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纪委超30+次点名!医药的讲课费要降了?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3-31 09:29 2

摘要:2024年3月20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一篇题为《破除“障眼法”揭开“隐身衣”》的文章,将“讲课费”再次推至舆论浪尖[1]。据健康凯歌统计,仅2024年至今,中纪委已在30篇以上重磅文章中点名“讲课费”乱象,称其已成为医药领域新型腐败的“典型符号”!

2024年3月20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一篇题为《破除“障眼法”揭开“隐身衣”》的文章,将“讲课费”再次推至舆论浪尖[1]。据健康凯歌统计,仅2024年至今,中纪委已在30篇以上重磅文章中点名“讲课费”乱象,称其已成为医药领域新型腐败的“典型符号”!

这并非偶然。自2023年医疗反腐风暴席卷全国以来,从三甲医院院长到基层医生,从跨国药企到本土械企,行业生态在刀刃向内中剧烈震荡。而“讲课费”,这一曾被视为学术交流合理报酬的灰色地带,正被中纪委的“火眼金睛”层层解剖——它究竟是知识价值的体现,还是利益输送的“隐身衣”?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讲课费标准与现实的巨大鸿沟、

如果将医药行业的讲课费比作一潭深水,2016年财政部等三部门颁布的《中央和国家机关培训费管理办法》便是那根探入水中的标尺——院士、全国知名专家每学时不超过1500元,正高级职称1000元,副高级职称500元,且“每半天最多按4学时计算”[2]。然而这个标尺甫一入水,便被暗流冲得支离破碎。

1.1 标准为何沦为“一纸空文”?

标准之殇在于悬殊的“价格倒挂”。在浙江某公立医院,一名医生以“地区级专家”身份参与药企网络视频讲课,单课时收费1995元,实际授课时间仅10分钟[3]。广东某医药公司更以讲课费名义向医生支付贿赂款,单笔金额超68万元,最终被罚没87万元[3]。若按财政部标准,副高职称医生需连续授课1360小时方能“合法”赚取同等金额——这无异于天方夜谭。

隐秘的支付手段更令监管雪上加霜。微信、支付宝小额高频转账,虚增课时至“一日八讲”,假借“异地授课”抬高差旅补贴……某重庆医院主任一年收取30余笔“讲课费”,核查发现其实际授课4学时却被虚报为8学时,费用超标逾两倍[4]。中纪委一针见血:“合规与否,关键看三点——讲课是否真实、流程是否报备、报酬是否超标”。

1.2 学术外衣下的“精密算计”

利益输送者深谙“技术包装”之道。某药企邀请主任医师开展“科研协作”,培训内容却空洞如“如何提升患者用药依从性”;所谓“学术会议”,实为五星酒店宴席间的“餐桌式交流”。更甚者,药企将回扣与药品销量挂钩——某主任所在科室连续五年采购特定企业药品,同期收取“讲课费”逾百万元[5]。这种“以学术之名,行贿赂之实”的套路,早已成为行业心照不宣的“潜规则”。

从“九龙治水”到“多剑合璧”的政策铁腕

当一场场“学术会议”沦为利益交换的遮羞布,当“专家”头衔成为明码标价的商品,医疗行业的公信力已在无声侵蚀。中纪委30多次点名的背后,不仅是反腐力度的升级,更是对医疗本质的呼唤。当灰色利益链如藤蔓般疯长,监管利剑终以雷霆之势斩落。这场反腐战役,不再是单兵突进,而是党纪、行政、司法、技术四位一体的“立体围剿”。

2.1 升级党纪“带电高压线”

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将“以讲课费、课题费名义变相送礼”纳入违规受礼行为,最高可处撤销党内职务[6]。某区纪委监委接到举报,反映某公立医院主任顾某收受药品回扣。调查发现,顾某一年内收取医药公司负责人赵某转账30余笔,备注为“讲课费”“咨询费”。核查发现培训内容空泛、科研协作不实、时长造假,顾某所在科室长期使用该公司药品。顾某虽称授课应得报酬,但其未获正高级职称却按每学时1000元收费,不符合规定。2024年4月,顾某因违规收受礼金被党内警告,违纪所得被收缴;赵某也因变相送礼被党内警告——此举打破“只罚收礼不罚送礼”的旧例,彰显“双向问责”决心。

2.2 编织行刑衔接的“天罗地网”

