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拓普康(TOPCON)成立于1932年,主要业务领域为专业光学仪器的生产,至今已有九十多年的历史,目前已成为在亚洲、美洲、欧洲等地拥有多家子公司的全球跨国企业,并已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
近日,据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报道,美国投资公司KKR即将达成收购日本眼科器械巨头拓普康公司(OTCPK:TOPCF)的交易。
拓普康的市值约为3234亿日元(21.5亿美元),在路透社报道发布后,股价一度飙升8.55%,创历史新高,达到每股3224日元。
01
OCT破局者或将退市
拓普康(TOPCON)成立于1932年,主要业务领域为专业光学仪器的生产,至今已有九十多年的历史,目前已成为在亚洲、美洲、欧洲等地拥有多家子公司的全球跨国企业,并已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
拓普康在视光、眼科诊断与治疗及数据管理领域始终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全世界第一台3D-OCT、全世界第一台扫频源OCT以及多点扫描激光均由拓普康多项专利技术自主研发生产,为眼科的诊断治疗提供了先进的技术保障。
路透社早在去年12月便发布报道,称拓普康有意寻求私有化,竞购者为KKR和瑞典投资公司 EQT。
此前,工业巨头东芝曾持有拓普康30%的股份,但在2015年出售了全部股份。根据伦敦证券交易所编制的数据,目前激进投资者ValueAct Capital和Oasis Management Company是拓普康的最大股东,分别持有13.69%和10.58%的股份。
在最近的季度收益中,拓普康预计截至3月31日的年度集团营业利润为70亿日元(4651万美元),销售额为2110亿日元。
截至路透社发稿,KKR和拓普康均拒绝就收购交易发表评论。
02
这一产品全线国产
在中国拓普康的手术显微镜、眼科OCT等产品的市场占有位居前列。公司在去年底宣布,其全线手术显微镜已成功实现国产化,并取得了医疗器械注册证(注册证编号:粤械注准20242161634)。
此次国产化的手术显微镜涵盖了OMS-800系列的前后节手术显微镜OMS-800 OFFISS、性能卓越且可升级的OMS-800 Pro和OMS-800 Std以及OMS-90显微镜。
据了解,拓普康中国制造均由拓普康在海外的最大生产基地之一,东京光学(东莞)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此前公司的电脑验光仪、焦度计、裂隙灯显微镜、免散瞳眼底相机和TOPCON眼压计已实现了进口品质国产化。
在华布局方面,2018年,TOPCON在中国设立全资子公司拓佳视(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聚焦、推广、促进中国眼科事业进步与发展。
2023年8月,上海建发致远眼科器材有限公司与Topcon中国(拓普康)于厦门建发国际大厦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将以技术创新为核心、服务创新为基石,聚合行业经验和优势资源,积极开拓眼视光市场,为国内眼科院系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与服务。
2024年11月1日,北京爱尔眼科联合TOPCON中国玻切培训基地正式落成,旨在规范培养更多可独立掌握玻璃体手术的眼科医生。
03
日企私有化浪潮来袭
退市数量创历史新高
事实上,拓普康寻求收购的背景,是一场正在席卷日本上市企业的私有化大潮。本月初,本次新闻的另一主角KKR才刚刚宣布完成对日本软件巨头"富士软"的公开要约收购,将公司私有化。
实际上,这一趋势自23年起就以显现。医疗行业较有名的案例包括,东芝公司接受日本产业合作伙伴(JIP)牵头一众日企联合发起的要约收购,已于23年年底正式退市。
紧接着,全球第二、日本第一的OTC药品生产商大正制药公司宣布已成功实施管理层收购(MBO),拟于当年3月退市。
在近期引发轰动的案例还包括,711便利店的运营商——日本柒和伊控股公司正在探讨进行管理层收购(MBO),其收购金额很可能超过6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793亿元),或将创下历史新高。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目前日本上市企业面临的市场压力增大。东证正在推进改革,以提升日本市场的吸引力。2022年对市场进行了重组,明确进行了板块划分,并收紧了维持上市的标准。2023年要求企业的经营活动注重资金成本和股价。
且积极股东对企业提出要求的势头也不断增强。IR Japan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0月,积极投资者提出的股东方案达到66份,继达到最高水平的2023年全年(71份)之后,再次处于高位。
于是,很多企业为提高经营自由度而主动退市寻求私有化。比如,东芝就认为,完成私有化可以简化股东构成、提高经营决策效率,有利于东芝的重振。而大正制药在宣布实施管理层收购时曾表示,如果维持上市局面,公司经营决策就仍将以股东的意志为转移,得优先确保短期投资回报,会成为“公司实施中长期战略的掣肘因素”,不利于公司继续推进前期投资,也影响公司进行彻底改革。
预计2024年东京证券交易所的退市企业将达到94家,数量为2013年以来最多。新上市企业数量仅为约80家,东证的上市企业数量将首次转为减少。
日本也成为全球资本大举收购的热土。据汇编的数据,2024年,涉及日本公司的并购交易价值增长了44%,达到2300多亿美元。这是自2018年以来的最快增速,而整个亚太地区的并购活动增长了38%。
瑞典收购公司EQT AB驻东京的合伙人Tetsuro Onitsuka表示,一些公司认为私有化是比成为竞争对手的子公司更容易接受的选择。
——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到来,眼科市场逐年增长。2017年至2021年,全球眼科医疗器械市场由215亿美元增长至267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5.6%。
而中国眼科医疗器械市场由2017年的人民币92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人民币155亿元,展现出高于全球医疗器械市场的增速。
在全球市场格局中,日本眼科械企表现优异,除拓普康外还有尼德克(NIDEK)、佳能、豪雅集团等知名企业。那么,在动荡的市场环境中,眼科领域的竞逐还将发生怎样的变局?器械之家将持续关注。
来源:器械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