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记者︱第34届中国新闻奖地市媒体获奖作品观察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3-31 10:20 2

摘要:中国记协主办的中国新闻奖是经中央批准常设的全国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一年一次评选。2024年11月,第34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揭晓,评出获奖作品373件。以第一原创单位统计,这些获奖作品中,中央媒体(含主办的新媒体等)、省级媒体(含主办的子报、子刊、网站、新媒体

中国记协主办的中国新闻奖是经中央批准常设的全国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一年一次评选。2024年11月,第34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揭晓,评出获奖作品373件。以第一原创单位统计,这些获奖作品中,中央媒体(含主办的新媒体等)、省级媒体(含主办的子报、子刊、网站、新媒体)、行业媒体(期刊)等约占获奖作品总数的90%,地市媒体和县级媒体约占获奖总数的10%。本文以第34届中国新闻奖29件地市媒体获奖作品为例(其中,一等奖2件、二等奖7件、三等奖20件)试做分析,希望为地方媒体如何立足地方做出好新闻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紧紧围绕中央精神做选题

传播党的政策主张是新闻工作者的职责与使命。从第34届中国新闻奖地市媒体获奖作品看,地方媒体立足地方作出好新闻,紧紧围绕中央精神做选题是作品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则。这本身也是新闻工作者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的体现。

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的《解码深圳新质生产力》获系列报道三等奖,体现了新闻工作者很强的主动性和新闻敏感性。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首次提到“新质生产力”,深圳卫视《深视新闻》团队迅速请教多位专家学者,组建智囊团学习领悟,同时深入企业、行业一线,实地了解何为“新质生产力”,并于当年10月1日起推出系列报道,这是媒体较早推出的这方面报道。作品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着重阐释“新质生产力”是什么,具体细化为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新职业、新赛道、新动能、新机遇8个方面,引发企业界、行业及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

对地方媒体而言,不仅重大主题报道需要紧紧围绕中央精神做选题,其他类别的新闻出新出彩同样需要如此。苏州日报获通讯二等奖的《清退362个工作群 为基层干部“松绑”》,是中央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大背景下的鲜活事例。宝鸡日报获评论三等奖的《报忧也是担当》,稿件开头直接由中办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中的“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既报喜又报忧”切入主题。2023年12月18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的《关于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的若干意见》公布,成都日报锦观新闻客户端当月21日即围绕典型事例推出了一组评论,其中《基层不是“机”层“指尖调研”应休矣》获评三等奖。

二、关注本地显著性的人或事

地市媒体的优势在于身处基层和一线,有利于快速获取权威、鲜活的信息,这为立足地方做出好新闻提供了机会。从第34届中国新闻奖地市媒体获奖作品看,不少作品关注的是本地在全国具有显著性的人或事。

金华市新闻传媒中心获三等奖的通讯《“大侠”朋友圈》和宁波日报报业集团获典型报道三等奖的《老潘的“三十六计”》都是人物报道,关注的都是本地在全国具有显著性的人物。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浙江金华义乌后宅街道李祖村考察调研,而《“大侠”朋友圈》中的主角便是李祖村运营团队的“CEO”金靖。《老潘的“三十六计”》中的主角是70多岁的宁波市公安局鄞州分局东柳派出所专职人民调解员潘明杰。2021年12月16日,潘明杰赴京参加平安中国建设表彰大会,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这两篇稿件的写法都颇为新颖,前者从号称“大侠”的金靖朋友圈入手,换个角度看乡村振兴;后者写出了一个老典型的“新故事、新精神、新高度”。

苏州日报获消息二等奖的《全国首个GDP破5000亿元县级市诞生》和厦门晚报获消息二等奖的《台湾品牌首次拿到大陆“老字号”》都很特别。昆山是全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标杆,成为全国首个GDP突破5000亿元的县级市,此事不仅新闻性强也具有历史意义。这是一件可预测的新闻,苏州日报驻昆山记者能在春节假期结束上班后,迅速挖掘到这样一条“大鱼”,充分彰显了地方媒体的独特优势。《台湾品牌首次拿到大陆“老字号”》只有500多字,但新闻的含金量颇高。台湾品牌拿到大陆“老字号”是全国首次,而这又发生在中央出台文件提出“支持符合条件的大陆台企申报中华老字号”几个月之后,是中央精神在地方落地的鲜活体现。

