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西伯利亚迁徙的斑嘴鸭、白鹭、黑鹳、白骨顶鸡、灰鹳等10余个种类的1000余只候鸟都要从这里经过,这些远客要跨越万水千山,在咱们旬邑歇个脚,攒足气力再往东南亚去。”森林派出所民警张琳琳指着天空中盘旋的候鸟群说道。
渭北高原的冰雪初融,马栏河畔的柳梢泛起新绿,一群来自西伯利亚的“天空旅人”如约而至——这时候,旬邑县公安局森林派出所的民辅警们就要开始忙了。
工作成就户外爱好“打卡圣地”
“从西伯利亚迁徙的斑嘴鸭、白鹭、黑鹳、白骨顶鸡、灰鹳等10余个种类的1000余只候鸟都要从这里经过,这些远客要跨越万水千山,在咱们旬邑歇个脚,攒足气力再往东南亚去。”森林派出所民警张琳琳指着天空中盘旋的候鸟群说道。
向山而行,护绿为要。作为关中大地上的“绿宝石”,旬邑县坐拥42.33%的森林覆盖率,是关中地区最大的林业县之一,有渭北高原上的“西双版纳”的美称。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日益改善,境内的马栏河国家湿地公园、石门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等已成为候鸟迁徙的重要通道。
为保护生态环境发展,旬邑县公安局立足本职工作,积极开展“保护候鸟、守护青绿”专项行动,按照“策应林长、属地管辖、分级设立、逐级负责”的原则,旬邑县公安局结合森林资源管护实际,分级设立县级、镇级、村级警长,形成了由公安局长、主管副局长担任县级警长,科所队长担任镇级警长、辖区民警担任村级警长的工作机制。
“从前只在课本里读‘雁字回时’,如今亲眼见万鸟翔集,孩子们都说这是会飞的春天!”
来自西安的王先生正架着望远镜记录鸟影,随着生态警务的深耕,这里的湿地愈发成为观鸟爱好者的“打卡圣地”——去年冬季至今,已有13种新增鸟类在此留下倩影。
生态科普民警化身“金牌解说”
在石门村红树林畔,生态警务驿站已成科普新地标。大屏上循环播放的候鸟纪录片吸引着游人驻足,VR技术让珍稀动植物的生命故事触手可及。
“我们要做的不仅是打击犯罪,更要在每个人心里种下守护的种子。”正如正在给中学生讲解的森林派出所民警戴晓东所说。
旬邑公安森林派出所在候鸟生态保护科普教育中心、野生动物救助保护基地、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基地滚动播放生态警务科普课件,强化生态保护普法教育。目前,马栏河国家湿地公园、石门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均已设立涉案珍稀动植物线上宣教馆,有效提升群众对生态警务认知度,使生态警务广为人知、人人参与。
“这是红腹锦鸡,雉科锦鸡属鸟类,体羽丰满艳丽,有‘金鸡’之称,濒危物种之一,受盗猎者追捧。”森林派出所所长王益强向参观的群众道。
多管齐下藏蓝演绎“只此青绿”
旬邑县公安局森林派出所健全“空天地人”四维防线,不断完善部门协同作战机制,充分依托林业部门熟悉林情和镇村熟悉民情两大优势,紧扣辖区人、事、山、林、社情、组织等治安管控要素,全面整合各类基础信息数据,以内河保护“水、林、湿”资源、防治“水、林、湿”污染为抓手,以打击涉“水、林、湿”违法犯罪为核心,进一步强化完善“林长+河长+警长”工作机制,开展湿地河道联合巡逻检查,收集非法采砂、污染环境、非法诱捕候鸟线索,用动态数据信息支撑治安防控、打击破案和服务群众工作。
“枯草能藏火,星火可燎原。”在石门山防火瞭望塔,森林派出所民警文晓刚调整着热成像监测仪参数。
同时,针对冬季森林火灾,涉野生动物案件多发高发特点,结合专项整治行动,民警紧盯重点时节、重点林区、重点人群,通过“线上+线下”“传统+新媒体”等多元化、全覆盖宣传方式,广泛宣传护林防火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有效提升群众护林防火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
夕阳西下,石门群山镀上金边,森林派出所的民警又一次开始执行巡山任务,他们背起巡护装备走向林间深处,用脚步丈量着“只此青绿”的安全防线。
来源:平安咸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