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传统车企在造车,特斯拉在造‘轮子上的智能手机’。”2024年3月,特斯拉上海储能工厂投产,9个月建成速度刷新全球纪录;同月,马斯克访华推动FSD(全自动驾驶)落地。这位“硅谷钢铁侠”用火箭般的速度,把中国新能源汽车赛道烧得滚烫。
导语
“传统车企在造车,特斯拉在造‘轮子上的智能手机’。”
2024年3月,特斯拉上海储能工厂投产,9个月建成速度刷新全球纪录;同月,马斯克访华推动FSD(全自动驾驶)落地。这位“硅谷钢铁侠”用火箭般的速度,把中国新能源汽车赛道烧得滚烫。
一、拆解特斯拉的“三把斧”:硬件、软件、生态
特斯拉的商业模式,本质是把汽车从工业品变成“科技产品”。
第一斧:硬件成本击穿地板
上海超级工厂的投产,让马斯克把“成本控制”玩到极致。Model 3国产化后,零部件本地化率95%,直接砍掉跨国供应链的“中间商差价”。2023年特斯拉单车成本降至3.6万美元,比大众低30%。更绝的是,特斯拉用一体化压铸技术,把70个零件压成1个,生产时间从3小时缩到3分钟。
第二斧:软件躺着赚钱
买特斯拉不是消费终点,而是起点。FSD(全自动驾驶)每月99美元订阅费,OTA升级一次收费300美元。2023年特斯拉软件收入超60亿美元,相当于卖了15万辆Model Y。这种“硬件不赚钱、软件躺着收租”的模式,让传统车企直呼“看不懂”。
第三斧:能源生态闭环
从电动车到储能电池,从太阳能屋顶到超充网络,特斯拉在布一个更大的局。上海储能工厂年产40GWh,相当于给1.3万户家庭全年供电。马斯克的目标是让特斯拉变成“能源银行”——白天用太阳能充电,晚上把电卖回电网。
消费者洞察:买特斯拉的人,60%冲着科技感,30%为省油钱,只有10%真懂车。
二、鲶鱼效应:中国车企被逼出“超能力”
特斯拉入华前,国产电动车还在拿补贴、骗续航。2019年上海工厂投产,直接掀了桌子。
第一回合:续航焦虑变军备竞赛
特斯拉Model 3续航668公里,逼得比亚迪汉EV堆到715公里,蔚来ET7直接干到1000公里。宁德时代趁机推出“麒麟电池”,能量密度比松下高15%。2023年中国动力电池专利数超全球总和,特斯拉倒逼出个“电池联合国”。
第二回合:直营店干掉4S店
传统4S店“看人下菜碟”,特斯拉全国统一价、官网下单。消费者用脚投票,2023年蔚小理直营店数量翻倍,某合资品牌4S店退网率高达40%。
第三回合:自动驾驶卷出白菜价
特斯拉FSD北美卖1.5万美元,中国车企直接掀桌:小鹏NGP免费送,华为ADS 2.0打7折。2023年中国L2级自动驾驶装配率从26%飙到51%,马斯克成了“行业陪练”。
数据说话:2023年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35%,比特斯拉入华前翻了7倍。
三、暗战升级:中国市场的攻守道
特斯拉在华销量增长放缓,2024年一季度同比仅增8%,比亚迪却暴涨62%。这场较量已进入新阶段。
守方特斯拉:降价保份额
2024年Model 3降到23万,比美国便宜30%。马斯克甚至玩起“饥饿营销”:长续航版涨价1万,制造“现在不买就亏”的焦虑感。
攻方中国车企:农村包围城市
比亚迪海鸥卖到7万元,五菱宏光MINI下沉到县城。2023年10万元以下电动车市占率突破60%,特斯拉被迫筹备20万元级Model 2。
跨界乱入:小米、华为参战
雷军宣称“小米SU7要做50万内最好看”,余承东把问界M9装上华为ADS 3.0。互联网巨头带着流量杀入,特斯拉的科技光环正在褪色。
消费者选择困难症:25万预算,选特斯拉的牌子,还是国产车的冰箱彩电大沙发?
四、终极拷问:特斯拉会被中国制造反超吗?
马斯克手握三张底牌,但中国车企已找到破局点。
特斯拉的王炸:FSD若在华落地,1.6亿公里路测数据秒杀国产车。上海数据中心的建成,让特斯拉能合法训练“中国版大脑”。
中国车企的反击:比亚迪搞出“云辇”底盘技术,吉利自研7nm车规芯片。更可怕的是产业链优势——长三角3小时车程内,能配齐电动车所有零件。
经济学家预判:未来5年,中国车企会吃掉特斯拉的中低端市场,但高端和全球化仍是特斯拉主场。
结语
马斯克说:“特斯拉的对手不是友商,而是燃油车。”但中国车企用行动证明:干掉燃油车后,真正的战争才刚开始。
灵魂提问:如果特斯拉和国产车同价,你会为信仰充值,还是为配置买单?评论区见真章!
(关注我,看透商业世界底牌!)
来源:期货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