2023年12月31日,甬金铁路开通运营,让世界第一大港宁波舟山港和世界最大“小商品之都”义乌之间实现了铁路直连,事情本身具有显著性。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提前策划,准备充分,在甬金铁路开通运营当天就推出了通讯《一条铁路 ,连接两个“世界第一”》,这件作品不仅时效性强,内容扎实,也让地方媒体浓墨重彩地呈现本地重大事件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

其他立足地方的获奖作品也有值得学习之处。一只海豚在海南昌江棋子湾搁浅,由此引发了来自社会多方历时300多天的接力救治,最终回归大海。三沙卫视历时一年,跟踪拍摄的16分钟的纪录片,展现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惊心动魄的救援行动,《回家 SAVING DOLPHIN CHESS》获新闻纪录片三等奖。娃娃鱼学名大鲵,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度濒危物种。2022年,科研人员在江西省宜春市靖安县首次发现大鲵野外自然种群,这是我国首个野外稳定繁殖的大鲵纯种种群,确定为新物种——江西大鲵。宜春市融媒体中心获新闻纪录片三等奖的《鲵娃归来》,全景式展现了江西大鲵跨越亿万年的物种进化过程。

老鹰的学名为黑鸢,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南京广播电视台获通讯三等奖的《跨越6000公里的“重逢”》,以一位资深观鸟爱好者王帮凤的观鸟故事为全文线索展开,书写了一只黑鸢在南京被救护并放飞和跨越6000公里迁徙的故事。救助黑鸢,连接起一座城与一只鸟,而这只黑鸢证明了在南京也有可以迁徙的黑鸢种群。

三、寻找大事与本地的关联性

新闻要多关注大事,但地方的大事有时候并不是特别多,也不够显著。从第34届中国新闻奖地市媒体获奖作品看,努力寻找全国性大事与本地的关联性,也可以做出好新闻。

2023年春节前夕,第19批援中非中国医疗队队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当地民众提供医疗服务等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说,你们在中非克服工作生活上的困难,用心服务当地民众,既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也是传递情谊的友好使者。嘉兴市新闻传媒中心获融合报道三等奖的《一条“中国走廊”的日与夜》,关注的是来自嘉兴市属三甲医院的9名医生,通过一条“中国走廊”,挖掘9名医生在中非的工作经历,展现了他们克服困难为中非人民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故事。这件作品不仅找到了大事与本地的关联性,在传播方式上也进行了创新。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是18岁的陈祥榕生前写下的战斗口号。2020年6月,陈祥榕英勇牺牲,后被授予全军优秀共产党员、全国道德模范等荣誉。习近平在2022年新年贺词及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都提到了这句口号。“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既是深情告白,也是当代中国青年发自内心的最强音。陈祥榕是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人。2023年清明节前夕,获悉陈祥榕烈士生前所在部队将举行祭奠仪式,宁德市广播电视台的记者长途跋涉赶往新疆军区某边防团,推出的《“陈祥榕,到!”——来自喀喇昆仑的回响》后获典型报道三等奖。克服困难,选准节点,跟踪本地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英雄模范,是这件获奖作品带来的启示。

2023年1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演讲时提到:日本偷袭珍珠港后,1942年美国空军16架B-25轰炸机奔袭日本,由于油料不足,杜立特中校等飞行员在中国弃机跳伞,中国军民奋勇救助。上饶市融媒体中心获重大主题报道三等奖的《跨越太平洋的两地“飞书”》,内容即与“杜立特行动”有关——75名美军飞行员迫降中国,其中17名在上饶被营救。上饶救援行动尘封八十多载,主创团队从历史自觉和媒体担当出发,抢救性发掘史料,找寻年事已高的亲历者和见证者。这是一次跨越中美两国的抢救性采访,也是地方媒体做好国际传播的一次创新实践。

