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农业生产领域,如何提升土地利用率、增加农作物产量与农民收益一直是重要课题。红薯套种芝麻这一种植模式的出现,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有效途径,充分展现了农业智慧与科学种植技术结合的魅力。
在农业生产领域,如何提升土地利用率、增加农作物产量与农民收益一直是重要课题。红薯套种芝麻这一种植模式的出现,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有效途径,充分展现了农业智慧与科学种植技术结合的魅力。
一、红薯套种芝麻的种植模式优势
(一)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红薯是蔓生作物,生长前期植株较小,地面覆盖度低,大量土地空间处于闲置状态。芝麻植株相对矮小、直立,根系分布较浅。将芝麻套种在红薯行间,能够在红薯生长前期有效利用这些闲置土地空间,使土地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避免土地的浪费,从空间维度上提高了单位面积土地的生产效益。
(二)合理利用光热资源
红薯与芝麻在生长过程中对光照和热量的需求和利用存在差异。红薯生长中后期,茎叶茂盛,需要充足的光照进行光合作用以积累养分;芝麻生长周期较短,前期生长迅速,在红薯封垄前就能完成主要生长阶段并收获。两者套种,芝麻可在红薯生长前期利用相对较弱的光照,而随着红薯生长,芝麻逐渐成熟收获,不会影响红薯后期对充足光照的需求。这种巧妙的搭配使得不同阶段的光热资源得到了合理分配和高效利用,促进了两种作物的协同生长 。
(三)提升综合经济效益
红薯套种芝麻,在不影响红薯产量的前提下,额外收获一茬芝麻。芝麻作为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油料作物,市场需求稳定,价格相对可观。多收获的这一茬芝麻直接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而且,由于两种作物套种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降低了单位农产品的种植成本,进一步提升了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新路径。
二、红薯套种芝麻的技术要点
(一)品种选择
红薯应挑选高产、优质、抗病性强且蔓短的品种,例如商薯19、济薯26等,短蔓品种有利于减少对芝麻生长空间和光照的影响。芝麻则需选择耐阴性较好、生育期短、抗倒伏的品种,像豫芝11号、中芝13号等,以适应与红薯套种的环境并在有限时间内完成生长发育。
(二)种植时间与密度
红薯一般在春季4月下旬至5月上旬进行扦插种植。芝麻的播种时间要根据红薯的生长情况合理安排,通常在红薯扦插后15 - 20天左右,即5月中旬进行播种较为适宜。在种植密度方面,红薯的行距保持在80 - 100厘米,株距25 - 30厘米;芝麻套种在红薯行间,行距30 - 40厘米,株距15 - 20厘米,确保两种作物都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又能充分利用土地。
(三)田间管理
1. 施肥:在基肥上,以有机肥为主,搭配适量的氮、磷、钾复合肥,为红薯和芝麻生长提供长效养分。在红薯生长前期,以氮肥为主,促进茎叶生长;芝麻生长前期也需适量氮肥,促进植株快速生长。在红薯块根膨大期和芝麻开花结蒴期,增施磷钾肥,促进红薯块根膨大与芝麻果实饱满。
2. 灌溉与排水:红薯和芝麻在生长过程中对水分需求不同。红薯耐旱性较强,但在块根膨大期需水量增加;芝麻怕渍水,在生长过程中要注意田间排水,避免积水导致烂根。因此,要根据两种作物的生长特点和天气情况,合理进行灌溉与排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
3. 病虫害防治:红薯常见病虫害有黑斑病、茎线虫病、斜纹夜蛾等,芝麻常见病虫害有枯萎病、蚜虫、芝麻螟等。在套种过程中,要加强田间巡查,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方法,如合理密植、清洁田园、悬挂诱虫灯、释放天敌等。必要时,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严格按照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操作,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三、成功案例与推广前景
在[具体地区],农户[农户姓名]采用红薯套种芝麻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以往单一种植红薯时,每亩红薯产量约为3000公斤,收入有限。采用套种模式后,红薯产量基本保持不变,同时每亩收获芝麻80 - 100公斤,按照市场价格计算,每亩增收1500 - 2000元。这一成功案例激发了周边农户的积极性,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尝试这一种植模式。
从推广前景来看,红薯套种芝麻模式适应范围广泛,尤其适合我国广大的红薯种植区。它不仅能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农民收入,还符合绿色、高效农业的发展方向,对于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推广和农民种植观念的转变,红薯套种芝麻模式有望在更大范围内得到应用和普及,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做出更大贡献。
红薯套种芝麻这一种植模式凭借其在土地利用、资源利用和经济效益提升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以及科学的种植技术和广阔的推广前景,成为了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的优秀范例,值得在农业生产中大力推广与应用。
来源:风趣一半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