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呼和浩特将持续稳定粮食生产,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00万亩以上,新建高标准农田31万亩。深入推进“菜篮子”工程,新增设施农业1.1万亩、改造提升4300亩。在托克托县、土左旗实施盐碱地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实施粮油作物单产提升70万亩,全过程挖掘单产潜力
春来莫负好时光
耕田犁地趁天晴
当春日的暖阳洒向
生机勃勃的田野
一幅幅人勤春来早春耕备耕忙的崭新图景
正在呼和浩特广袤的大地上
徐徐展开
2025年,呼和浩特将持续稳定粮食生产,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00万亩以上,新建高标准农田31万亩。深入推进“菜篮子”工程,新增设施农业1.1万亩、改造提升4300亩。在托克托县、土左旗实施盐碱地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实施粮油作物单产提升70万亩,全过程挖掘单产潜力,大面积普及均衡增产。
又是一年春来早,更有人勤万象春
呼和浩特市农业部门
早谋划、早准备、早部署、早行动
扎实推进春耕备耕筹备部署工作
为全年粮食丰产丰收打好坚实基础
助力国家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
抓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
早在2月18日,呼和浩特市召开了全市春耕备耕工作视频推进会。会议要求要把抓好春耕生产作为当前的紧迫任务。各旗县区要及早行动,全力做好春耕备耕。要压实粮食生产责任,尽快将粮油生产目标任务分解到乡到村,落实到户到田,落实粮油播种面积。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落实好“节水行动”农业节水方面有关要求。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升设施园区“数智化”水平。
据了解,从2月份开始,呼和浩特市就成立了春耕备耕专项工作推进组,聚焦2025年农业生产重点工作,到重点旗县区开展政策、技术双宣贯,实地规划布局项目种植区,进行挂图作战,全力将2025年丰收蓝图变为实景图。
春耕“邂逅”科技 为土地共同“梳妆”
在青城广袤的田野上
传统春耕正与现代科技浪漫邂逅
智能农机以高效的作业速度
开垦出整齐的田垄
在首府农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
轻量化、低成本、易操作的“小科技”
正成为农民手中的“新农具”
春分刚过,在土左旗什报气村萝卜种植基地,一台搭载木牛导航系统的智能起垄播种机正在作业。机械精准开出深约30厘米相同的种植沟,同步完成起垄、播种、覆土、覆膜等工序,较传统人工效率翻番。
播种现场,今年46岁的内蒙古坤鸣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赵苏和正在现场调度,据他介绍,今年公司在什报气村种植红萝卜350亩,过去15人半个月的活,现在一台机器几天内统统搞定,不仅省时又省力,而且有科技的加持,可以从原来的传统种植每亩2吨提升到每亩4吨的产量。
如今,在呼和浩特农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轻量化、低成本、易操作的“小科技”正成为农民手中的“新农具”。
在赛罕区金河镇根堡村的蔬菜大棚内,萝卜、油菜等蔬菜长势良好。合作社工作人员正操作新引进的数控种子编织机,将使用特制纸质编织完成的种子进行播种。
“去年七月,我们合作社引进了这台专门针对油菜、菠菜、萝卜等蔬菜的数控种子编织机,机器通过可降解纸带配合专用线材,使种子实现精准定位,相比于传统手动播种,这种播种方式既有利于种子发芽,又能节省种子用量和人工成本。”呼和浩特市绿联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俊英对记者说。
金融“贷”动春耕忙
金融活水润沃野
为解决农资购买资金短缺的难题
内蒙古自治区各银行积极行动
推出各类信贷产品
为呼和浩特市的种植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
送去“及时雨”,助力春耕备耕
“贷款手续挺简单,工作人员上门服务,及时帮助我们解决了购进种子、化肥等农资的资金难题。”土左旗年年有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法人杨岳丰说。
在了解了该企业的情况后,中国农业银行土左旗支行的工作人员主动上门,为其推荐贷款产品,开通绿色通道,短短几天时间,资金就打到了该公司的账户上。
“今年我行已累计向1506户发放贷款2.3亿元,覆盖农资采购、农机购置等全环节。”中国农业银行土左旗支行工作人员李彬介绍。
记者从土左旗金融工作服务中心了解到,截至2月末,全旗涉农贷款新增3.3亿元,惠及2348户。
科技引领未来,金融助力梦想!
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春天里
呼和浩特正以实际行动
诠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深刻内涵
通过科技赋能和金融支持
不仅让农民种地更轻松、更高效
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
让我们一起期待这片土地上的丰收景象吧!
丨来源:青橙融媒(记者:杨彩霞 图片:许婷)综合自新赛罕V、融媒土左
丨编辑:魏颖
丨校读:张婧玉
丨审核:王伊蕾
来源:呼和浩特新闻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