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财报披露,2024年,燕之屋实现营收20.5亿元,同比增长4.37%,年内利润为1.6亿元,同比下滑24.18%。对比此前的业绩来看,这一年燕之屋营收增速放缓、利润出现了5年来的首次下滑,净利润率更是跌破了10%。
前几日,“燕窝第一股”燕之屋交出了一份糟糕的财报。
财报披露,2024年,燕之屋实现营收20.5亿元,同比增长4.37%,年内利润为1.6亿元,同比下滑24.18%。对比此前的业绩来看,这一年燕之屋营收增速放缓、利润出现了5年来的首次下滑,净利润率更是跌破了10%。
面对如此惨淡的业绩,燕之屋似乎没有反思,随即又抛出一记“重锤”—做男人的燕窝,而为了这款男人的燕窝,它还拉来了一位重量级代言人:
74岁的万科创始人王石代言“全球首款男人的燕窝”,话题度瞬间引爆。
对燕之屋而言,身上有着“地产大佬”、“硬汉”、“霸道总裁”等多个标签的王石,和一个与他八杆子打不着、且充满争议的行业,这种意外的跨界,已经为其产品打响了第一炮。但对王石而言,网友浮想联翩的猜测和调侃,正使这位大佬头顶的光环变得更加暗淡。
继一盆“红烧肉”后,王石的晚节又被大众所注视。
只“割”有钱人?
2017年6月30日,万科的股东大会上,主席台上的王石,在一片“和谐”的、庄严的氛围中把权力的接力棒交到郁亮手中,这意味属于王石的万科时代过去了。而大幕落下,大佬退场,权力更迭,这或许已然是轰轰烈烈的万宝之争最恰当的结局。
万科自此后进入了新篇章,王石也是,但就在外界对王石接下来的表现充满期待时,他的一系列行动着实令人摸不着头脑,偶尔甚至有些匪夷所思。
王石爱运动,众所周知,尤其对赛艇情有独钟。早在2014年,他就创办了一个面向中国企业家的短期训练营,每期把学员送去剑桥或牛津闭关一个月,接受赛艇集训、英文授课和沉浸式的生活体验。退休后,他有了更多的时间来做这件事,2018年,深潜运动健康(深圳)有限公司(即“深潜公司”)正式成立。
赛艇在我国是一个非常“小众”的赛道,原因无他,一是活动少,认知有待提升,二是很费钱。单只赛艇的售价高昂,最便宜的一副单人艇在4万-5万元左右,双人艇达到10万元,而8人进口艇的价格甚至达到上百万。
近几年户外运动的风刮起了多少次,但赛艇从未在风口上,或许能玩得起赛艇的人是少数,能带员工到河上玩赛艇团建的企业也不多。
从一个面向中国企业家的短期训练营,衍生出一个深潜公司,而面对这样一伙高净值群体,训练营只是一个小生意。去年,王石和冯仑联合发起了一个面向有钱人的培训班,名叫“运河私董会未来产业CEO成长计划”,学制一年,每个月集中2-3天学习,课程学费是12.8万 。
据了解,每一期开课,王石和冯仑都会亮个相,被大家当吉祥物合影,然后,他们再花一两个小时传授“江湖经验”。
为了提升格调,运河私董会还开设了国际访学考察,包括世界运河穿越活动,新加坡创新考察、英国剑桥研学、美国西雅图研学、埃及世界气候大会等,当然,访学费用要另掏腰包。
王石看上的显然不是那点学费,而是圈子,一个有钱人的圈子,有人脉、有资金、也有潜力股。
如果说卖课是在王石宣布放弃千万退休金后的无奈之举,倒也合乎情理,但如今代言燕之屋,为燕窝“摇旗呐喊”,多少让人大跌眼镜。
近几年,关于燕窝是否是智商税的讨论越来越多,很多消费者认为花那么多钱,与其说是获得了滋补价值,倒不如说是心理价值。而王石代言的“总裁碗燕”卖得更贵,据了解,“总裁碗燕”单碗(158g)售价528元,六碗装礼盒定价3168元,远高于该品牌普通燕窝产品约174元/碗的均价。
从8848手机到总裁碗燕,从玩赛艇到卖课,王石身上原来“地产大佬”的气质似乎在淡化,逐渐转向一个跟风逐利、活跃在舆论场上的“网红”。
这种执着于收割高净值人群的心态,其实并不只有王石一个人。例如曾经的明星李亚鹏也与他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很显然,李亚鹏与王石之间,还差着一个万科。
碳中和的生意不好做
燕窝经济一度爆火。
天猫数据显示,2021年618活动开场一小时,燕窝订单量同比增长255%,位列传统滋补品类第一;9月,燕窝直播成交额达到数千万元以上,转化率提升30%以上,客单价超过1200元,提升了120%左右。当时,各大主播纷纷带货,小红书上分享的帖子满天飞,燕窝一跃成了万众瞩目的网红产品。
除了惊人的增长速度,燕窝的暴利更是令人羡慕。以燕之屋为例,2019年—2021年,燕之屋的主营业务毛利率在50%左右,分别为48.33%、48.51%和52.69%。
王石看上燕窝这一赛道了吗?这种可能性不太大。在经过接连的翻车后,消费者对燕窝的态度愈发理性,燕窝类产品的市场规模在达到峰值后,已然出现了明显下降的趋势。
