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其中提到的“驷马”,究竟是指啥?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3-31 15:17 2

摘要: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妍妍

编辑|妍妍

老话常说:“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意思大家都懂,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收不回来了。

但问题来了,这“驷马”到底是指啥?要知道,古人说话讲究门道,随便一句俗语,背后都有故事。

这个“驷马”可不是随便就能叫的,弄懂它的意思,才能真正明白这句俗语的分量。

卫国大夫的傲慢

子贡,本名端木赐,是孔子最优秀的学生之一,被列为孔门十哲。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诸侯争霸,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希望能找到一位明君来实现他的政治理想。

当孔子一行人来到卫国时,当地实际掌权者棘子成听说了这位名满天下的大儒到来,按理说应该前去拜访,展现礼节。

棘子成生性傲慢,目空一切。他认为人的天赋才是决定一切的关键,后天学习毫无意义。

这与孔子强调的"学而时习之"的教育理念完全相反。棘子成听说孔子来访,不但没有亲自前去迎接,反而传话请孔子去见他。

孔子为人谦逊有礼,但也有自己的原则。

面对的傲慢无礼,孔子没有亲自前往,而是派出了口才出众、反应敏捷的子贡代表自己与棘子成会面。

这个决定既维护了孔子的尊严,又能通过子贡的智慧与口才给卫国的统治者一个深刻的教训。

子贡来到棘子成的府邸,棘子成一见这个年轻人就开始表现出轻视的态度。

他根本不把子贡放在眼里,认为一个年轻的儒生不值得他这个大夫认真对待。

棘子成开口便是对孔子学说的质疑和嘲讽,他说:"我听说你们整天研究什么《诗》《书》,背诵古人的话,这有什么用?人生来就有聪明才智,何必费心去学那些老掉牙的东西?"

一语惊醒世人

面对棘子成的傲慢言论,子贡没有急着反驳,而是沉着冷静地听完了对方的话。

接着,子贡开始阐述孔子的教育理念,解释学习的重要性以及为什么人需要通过后天努力来完善自己。

他的言辞清晰有力,逻辑严密,让棘子成一时语塞。

棘子成被子贡的口才所震惊,但仍不愿服输。

他随口说了一些轻率的言论,想要搪塞过去。这时,子贡看出了棘子成言语上的漏洞,抓住时机严厉指出:"驷不及舌!"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的舌头说出的话,即使用四匹马拉的车去追,也追不回来。

在春秋时期,四匹马拉的车是当时速度最快的交通工具,代表着最高的速度。

子贡用这个比喻告诉棘子成:一个人说出的话就像射出的箭,一旦离开弓弦,就无法收回。

一个人尤其是一个掌权者,说话之前应该三思而后行,不能随意发表轻率的言论。

棘子成听到这句话,顿时哑口无言。他没想到这个年轻的儒生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口才如此了得。

子贡的一席话不仅维护了孔子的尊严,也给棘子成上了一堂关于言行谨慎的重要一课。

这次辩论成为了春秋时期的一段佳话,子贡的"驷不及舌"也逐渐演变成了我们今天熟知的成语"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强调了言出必行、诚信为本的重要性

所以其中的“驷马”也就是指“四匹马拉的车”了。

儒商的诞生

孔子周游列国多年,最终未能找到理想的君主来实现他的政治理想。

晚年的孔子回到鲁国,专心整理古代典籍,培养弟子,传播儒家思想。子贡一直追随在孔子身边,是孔子最为信任和欣赏的弟子之一。

子贡对孔子的敬仰之情溢于言表。

他曾经评价孔子如同"万仞宫墙",高大巍峨,而自己只是一面低矮的墙,甚至不足以让人攀爬窥视孔子的伟大。

这种谦虚的态度和对老师的崇敬,体现了子贡高尚的品格。

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享年73岁。按照当时的礼制,弟子为老师守孝应该是三年。

但子贡对孔子的敬爱远超常人,他在孔子墓旁搭建了一个小屋,整整守孝六年,是常规时间的两倍。

这段时间里,子贡每天都会回忆孔子的教诲,思考如何将老师的思想更好地传播开来。

守孝期结束后,子贡没有像其他孔门弟子那样专心从事教育或者寻求做官的机会,而是选择了一条不同的道路——经商。

这个选择在当时的儒家弟子中是非常罕见的,因为商人在当时的社会地位并不高。

但子贡将孔子的教诲"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融入到自己的商业实践中,开创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

子贡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在各国建立的人脉关系,在各国之间进行贸易。他遵循诚信经营的原则,从不欺骗客户,始终坚持公平交易。

即使在商业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子贡也始终保持着儒家的道德操守,不做有违道德的事情。

渐渐地,子贡的生意越做越大,他成为了当时著名的富商。

人们称赞他既有儒家学者的品德修养,又有商人的经营头脑,是名副其实的"儒商"。

子贡的成功也证明了儒家思想与商业实践并不冲突,反而可以相得益彰。

言行一致的人生典范

子贡在与棘子成的辩论中说出的"驷不及舌",不仅仅是一句警示他人的名言,更是他自己人生的写照。

在子贡的商业生涯中,他始终遵循着这个原则,说到做到,诚信为本。

有一次,子贡与一个商人约定好了交易的时间和地点,但当天突然天降大雨,道路泥泞难行。

许多人劝子贡改日再去,但子贡坚持按约定前往。他冒着大雨赶到交易地点,发现那个商人也冒雨而来。

这个商人感动地说:"我本以为这样的天气,你不会来了,所以我也可以不必前来,但我想到你一贯言出必行的名声,觉得你一定会来,所以我也必须遵守约定。"

这个故事在当时广为流传,人们更加敬佩子贡的诚信品格。

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真正含义,也让这个成语逐渐深入人心,成为中华文化中诚信价值观的重要象征。

子贡的商业成就和道德操守在当时的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

许多商人开始效仿他的做法,将儒家思想融入到商业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商业文化

可以说,子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将儒家思想与商业实践成功结合的代表人物,为后世的"儒商"树立了榜样。

从春秋战国的辩论场到现代社会的商业舞台,"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句古老的成语提醒我们言出必行的重要性。

子贡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这个成语的真谛,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诚信永远是立身处世的根本。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来源:蜀山史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