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内卷式”营销困局:多数银行反复围绕同一批高净值客户推销产品,新客获取效率低;
一、私人银行的当前痛点:缺客户、缺服务
在竞争激烈的财富管理市场中,私人银行面临两大核心困境:
1. 客户增长乏力,存量粘性不足
“内卷式”营销困局:多数银行反复围绕同一批高净值客户推销产品,新客获取效率低;
客户资产流失风险:缺乏差异化服务导致客户忠诚度不足,易被同业分流。
2. 服务同质化严重,价值感缺失
“义务”≠“服务”:基础理财咨询、税务规划等能力已成行业标配,无法构建竞争壁垒;
需求升级未被满足:高净值客户对资产配置多元化(如艺术品、另类投资)的需求激增,但银行缺乏专业服务能力支撑。
痛点本质:客户是专业能力与服务的载体。无增量客户,则无法展现差异化价值;无独特服务,则难以留住存量客户。
二、破局之道:以艺术品财富管理切入赛道
艺术品财富管理项目,正成为私人银行突破同质化竞争、实现“获客+增值”双赢的关键抓手。
1. 为何选择艺术品赛道?
市场潜力巨大:中国艺术品市场规模稳居全球前三,超50%高净值人群有意配置艺术品资产;
客户需求迫切:藏家普遍存在“认知断层”——热衷收藏但缺乏资产化、金融化运作经验;
政策红利加持:文化强国战略下,艺术品交易、抵押融资等配套政策逐步完善。
2. 如何解决核心痛点?
获客层面:
▶ 精准定位“艺术+财富”交叉客群,开辟增量市场;
▶ 通过艺术鉴赏、收藏沙龙等活动,吸引高净值新客并增强粘性。
服务层面:
▶ 构建“鉴定-估值-流通-传承”全链条服务,填补同业空白;
▶ 联合拍卖行、美术馆等机构,提供投资咨询、资产配置等深度服务。
三、《财富管理》杂志重磅推出“艺术品财富管理项目”
项目定位:为私人银行打造专业化、体系化的艺术品财富管理解决方案。
核心价值:
专业赋能:提供艺术品市场趋势分析、藏家行为研究等智库支持;
资源整合:对接顶级拍卖行、鉴定机构及艺术IP,构建服务生态圈;
实战工具:定制化客户活动方案、艺术品资产配置模型等落地工具包。
市场前瞻:
据《2023中国高净值人群财富管理白皮书》,78%的私人银行客户希望获得“文化资产+金融工具”结合的服务;
艺术品财富管理将成为私人银行从“产品销售”转向“价值陪伴”的重要里程碑。
项目负责人:
毛晨龙,《财富管理》杂志编委&艺术品财富管理项目负责人
国家(高级)艺术品鉴定评估师,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古陶瓷(高级)鉴定技能证,IARFC美国认证财务顾问师
毛晨龙老师还是北京裕世传家、上海大汉运通财富学堂合作讲师,他深耕艺术品收藏投资领域十六年,财富管理领域十二年。擅长婚姻资产保全财富传承规划以及艺术品财富管理等高净值客户服务专题。原创课程把“艺术品”与“财富管理”相融合,为业务人员提供了新颖的谈资和营销方法;为客户提供了差异化、个性化的服务体验。
曾为农行、建行、招行、邮储银行等多家银行提供培训服务。主讲了超二百场大型客户活动,服务私人银行客户数百人,累计转换保费过亿元。
结语
在财富管理3.0时代,私人银行的竞争已从“产品维度”升维至“生态维度”。艺术品财富管理项目的推出,不仅是对客户需求的精准回应,更是银行构建差异化护城河、实现可持续增长的战略选择。未来,谁能在“艺术+金融”的赛道上率先建立服务体系,谁就能赢得高净值客户的长期信赖。
*如果您对该项目有兴趣,欢迎后台私信与我们取得联系!
预告:
直播主题:《财富与美》--从艺术品到大单经营
大纲:
1、是艺术,还是金融?
2、揭秘富豪们收藏的那些事儿--从任性到理性
3、当“保”遇到“宝”:用艺术撬动大额保单
来源:和合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