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扎实做好春耕备耕工作,是确保全年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增收的关键,对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规模化、科技化种植趋势明显,农民对农资采购、农机购置、土地流转等资金需求大增,从播种到田间管理再到收获,每个
■郝飞
农时如令,春耕备耕作为全年农业生产的开篇之战,不仅承载着农民对丰收的期望,更关乎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大局。
扎实做好春耕备耕工作,是确保全年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增收的关键,对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规模化、科技化种植趋势明显,农民对农资采购、农机购置、土地流转等资金需求大增,从播种到田间管理再到收获,每个环节都需要资金注入。银行的金融支持如同“及时雨”,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能否顺利开展。
首先,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地实施是春耕备耕顺利推进的基础。银行需做好相关政策宣传,消除信息不对称,让农户和农业企业充分了解金融产品和政策,避免因不了解政策而错失金融支持的机会,切实让惠农政策惠及广大农民和农业企业。
其次,银行应结合自身定位和优势开发特色金融产品,满足不同涉农经营主体的金融需求。大型农业企业资金需求大、周期长,需要银行提供大额的中长期贷款,支持其建设农产品生产线、拓展市场销售渠道等;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主体资金需求小、频次高、用款急,小额信用贷款、线上快贷等产品更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与此同时,银行应加大首贷户拓展力度,让那些初次涉足农业生产或扩大经营规模的农业经营主体能够顺利获得金融支持,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和生产积极性。
再次,银行需优化涉农贷款供给,合理配置金融资源,确保资金流向真正有需求的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产业项目;推动农业经营主体降本增效,通过提供优惠利率贷款、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等方式,降低农业生产和流通环节的成本;支持农业经营主体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
最后,在支持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银行应促进农业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深度融合,发展智慧农业、生态农业、定制农业等新业态,拓展农业的多功能性,提高农业附加值。加大对农业核心技术研发的投入,如支持农业生物技术、农业信息化技术等领域的科研项目,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农业产业升级提供技术支撑。
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