2024年5月27日,国家卫健委等14部委联合发布《2024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严查“假借学术讲课取酬”“外送检验回扣”等行为,并与医保支付、执业资格直接挂钩[7]。2025年2月21日,贵州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公告,共有16家医药企业因给予贵州省公立医疗机构回扣或不正当利益,被评定为失信企业。其中,部分企业被评定为“严重”失信,限制挂网投标资格至2028年。某省公立医院清退历年违规讲课费超千万元。

2.3 从“运动式整治”到“制度性根治”的地方破局

上海率先明确“讲课费只能通过学协会支付”,明确列出可以支付讲课费的协会学会名单,且规定医务人员只能接受这些名单内的组织支付的讲课费,切断药企直输通道。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发布了《深入开展不合理取酬专项清退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全院医务人员主动清退2018年至2023年5月以来所收受的讲课费、培训费、研讨费等不合理报酬,重点针对在与企业合作交往过程中,收受医疗器械、药品、试剂等生产、经营企业或人员以各种名义、形式给予的钱物等“红包”回扣问题[8]。2023年底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关于印发医务人员学术讲课取酬工作提示的通知》(国卫办医急函〔2023〕469号)中明确,医务人员参与学术讲课前必须履行在所在医疗卫生机构的相关审批手续,且会议举办方和授课邀请方应为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医疗卫生机构、行业学会等正规机构。更有医院将学术会议审批权上收,规定“凡厂家直接打款均属违规”。

2.4 技术赋能:激活“智慧监管”

医保基金“驾照式记分”系统实时监控异常处方,药品追溯码实现全流程追踪,大数据模型筛查资金流水(深度:国家医保局通知!4月起“四不两直”飞检风暴来袭!)——湖南省医疗保障局牵头研建的“职工医保普通门诊统筹大数据监管模型”,创新研发了医保基金使用违法违规画像技术,能精准识别预警冒名就医、虚构医药费用等各类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的问题,截至2024年9月15日,该模型预警风险信息12万余条,核实后追回医保基金损失3131.5万元[9]。科技正成为穿透灰色地带的“第三只眼”。

行业学术会议的“冰与火之歌"

3.1 沉默、收缩与割裂的困局三重奏

政策高压如寒潮骤临,医健行业一面是合规铁幕下噤若寒蝉的从业者,一面是亟待破土而出的学术新芽——这场“冰与火”的较量,恰似医疗行业自我净化的必经阵痛。

谷某军在担任大连港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及药事委员会委员期间,利用职务之便,在医生办公室等地为本院医生讲课,并以“讲课费”名义先后收取药企合计超11万好处费。一审法院判定其犯受贿罪免予刑事处罚,二审法院则认为其行为不构成受贿罪[10]。某三甲医院心内科主任苦笑中带着无奈:“合规讲课本是劳动所得,从备课到差旅,搭上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如今却像揣着“定时炸弹”……”这种集体性沉默正在蔓延。

更深的矛盾在于价值割裂。某分会负责人指出:“这种‘泥沙俱下式的反腐’对于学术损伤较大”。相关部门也强调要保护医务人员合规获取知识收益的权利,厘清合规边界,避免“一刀切”挫伤学术积极性。

3.2当阳光照进灰色地带

寒冰之下,亦有暖流涌动。华润、国药、石药、东软等企业,在国家卫健委明确支持医务人员合规参加中外医药企业学术会议、合规领取讲课费的背景下,积极规范自身行为,推动学术交流活动的合规化。它们通过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机制,确保学术会议的议程、课件内容以及相关费用的透明化和规范化,避免了利用学术会议进行不正当利益输送等问题,促进了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

基于“三透明原则”——议程提前30天公示、课件经第三方学术委员会审核、费用通过医学会平台代发。国家卫健委对此高度肯定:“规范不是取缔,合规取酬不等于禁止取酬。”

此外,将“专家讲课预算”转变为“真实世界研究基金”,并联合多家医院共同开展疗效追踪研究。这种“以研代讲”的模式,一方面能够满足医生的科研需求,为他们提供开展真实世界研究的经费支持,促进医学研究的发展;另一方面,相比传统的专家讲课费用支付方式,该模式在资金使用上更加透明、规范,有助于规避利益输送的风险,使相关合作更加合规、合理。