2023年10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经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2023年6月,爱国主义教育法草案公布后在网上引发热议。常州市广播电视台策划推出的《爱国,从书本本到心窝窝——对话梁衡》即与这个背景有关,这件作品后获新闻访谈三等奖。访谈梁衡,不仅在于他有多篇作品入选教材,也与他写常州名人瞿秋白的《觅渡,觅渡,渡何处》名篇有关。寻找大事与本地的关联性,有利于增强内容的贴近性,提升主流思想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

四、创新内容生产和表达呈现

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需要媒体不断创新内容生产方式和表达呈现手段。这种创新既是全方位的也是立体多样的,既涉及媒体内容平台建设也包括优质内容生产供给。从第34届中国新闻奖地市媒体获奖作品看,创新内容生产和表达呈现是新闻创优的重要路径。

互联网时代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现场转瞬即逝,在无视频不传播的当下,这对媒体的内容生产和传播带来了极大挑战。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获新闻专栏一等奖的《第一眼》,亮点是内容生产方式的创新。栏目通过战线记者与武汉公安、地铁、公交、消防、城管等系统建立紧密联系,同时开发线上投稿小程序发动普通用户生产,获得了大量第一现场的视频资源,通过记者编辑发现、提炼、制作,不少正能量的感人瞬间得到放大,从而实现了主流媒体的独特价值。栏目内容仅2023年在长江日报各平台端口阅读量就超过15亿次,并入选由中央网信办评选的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网络正能量专题专栏”。

长沙市广播电视台获应用创新二等奖的《“星城”移动服务》,在内容生产方式上也有一定的创新性:基于大数据技术底座,集资讯浏览、社交分享、意见收集、办事服务、舆论监督于一体,牢牢抓住城市服务功能及其大数据资源,以数据和智能技术驱动,通过融媒体与智慧城市应用的融合创新,重建主流媒体的用户连接,提升了传播效能。

西宁市广播电视台获舆论监督报道三等奖的《食安西宁,你点我检》,在内容生产上也有创新之处:记者会同市场监管部门组成工作专班,对消费者“点”出的食品品样、餐饮企业实地检查、抽样检测,进行实地跟踪拍摄、全程记录,并第一时间公布食品安全抽检情况,公开食品检测结果。同时,紧盯抽检单位整改成效,及时开展“回头看”,以媒体全程监督倒逼整改整顿形成闭环。

广州日报获重大主题报道三等奖的《现代化 中国“画”》、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获典型报道三等奖的《一颗大连大樱桃的现代化跋涉》、湖州市新闻传媒中心获重大主题报道三等奖的《“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十记”大型融媒体蹲点报道》,主题都是“中国式现代化”,但切入口不同,表达呈现手段也不同。广州日报以“古画新作”为创意切口,累计创作8幅“古画新作”画作,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纸媒和数媒、虚拟与现实的有机结合。大连新闻传媒集团则以融媒呈现的方式立体讲述了大连大樱桃的中国故事。湖州市新闻传媒中心将文字、视频、手绘、互动、数据等元素按照主题的内在逻辑线进行了串联。

2023年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指出,长三角区域要加强生态环境共保联治。2023年也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5周年,无锡日报报业集团的主创团队召开创意策划会,确定了以新闻漫画为载体,全景展现长三角沪、苏、浙、皖三省一市5年来治理太湖成果的创意策划思路,最终按照太湖湖岸线393.2公里长度等比例微缩,在3.932米画卷上创作出了长图《苍穹之下,长三角“治太”图景志》,后获评新闻漫画三等奖。

近年来,网络直播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但网络空间良莠不齐、真假混杂,成为社会诟病话题,这方面的报道也很多。湄洲日报获漫画二等奖的《准备直播》,关注网络乱象问题,切口小、形式新,通过人们熟悉的老鼠、米老鼠动漫形象的反差,形成鲜明对比,以别具一格的“喜感”讽刺,让人会意一笑间,引人深思,发人深省。

五、锤炼过硬本领和优良作风

好新闻无处不在,不仅要看得见,关键在于抓得住、操作好,这需要锤炼过硬的职业本领和扎实的新闻采编作风。从第34届中国新闻奖地市媒体获奖作品看,不少作品能获奖得益于新闻工作者的坚持不懈和辛勤耕耘。

