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和别人聊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我们现在科技这么发达,有如此多的娱乐活动,为什么还是会觉得枯燥,古人到底是怎样过来的?
今天和别人聊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我们现在科技这么发达,有如此多的娱乐活动,为什么还是会觉得枯燥,古人到底是怎样过来的?
关于古人是怎样过来的,肯定要提一提在古代,人们都有什么娱乐活动。
明人冯梦龙写过一则,说古时候有个农夫,和老婆两个人,肚子饿得震天响,相对无言,只好尽早上床办事,用这个快乐抵消肚子的饥饿。
一晚上办了三次,结果第二天两个人都头重脚轻,晕晕乎乎摇摇晃晃的。
农夫感叹到:我原来只知道这事能当饭吃,不想还可以当酒喝。
田园风光无限,田园中的人却不是。
四十年前,普通人的娱乐活动估计跟古代还是差不多的,主要的是这么几种:
凑一堆人聊天瞎扯。神鬼妖狐乡间八卦个人见闻经历随便吹。一些地区也有民间说唱,凑几个好这个的吹拉弹唱,类似现在人民公园常见的情景。
年轻力壮的摔跤角力举个石头、赌博耍钱、上山套野兔打野鸡啥的。
补充一个,其实捡粪拾柴这种,也属于半娱乐半劳动性质。
农村出来的孩子,应该还记得一种小孩子之间的游戏,叫斗鸡,一只腿盘着,用膝盖去相互攻击。
这样的游戏在我们那个年代特别盛行,一整个村子里的男孩子,都是身经百战的斗鸡士,有的门牙都被撞掉过几次。
还有“骑马打仗”,一个人驮着另一个人,在上面的一个扮演将军,阵前杀敌,往往结束的时候,脸上青一块红一块。
从前的男人尚武,成年了的,除了饮酒耍牌,就喜欢比谁的力气大,一百多公斤的石头抱起来,就像扔西瓜一样,比谁扔得远。
了时代变了,传承断片了,不等于就这么点。半工半娱游戏并没有年龄界限,你觉得是小孩的大人也在做,村夫不像社畜一样要面子。
几块石头,几条树叶梗,地上画个图,手里拿个棍,一条小路,一片树丛,一条河,一堵墙,一个土堆,几只草虫身边的万事万物都有无数的玩法。
少年闰土穷佃户出身,也能教给地主出身的迅哥儿无数种新奇游戏玩法,这就是我们小时候。
纯消遣的斗牛斗鸡斗狗斗蛐蛐更不必说。
还有节假日,赶集,庙会,大户人家办事说书唱戏,后来还有露天电影,这都是全村出动的大事。
你觉得土?不好玩?保你玩起来爽的要死乐此不疲,要是一天时限内,晚上啪啪啪和白天跟一群大汉摔一天跤,只能选一个,多数人宁可选择摔一天跤。
不信?你们拿着手机键盘每天撸撸刀塔农药,做个假运动玩个平面争斗都跟打鸡血一样的时候你信没信?
那时候的女人们怎么过日子的?
农忙的时候,大家都哼哧哼哧地在地里干活,也没有什么娱乐活动。
但是到了正腊月里,庄稼也收了,地也翻了,三个约两个,用个簸箕端着家里面的破衣服、没出样板的鞋底儿,三五成群,坐在太阳坝子里扯闲篇儿。
男人之间当然也少不了这些事儿,不过话题不一样,这些流着臭汗的糙汉子们,不管平时多正经老实的,一蹲在一起,没一个省心的;
平时聊的东西,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大家都能聊到吃晌午饭,也会比一比谁的家伙计儿大,或者谁家的老婆办起事来不得了;
吃过晌午饭,伙计们就吆喝着,凑齐一桌子人,在村子里找个人家,在一起玩牌,赌注都小,犯不了太大的输赢,往往一整天下来,清点一下身上的零钞,无输无赢。
这种局有个特点,那就是看的人比玩的人多,五六个人扎金花,旁边二十几个人围着,长吁短叹。
捉知了牛 捕蝉是小孩和妇女的专利。在夏季的傍晚,村子的池塘有世代流传 约定俗成的分界点,专门区域是留给村里女性的。
洗头洗衣服,用的是小灰水。
小灰,就是烧火做饭之后的草木灰炽,用水泡起来,澄清的水,洗头洗衣服用。至于皂角,那是结婚时棉被里会放一两个皂角。
农村的女性真辛苦 做饭纺线织布做衣服鞋子,耕作收获播种,样样不少。
往往现在一出门,看到如今的世道,既觉得欣慰,又觉得遗憾;
欣慰的是现在没有多少人饿肚子了,大风吹不到,大旱干不到,小康生活真的挺赞;
遗憾的是物欲横流,就好像大家乃至这个世界都变了,变得我不认识了似的。
来源:小丁的科学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