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30日下午,歌手齐峰在呼和浩特市举行新专辑《马赞》发布会,以12首长调作品向世界呈现草原音乐的深邃魅力与文化根脉。这张专辑不仅是齐峰对传统长调的系统性梳理,更被定义为“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寻根之旅”,旨在以歌声守护民族记忆,推动草原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3月30日下午,歌手齐峰在呼和浩特市举行新专辑《马赞》发布会,以12首长调作品向世界呈现草原音乐的深邃魅力与文化根脉。这张专辑不仅是齐峰对传统长调的系统性梳理,更被定义为“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寻根之旅”,旨在以歌声守护民族记忆,推动草原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马赞》聚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蒙古族长调,通过“原生态演唱+现代编曲”的融合,赋予古老艺术新的生命力。专辑中,《马赞》《走马》等曲目以悠远绵长的旋律,描绘了草原的辽阔与牧民的诗意生活。齐峰将传统“诺古拉”技法发挥到极致,使歌声如马鬃般摇曳生姿,仿佛千年风沙与天地呼吸在此交汇。他说:“长调不是博物馆的陈列品,而是流动的史诗。我们用现代技术记录它,是为了让年轻一代听见祖先的心跳。”
作为继哈扎布、拉苏荣等大师后的新生代长调代表,齐峰自幼习唱,十岁便在草原上以歌传情。他早年以《我和草原有个约定》等流行长调作品名扬四海,而《马赞》的创作则标志着其艺术回归——系统性整理传统长调曲目,深入挖掘“潮尔道”“宝古尼”等古老唱法。专辑制作历时多年,期间齐峰走访内蒙古多地,向民间艺人学习,并邀请非遗传承人参与录制,确保音乐的纯粹性与原真性。
发布会上,齐峰说《马赞》的深层意义:“它歌唱的是牧人与自然的契约,是草原儿女对生命的礼赞。”专辑中,《马赞》以马为意象,赞颂“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圆蹄栗色马》则通过长调的自由节奏,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未来,齐峰计划将专辑收益用于音乐教育,并推动长调进校园、走向国际舞台,让世界听见北疆文化的多元与包容。
音乐界人士评价,《马赞》以“古典为骨、现代为翼”,既保留了长调的苍茫意境,又通过编曲创新拓宽了受众群体。正如其此前专辑《我的骏马》通过“蒙古马精神”引发共鸣,《马赞》或将成为草原音乐全球化传播的新起点。
《马赞》的发行,不仅是齐峰艺术生涯的又一高峰,更是草原文化传承的里程碑。在数字化时代,这张专辑以声音为纽带,让千年古调穿越时空,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本土与世界的文化符号。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通拉嘎
来源:内蒙古日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