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今美国军事力量在西太平洋面临的困境,核心问题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无法在安全距离外投射更多火力以掌控战场主动权,特别是解放军建成完整的反介入/区域拒止作战圈后,美国连保持军事存在都成了奢望,于是焦虑愈发严重。
如今美国军事力量在西太平洋面临的困境,核心问题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无法在安全距离外投射更多火力以掌控战场主动权,特别是解放军建成完整的反介入/区域拒止作战圈后,美国连保持军事存在都成了奢望,于是焦虑愈发严重。
不过怎么说也是称霸全球几十年,正常的办法不好说,一些“旁门左道”还是能想出来的,美国空目前正在试图将大型运输机空投发射弹道导弹或巡航导弹作为救命稻草,这也给我们提了个醒,歼-36这类远程空战力量,需要加速发展了。
3月24日,美国导弹防御局(MDA)、美国海军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合作,实施了标准-6 Block 1 AU高超声速导弹拦截试验。按照美军公布的试验过程,一架C-17运输机在夏威夷考艾岛附近空域,以空投方式发射一枚模拟高超声速导弹的靶弹,美国海军“平克尼”号驱逐舰发射模拟标准-6升级导弹,成功命中靶弹,似乎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2022年MDA局长希尔海军中将的观点,“标准-6是美国唯一的高超声速防御能力”。
虽然这次测试的槽点不少,比如“平克尼”号发射的根本不是标准-6 Block 1 AU,只是一枚模拟其性能的普通标准-6,因为这真正的升级型根本还没有研发完成,结果就让MDA和美国海军一起向白宫奏捷,试图证明自己价值并讨好特朗普的意味暴露无遗。
不过从战术意义来看,这次试验真正具有威胁的,是这架以空投方式发射靶弹的C-17运输机,因为能发射靶弹,就能发射真正的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
美军用这种方式发射弹道导弹作为反导测试靶弹的时间也不短了,可追溯最早的此类试验是1974年10月24日,美国空军出动一架C-5A“银河”大型运输机,成功空投并发射一枚未装核弹头的LGM-30G“民兵”Ⅲ洲际弹道导弹。测试过程也不复杂,导弹固定在特制托盘上,C-5A打开货仓尾门后释放带有导弹的托盘,导弹离机后由减速伞控制姿态,在约2400米高度转为垂直状态后,导弹火箭发动机点火,完成人类史上首次运输机空射洲际弹道导弹试验。
从时间点也可以看出来,这是冷战时期美国空军试验多重核反击手段。其实到20世纪70年代,核打击方式已经比较丰富,但核战争的最大特点就是不确定性,况且苏联也在发展精度和威力更高的核弹,专门消灭发射井里的“大力神”和“民兵”。
所以理论上来说,为了提高核反击能力和效率,美国空军也有必要开发更多样的核反击手段,运输机空投发射弹道导弹就是个不错的选择,不但能弥补战略轰炸机在战时可能被优先消灭的缺点,还能起到迷惑敌方的作用,使其无法判断升空的哪一架运输机带了导弹。
(C-17空投发射靶弹)
同时还必须说明一点的是,这项技术也是美国各个军种互相倾轧的结果,在核战争时代,谁手里握有更多的核武器,谁就在国会拥有索要更多拨款的权利。在这方面美国空军可以说“战绩辉煌”,不但将陆基洲际弹道导弹全部抓在手里,甚至有传言称1949年首任国防部长詹姆斯·福莱斯特自杀身亡,可能的原因就是空军成功说服国会砍掉了合众国级超级航母,从而将更多资源提供给美国空军开发远程战略轰炸机。
虽然优点不少,但大型运输机空投发射弹道导弹的缺点同样突出,除了姿态控制难度较大以外,需要特制托盘也是问题,而且C-5或C-17还要经过专门改装。或者说在已建成成熟的核打击体系后,专门改装上百架大型运输机用于发射弹道导弹,还是显得画蛇添足。
比如说,一艘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一次能装载24枚“三叉戟Ⅱ”,C-5仅能携带1枚,效费比明显不成比例,冷战结束后就更没有需求,所以这项技术唯一的用途也只有扔个靶弹测试反导系统了。
而现在,随着美军在西太平洋正全面处于下风,传统的火力投射方式已被证明无效,未来美军很有可能利用庞大的运输机数量,把这项技术重新捡起来,以第三岛链或美国本土为出发基地,利用大型运输机的长航程特点,进一步提高弹道导弹或巡航导弹的射程,实现防区外打击的目的。
应该说美国军方已经开始了这个准备,波音公司的“左轮手枪”和洛马公司的“快速龙”项目,就是旨在开发运输机发射导弹的新路径。“左轮手枪”是一种电磁弹射式高超声速导弹发射系统,每架C-17可以携带12枚X-51A“驭波者”或其他高超声速导弹,火力密度不亚于B-1B和B-52H;“快速龙”也差不多,核心是通过模块化托盘发射巡航导弹,比如“贾斯姆-ER”或“拉斯姆”,C-130和C-17分别在2021年和2022年进行了测试,其中C-17发射的“贾斯姆-ER”成功命中海上目标,初步证明其战术价值。
已经说过,这个战术的核心依然是美军利用庞大的运输机队规模,弥补战略轰炸机投射火力有限的缺点,比如美军仅仅C-5和C-17加起来就超过270架,是不能忽视的潜在火力投射平台,同时还能“打完就跑”,提高战场生存力。
破局办法当然也有,大型运输机基本不具备机动性,C-5和C-17也没有隐形能力,可以说只要能突破护航战斗机的防御,这些笨重的大家伙就只有被屠宰的命运。那么解放军六代机歼-36,就可以说是为其“量身定制”了,无尾三角翼、三引擎和大载弹量等优点,都代表了高空、高速、高航程和高隐形能力,结合射程数百公里的超远程主动雷达空空导弹,在必要时,前出战线上千公里猎杀美军轰炸机和这些带导弹的运输机,至少在战术上行得通,
那么剩下的问题,就是歼-36何时能够服役并形成威慑,进一步斩断美军试图以运输机携带导弹实现远程打击的企图了。
来源:科大烽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