重构医药价值链的“四象限法则”的破局之道

4.1 以临床需求为北极星的价值象限

构建“医生讲课费以临床需求为北极星的价值象限”需明确临床需求核心要素,确定知识价值、临床应用价值、人才培养价值、创新价值等维度,建立评估指标体系并分配权重。通过多渠道收集数据并分析,以知识价值和临床应用价值为坐标轴构建价值象限模型,划分不同区域。定期评估反馈,跟踪临床动态,持续优化调整,确保讲课费价值与临床需求紧密契合,推动医学进步。

4.2 让每分钱都有迹可循的透明象限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明确讲课费发放标准,规范审批流程。加强数字化管理,建立平台记录支付信息,实现数据共享与公开。强化合规培训与监督,开展培训,设立监督部门,接受内外部监督。

美国的《阳光法案》要求制药公司和医疗器械制造商公开向医生支付的所有款项,包括讲课费。这些信息会被记录在一个公开的数据库中,供公众查询。这一措施极大地提高了医生与制药公司之间财务关系的透明度,使患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医生可能存在的利益冲突[11]。

2024年,国家卫健委主办的一次重要座谈会强调医药企业需建立完善的讲课费管理制度,以符合相关法律及行业规范。这一举措为医务人员合法获取讲课费提供了支持,也为建立透明的行业生态奠定了基础[12]。

4.3第三方平台的“隔离墙”效应的协作象限

构建医生讲课费第三方平台的“隔离墙”效应,需明确平台定位,仅负责支付流程管理,确保合规;建立严格审核机制,核实讲课真实性与费用合理性;加强信息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并建立追溯系统;促进医药企业、医疗机构、行业协会等多方协作与监管;开展合规培训与宣传。这些措施能有效促进讲课费支付合规化、透明化。

一些医学协会与企业合作举办学术会议,企业通过协会支付讲课费给医生。这种模式下,协会作为第三方平台,起到“隔离墙”的作用,确保讲课费的支付符合合规要求。如某医学协会与药企合作举办学术研讨会,药企将讲课费支付给协会,由协会根据规定标准发放给授课医生,同时协会负责监督讲课活动的真实性和合规性。

4.4数字技术的降维打击的创新象限

在构建医生讲课费数字技术创新象限中,可借助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精准匹配讲课需求和动态调整费用标准,利用区块链技术保障支付透明可信,通过云计算平台提升运营效率,运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全程监控,以及借助VR和AR技术提升讲课体验。这些方法可实现精准管理、透明可信、高效运营、全程监控和沉浸式体验,构建高效、透明、安全、创新的数字技术平台,推动医疗行业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尾声:2025年,医药反腐进入“深水区”。中纪委四次全会将医药列为重点领域,剑指“招标采购”“新型隐性腐败”[13]。而这场变革的终极目标,绝非简单“降费”,而是重构一个“以患者为中心、以创新为驱动、以合规为底线”的行业新生态。正如某位匿名受访者所言:“当‘讲课费’不再与处方量挂钩,当药代无需‘带金销售’,医疗才能真正回归救死扶伤的初心。”这场刮骨疗毒的革命,需要的不仅是监管的铁腕,更是每一位从业者的觉醒与担当!

参考资料:

[1]中纪委:《破除“障眼法”揭开“隐身衣”》

[2]关于印发《中央和国家机关培训费管理办法》的通知财行[2016]540号

[4]中纪委剑指“讲课费”:查腐攻坚,以案促改,构建合规长效壁垒

[5]收取讲课费30多次,药企和院主任均被处理!

[6]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7]关于印发2024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的通知

[8]新动向!大三甲医院清退近5年讲课费!反腐动作密集,已有155位院长被查,多人主动投案

[9]湖南研建的“职工医保普通门诊统筹大数据监管模型”荣获2024全国智慧医保大赛二等奖

[10]科主任收10w讲课费被判1年半,二审改判无罪!医生哪些讲课费合法?

[11]TrustandTransparency:PatientPerceptionsofPhysicians'FinancialRelationshipswithPharmaceuticalCompanies

[12]卫健委重启讲课费管理:合规与违规边界如何厘定?统一支付标准可行性探讨

[13]中纪委:2025年,着重抓好金融、国企、医药、高校等领域系统整治

撰稿丨健康凯歌

编辑丨潇然、红姐

运营|瑜瑜

图源|文心一言、健康凯歌研究院

来源:健康凯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