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冲激光器:纳秒、皮秒与飞秒的区别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3-25 15:01 2

摘要:脉宽是描述激光器输出光脉冲时间特性的关键指标之一。脉冲激光器根据脉冲宽度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纳秒、皮秒和飞秒脉冲激光器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脉宽是描述激光器输出光脉冲时间特性的关键指标之一。脉冲激光器根据脉冲宽度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纳秒、皮秒和飞秒脉冲激光器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1. 时间尺度的差异

要理解纳秒、皮秒和飞秒激光的区别,首先需要明确它们的时间单位差异:

纳秒(ns):1纳秒 = 10⁻⁹秒

皮秒(ps):1皮秒 = 10⁻¹²秒

飞秒(fs):1飞秒 = 10⁻¹⁵秒

为了更直观地感受这些时间尺度,可以参考以下类比:

光在1纳秒内可传播约30厘米(相当于成年人迈出的一小步距离)。

光在1皮秒内仅能传播0.3毫米(相当于3~5根头发丝的宽度)。

光在1飞秒内仅能传播0.3微米(大多数球菌的直径为0.20~1.25µm)。

2. 纳秒、皮秒和飞秒激光的特点与原理

(1)纳秒激光

定义:纳秒激光器是指脉冲宽度在纳秒级别的激光器。

特点

成本低,易于实现。

热效应明显,适合对热不敏感的材料加工。

脉冲能量较高,适合大范围切割、焊接等任务。

原理:纳秒激光通常通过调Q技术实现。调Q技术通过快速改变激光腔内的损耗,使激光能量在短时间内释放,形成强纳秒脉冲。

典型应用:

工业领域:金属切割、焊接、打标。

医疗领域:牙齿修复、皮肤治疗。

(2)皮秒激光

定义:皮秒激光器的脉宽为皮秒级别,即10⁻¹²秒。

特点:

热效应较低,适合精密加工。

能量高度集中,适用于多种材料。

支持更高的重复频率和灵活的脉冲能量调节。

原理:皮秒激光主要通过锁模技术实现。锁模技术通过控制激光腔内不同纵模之间的相位关系,产生皮秒级别的超短脉冲。

典型应用:

微加工:蓝宝石、玻璃等硬脆材料切割。

生物医学:生物组织切割、显微成像。

光学器件:光纤通信、传感器制造。

(3)飞秒激光

定义:飞秒激光器的脉宽在飞秒级别,即10⁻¹⁵秒。

特点:

几乎无热效应,适合对热极其敏感的材料。

极高的时间分辨率,适合超快过程的研究。

能量高度集中,适合超精密加工。

原理:飞秒激光通过锁模技术和啁啾脉冲放大(CPA)技术实现。CPA技术解决了飞秒激光直接放大会损伤光学器件的问题,显著提高了脉冲峰值功率。

典型应用:

医疗领域:眼科手术(如全飞秒SMILE近视矫正)。

科研领域:超快光谱学、量子计算。

微纳米制造:微流控芯片、光学透镜阵列。

来源:东方闪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