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世家“披麻戴孝”新品闹乌龙,罪魁祸首居然是它?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3-28 17:47 2

摘要:“巴黎世家”“审丑经济学”“黑红营销”“天价单品”“奢侈品智商税”——当这些词组合在一起,一场关于“美与丑”“智商与信仰”的战争正在社交媒体上疯狂刷屏。

“巴黎世家”“审丑经济学”“黑红营销”“天价单品”“奢侈品智商税”——当这些词组合在一起,一场关于“美与丑”“智商与信仰”的战争正在社交媒体上疯狂刷屏。

一边是网友痛骂“巴黎世家不坑穷人”,一边是2700元发卡秒空、1.2万垃圾袋卖断货;一边是“露乳装”被嘲“乞丐看了都嫌破”,一边是母公司开云集团财报暴跌62%却依然稳坐热搜C位。这届奢侈品的癫狂操作,到底在讨好谁?

01.争议设计引爆“审丑狂欢”

巴黎世家最近又被骂上热搜——日本品牌Setchu的“披麻戴孝”设计被误认成自家新品,网友怒喷“巴黎逝家”。

虽然躺枪,但没人觉得冤:毕竟谁让巴黎世家常年稳坐“阴间设计顶流”?

从36000美元的丐帮同款“乞丐服”,到29999元的胶带手镯,再到被调侃“姨妈侧漏”的9.4万元浴巾裙,品牌仿佛在玩一种很新的“审丑经济学”:越像地摊货,越要卖天价;越被骂上热搜,越能收割土豪。

年轻人为何为“丑东西”上头?


当Z世代用“发疯文学”解构一切,巴黎世家精准踩中他们的嗨点:

符号消费:1.3万的薯片包背上身,等于宣告“姐买的是Logo,不是实用”;

社交货币:穿巴黎世家破洞鞋的,不是真乞丐,而是“用烂鞋鄙视链碾压凡人”的潮流贵族;

叛逆宣言:传统奢侈品讲优雅?年轻人偏要“土到极致便是潮”。

02.巴黎世家躺枪,幕后黑手竟是日本品牌

网络上有传闻称这组服装是巴黎世家的设计,但有网友辟谣表示,其实它是由一个日本品牌setchu推出的。

在佛罗伦萨时装周上,模特们身披麻布、头戴白帽,仿佛“披麻戴孝”般地登场。创始人桑田聪志(Satoshi Kuwata)通过这场充满张力的时装秀,展示了他广阔的创作视野,巧妙地融合了日本与欧洲的元素,构建出独特的美学结构。

作为新晋设计师,他对自己品牌的首次亮相寄予厚望,而这次的「Tokyo on the Arno」系列也将是他的首场也是唯一一场T台秀。

从网上的热度来看,Setchu品牌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03.破局之道:癫疯营销如何不翻车?

文化尊重>猎奇噱头:Setchu的“御灯祭”灵感在日本是文化遗产,在中国却成丧葬禁忌——跨国品牌必须做足文化尽调;

工艺内核>贴标游戏:学学爱马仕“五年培养一个工匠”的坚持,而非“胶带贴Logo卖两万”的敷衍;

用户价值>社交噪音:Gucci靠《古驰家族》电影重塑历史叙事,巴黎世家却背黑锅上热搜。

这场闹剧撕开行业真相:当年轻人用“性价比”审视奢侈品,品牌必须回答——

你是“社交道具”还是“时代符号”?

靠审丑出圈,能否承载百年匠心?

品牌管理建议在癫狂与深度间走钢丝。

平衡争议与共情:可学Supreme用亚文化撬动主流,但避免触碰种族、性别等高压线;


重塑工艺叙事:强调高定基因(如1950年代廓形革命),用纪录片、工坊直播“洗白”贴标争议;

年轻化≠低智化:联名Puma的“露乳装”被指擦边,不如学LV×草间弥生用艺术提升格调;

危机公关去傲慢:参考Dior“马面裙事件”未做出任何回应,而非“售后拉黑消费者”。

癫疯之外,奢侈品更需要“人间清醒”

巴黎世家的故事,是流量时代的隐喻:黑红能造神,但唯有敬畏心能让神坛不崩塌。

虽然巴黎世家这次“披麻戴孝”事件是乌龙,品牌或许该想想:比“审丑”更高级的,永远是“审美”;比热搜更持久的,只能是人心。

来源:鱼柚实验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