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交易实况》报道,操控滑翔伞穿越气流、乘降落伞置身空中、坐直升机看壮观景色……近年来,低空文旅项目多点开花,不少人被这种新鲜体验所吸引。
央广网北京3月31日消息(记者任芳言)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交易实况》报道,操控滑翔伞穿越气流、乘降落伞置身空中、坐直升机看壮观景色……近年来,低空文旅项目多点开花,不少人被这种新鲜体验所吸引。
消费者金女士常在网上刷到低空飞行的短视频,因为看起来很解压,她决定去体验一下。
金女士表示:“去年11月去阳澄湖莲花岛坐滑翔伞,飞行高度大概有90米,时长6分钟左右。基本上可以俯瞰整个苏州,一览无余。这种体验比较刺激,能感受到风的阻力。”
滑翔伞、跳伞、直升机观光……在各大平台,不少商家都推出了体验套餐,还提供教学培训、摄影摄像等服务。贵州某旅行社产品负责人李亚浩表示,滑翔伞、跳伞等项目价格相对较高,单次花费动辄上千元,直升机观光的价格则相对亲民,有直升机项目的景区也越来越多。
“我看便宜的就是两三百元,基本上就能飞一次。对大多数人来说已经够得着了。这两年确实增加了很多低空飞行的直升机。像去黄果树的、苗寨的、凯里周边的,还有金海雪山,现在增加了很多。”李亚浩说。
因为曾有游客询问在景区如何搭乘直升机,李亚浩也在考虑引入相关低空文旅产品。“关于旅行,不仅是为了去看风景,更多的是体验。比如平坝樱花,整个区域有上万亩樱花。在樱花园里面只能看到眼前的这一块,视野是很受局限的,一旦飞到高空,会看到一整片的樱花,从高空看的视角更大,所以看起来会更壮观。看的东西不一样,这种体验也非常棒。未来我们会把这种体验更多地融合到我们的产品里。”
目前,海南、贵州、广东等多地都在发展低空文旅业态。据统计,海南三亚海棠区2024年全年低空旅游业态接待游客数量达11万人次,营业收入达6610万元。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廖斌表示,发展低空旅游业态,各地应找准合适的发力点。“每个地区本身的自然环境、地形地貌资源不同,另外市场条件,还有前期发展的情况不一样,低空旅游的发力点也不一样。有些是创新低空旅游产品,有些是做基础设施,有些是做通用机场建设。总体都在围绕如何利用低空资源。”
北京交通大学国家经济安全研究院执行院长华国伟也表示,发展低空文旅,应注意区分度、差异化。“在产品创新维度层面,可以聚焦文化资源与低空场景的深度融合,通过主题化的开发激活消费深度,把地域文化符号嵌入飞行线路设计,形成夜间光影飞行、非遗主题航拍等差异化体验。同时拓展航空摄影定制、航拍赛事等延伸服务,构建观光、体验、创作的递进式消费层级。在技术层面,可以强化数字技术对服务流程的重构,依托5G-A通信、北斗导航等构建低空智联网,实现飞行器的精准定位和空域智能调度。在生态协同层面,可以推动基础设施共享与产业跨界联动,建设平急两用的起降平台,实现文旅观光与应急救援、医疗转运等公共服务的设施互用,降低运营成本。”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来源: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