款产品,在中高端档位持续扩大市场份额。很快,墨西哥成为OPPO在海外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

就这样,OPPO步步为营,走出了一条从东南亚到欧洲,再到拉美的独特道路。

2. 拒绝内卷,OPPO的"镀金"哲学

除了路径的选择之外,OPPO还有一个深刻的认知是;不陷入价格战,强调高价值出海

别的厂商卷价格卷到裤衩都不剩,OPPO偏要当硬核玩家,玩技术溢价。

早年在开拓东南亚和中东非市场时,OPPO的总体策略还是以中低端的性价比手机去开拓海外市场,站稳脚跟后再逐步向高端渗透。

但这几年的一个明显变化是,起步就是中高端产品。比如2024年进入墨西哥时,主推的就是OPPO最高端的直板旗舰Find X8 Pro。

友商一年出五款搞机海战术,它偏要“两年磨一剑,出鞘必封喉”。用高端产品做开路先锋,夯实在用户心中高端品牌的认知。

正是“高价值出海”这个理念,把OPPO的全球业务挖成了宽阔的护城河。

3. 与渠道合作伙伴同心,其利断金

OPPO最厉害的操作是和经销商的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国内那些跟着它混了十几年的渠道老炮,直接打包带去海外再创业。

这招“厂商一体化”堪比桃园结义。这些代理商虽然不是OPPO的员工,也没有直接的上下级汇报关系,但经历了那么多年的风风雨雨,双方早就足够信任,配合足够默契。

所以,OPPO在海外市场开拓时,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带着国内的代理商一起,去海外市场搭建经销体系,相当于OPPO和代理商在海外再创业。


而少数几个地方是因为现有经销商的能力还没有完全到位,OPPO希望自己先趟出一条路,再交给伙伴。


双方虽不是上下级,却比亲兄弟还默契,毕竟"一起扛过枪,一起打过仗",这种利益共同体非常牢靠。

4. 打造“三位一体”敏捷型组织

为了更加有效地支撑全球本地化战略,OPPO构建了包括全球总部、战区、国家本地化团队在内的“三位一体”敏捷型组织。


总部坐镇指挥,战区输送弹药,各国地推团队直接投入巷战。


国家本地化团队是OPPO的代理商或者供应商,它们与OPPO之间并没有正式组织中的“汇报关系”。可以根据本地化市场的特征快速作出反应和决策,灵活调整市场政策,不受OPPO内部组织体系和流程约束。


这么做,是因为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市场和地区属性。

就像彼得·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中指出:“分权制的组织机构、管理分权制公司的方法……以及既给予公司最大限度的自治权又保持公司的统一性,所有这些都必须探索出实施的办法。”

这样的组织结构极大地提升了OPPO的应变能力,将全球化的产品与当地市场需求和文化进行深度结合,简单专注、灵活作战,形成了独特的“战略全球化、行动本地化”模式,让OPPO在全球各个市场都保持着强劲的竞争力。

5. 从“中国制造”到“全球智造”

OPPO早不玩"中国制造"的老梗了,现在搞的是"中国技术,全球智造"。


从2009年出海开始,OPPO就在全球各地建立了生产工厂和研发中心。


已在印度、印尼、土耳其、巴基斯坦、孟加拉、巴西、埃及等七个海外国家建厂,绝大多数产品在当地自建的工厂生产这既保证了供货高效可控,又能够不断提升当地制造业水平。

在印尼,实现了100%本土造手机,中国高管还没当地车间主任话语权大;


在英国,当地设计师给OPPO手机加入本土设计元素;


在南非,当地团队给系统加入了祖鲁语输入法;


在欧洲,当地用户买OPPO比买本地货还自豪。

就这样,OPPO正在把中国经验转化成全球标准,实现了与当地人互惠互利的全球化。

6. 建立当地朋友圈,广结善缘

OPPO创始人兼CEO陈明永曾说:“独善其身一定不是OPPO的准则,我们始终希望实现生态共赢、共同发展,推动产业链的协作。”

截至2024年,OPPO在全球范围内拥有超过30万家零售店。


具体是怎么做到的?

在东南亚市场,OPPO以合资的方式与当地代理商共同承担风险,并进行资源共享。


在欧洲与多家运营商建立了合作,将其5G产品与技术能力提供给运营商,以此拓展销售渠道,帮助运营商解决技术适配问题。


在墨西哥,OPPO采取了与该国最大运营商深度全面合作的务实策略,实现了双方的互利共赢。

OPPO在推进全球化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策略就是:广交朋友,扩大自己的朋友圈,从而推进本土化。

说白了,就是八个字:多个朋友,多条财路。


我们中国有句老话叫“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家”就是中国,中国是企业最大的靠山和能量来源。


出海之后,有了家的坚强后盾,同时也要依靠当地的朋友提供帮助和支持,从而适应各国不同的经商环境,优化企业组织能力,从而应对复杂市场带来的挑战。

更重要的是,在当前地缘政治环境逐渐紧张的大背景下,“广交朋友”也可以非常好地抵御各种不确定性风险,提高全球化成功的概率。

出海不是当独狼,得搞联盟。

文中图片来自图虫创意,转载需获授权。

来源:长江商学院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