2023年1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赴美国旧金山举行中美元首会晤期间,出席美国友好团体联合举行的欢迎宴会,并同他在1985年结缘的“艾奥瓦老友”见面。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获新闻专题一等奖的《习近平的“艾奥瓦老友记”》,背后的情况是深圳卫视派出采访组赴旧金山现场采访报道,12多分钟的作品细节充沛、情感真挚。更为特别的是,2012年,习近平访美期间专程重返艾奥瓦州马斯卡廷,与他在1985年在当地考察时结识的美国老友围炉叙旧,彼时,在当地采访的深圳卫视记者丘倩怡就此做了相关报道。

克拉玛依市融媒体中心获新闻摄影三等奖的《鹅喉羚“安居”新疆油田》,也值得肯定。记者连续8年拍摄新疆油田区域内的鹅喉羚,获奖的组照是从8年里拍摄的上万张图片中,每年选出一张代表图片组成的专题。这组照片除了主题独特之外,拍摄时间跨度大也是亮点,体现出作者精益求精、用时间见证生态环境改善的专业作风和职业修养。

长沙市广播电视台获舆论监督报道三等奖的《记者调查:12320卫生热线为何变了味》,是一件很过硬的作品。2023年11月,记者接到投诉电话称,面向公众提供健康服务的湖南公益信息服务平台“12320卫生热线”从事盈利性收费业务。深入调查后,记者将情况反馈给湖南省卫生健康委。湖南省卫生健康委高度重视,立即采取相关措施,责令已合作到期的热线运营公司终止侵权行为。调查翔实,监督有力,报道形成闭环,体现了新闻工作者守望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的职责与使命。

其他获奖作品也有值得说道之处。大连新闻传媒集团采访团队为创作《一颗大连大樱桃的现代化跋涉》,采访团队查阅50年来的相关资料。宁德市广播电视台的记者为采写《“陈祥榕,到!”——来自喀喇昆仑的回响》,翻达板、过雪山、涉冰河,途中还穿越雪崩和泥石流区域,在高原极寒的恶劣环境下,克服了极度缺氧、强烈高反等种种困难。宜春市融媒体中心创作团队为拍摄《鲵娃归来》,深入大鲵保护区,驻守在深山老林。广州日报为创作《现代化 中国“画”》,主创人员奔赴全国21个城市的103处高质量发展一线进行深入调研。湖州市新闻传媒中心为创作《“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十记”大型融媒体蹲点报道》,记者带着问题在每个村庄均蹲点调研两周以上。

可以说,获奖作品的采编过程体现了新闻工作者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苏州日报的获奖作品《清退362个工作群 为基层干部“松绑”》,是记者从一篇文件材料中发现的线索。宁波日报报业集团的获奖作品《老潘的“三十六计”》背后,是老潘在接受采访3次之后,被记者的敬业精神所打动,才讲述了多个重大信访案件背后的故事。金华市新闻传媒中心的获奖作品《“大侠”朋友圈》,独辟蹊径的背后是作者多次深入蹲点采访。无锡日报报业集团的获奖作品《苍穹之下,长三角“治太”图景志》,主创人员不仅先后赴吴中、长兴、宜兴等地调研、踏访,多次采访生态环境局专家,还搜集了流域城市与太湖治理相关的500多份图文资料。沈阳日报的获奖作品《维也纳唱响山里的歌》,是沈阳日报社童声合唱团多年来积极参与对甘肃山区帮扶工作的一个缩影。

结语

地市媒体如何立足地方做出好新闻,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多年来,地市媒体获中国新闻奖一直存在较大难度,总体上数量不多、占比不高,能通过层层评选获奖的作品都有可圈可点之处。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副省级城市媒体、省会城市媒体总体获奖情况要优于一般地市媒体,接连获奖的媒体在新闻创优方面硕果不断。本文的粗浅分析,并不能完整、科学、准确反映这些获奖作品的全部特点,仅为学习借鉴并不断提高报道水平提供一家之言。 (作者单位:长江日报社)

本文刊登于《中国记者》2025年第3期

新媒体编辑:梁益畅 马瑞(实习)

来源:永登发布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