代言、卖课、潜艇俱乐部…王石其实是通过这些方式赚点小钱,他退休后真正意义上的“主业”是碳中和。
从2021年11月到2022年8月,王石及其团队通过有桨赛艇滑行,穿越欧美、西亚、东北亚等共计14个国家123座城市,关注气候变化和水环境保护,为零排碳、零废弃和水清洁发声。在一次“穿越”活动中,王石曾称,“对我来说,万科是我创业的一个符号,第二个符号则是生物圈三号。”
所谓的生物圈三号,是作为社区碳中和综合解决方案平台,为建筑、园区与社区提供从规划到运营的综合低碳解决方案。
然而,比起燕窝这种暴利行业,又或者比起房地产,碳中和生意的钱实在太难赚了。
早在万科任职期间,王石就非常重视绿色低碳建筑物的理念,在当时那个年代,万科率先提出了住宅产业化,降低能耗和碳排放的概念。如今,他想要通过打造一个成熟的碳中和社区平台,把像生物圈三号这样示范拓展到各个城市,从而落实他的碳中和“大业”。而生物圈三号是否意味着高投入、能赚钱吗,这是很多投资人的疑问。
王石曾表示已经开始“接单”,具体包括居民楼、写字楼的减排改造和产业园的绿色低碳升级项目。
自2021年碳中和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各行各业都在碳中和行动上加快速度,这其中也包括互联网公司,如阿里、腾讯、百度、京东等都发布了碳中和相关行动报告,以及明确了实现碳中和的时间表。 而到目前为止,我们能看到的成果除了满大街越来越多的新能源汽车,其他方面似乎并不显眼。
像园区试点降碳,只有被树立起来的、零星的几个典型案例。我国园区的现实情况是“千园千面”,绿色发展水平差异大,除了少数实现相对脱钩,更多园区在降碳上都面临较大困难。低碳社区也是类似的情况,这无疑是王石打造平台、落地到更多场景的最大问题。
在王石看来,低碳创业“可谓机遇巨大”,他认为低碳技术孕育着数百万亿元的国内市场,但他对生物圈三号的商业化判断未免过于乐观。
卖燕窝不如卖“红烧肉”
王石代言的“总裁碗燕”,其实在去年就已推出,但搜索燕之屋的淘宝官网旗舰店,可以发现,这款产品的销量仅有32单,可谓异常惨淡。
长期以来,燕窝这一产品的受众群体主要是中产家庭或有钱的女性及孕妇,所以其被冠以“贵妇专享”的标签,而且燕之屋等头部品牌砸重金营销,更是一直是以“保养”、“滋阴”、“美容”为卖点、针对女性群体进行的市场教育。如今燕之屋转头向男性群体要增量,恐怕很难改变原来的认知,让“中年总裁们”买单。
更何况,一个核心问题在于燕窝消费正在降级。过去两年,以高端燕窝自称的小仙炖、燕之屋,已经开始打低价策略。比如燕之屋,它们有瓶装系列礼盒,一份960元,里面包含12瓶,每瓶燕窝含量1.2克,一瓶折合80元。干燕窝市场也有明显波动,一位燕窝批发商透露,以前一公斤燕窝比现在起码贵2000元,“跟以前相比,现在燕窝市场差很多”。
而王石代言的“总裁碗燕”,突出的就是一个高端,价格直接飙到了528元/单碗(158g),这与整个燕窝消费市场降级的趋势截然相反。
实际上,如果放大到非刚需的贵价消费品,可以发现,消费者整体的购买诉求也在缩减,出现明显的降级趋势。
比如以男性为消费主流的白酒,去年高端名酒的身价一直在跌。根据第三方平台“今日酒价”在去年9月12日的数据显示,散瓶53度500ml飞天茅台(2024年)的市场批发价为2380元/瓶,原箱价格则达到2550元/瓶。作为对比,2023年中秋节前几日,散飞价格在2800元/瓶上下徘徊,整箱批价超过3000元/瓶。
再比如高端茶叶,去年不少茶叶经销商表示,“高端茶叶进价比往年便宜,零售价格卖不上去”。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大品类,上文中提到过的李亚鹏先生,都曾全身心地投入过,并且准确地踩在了雷点上。
话说回来,这种现象的出现,对于高端燕窝打入精英男性的送礼场景显然也是一种阻力。消费者购买燕窝,相比于自用,更核心的价值还是在于满足礼赠需求,对男性而言,燕窝的社交属性远不能和白酒、茶叶相提并论。当消费力下降,高端燕窝更难成为他们的选择。
面对固有的认知和降级的变化,即使是王石或是任何其他大佬,恐怕都无法提振燕窝这一消费市场,更何况王石已经不是原来的王石。当年,8848钛金手机红极一时,不可缺少的两大因素,一个是珠峰,另一个就是王石。王石身上“中国顶尖商业精英”和“成功登顶珠峰”的标签,直接把8848钛金手机的高端形象立住了,成功吸引不少男性消费者买单。
如今,王石成功企业家的形象淡化,娇妻相伴、沉迷代言等举动让其沦为舆论的谈资。对品牌而言,他能带来话题度,却再难帮品牌提升调性。
而对王石而言,与其执着于高端产品,或许也可以换个思路,借助一个爱妻人设,带货面向女性群体的消费品,比如“红烧肉”,就很有看头。
道总有理,曾用名歪道道,互联网与科技圈新媒体。本文为原创文章,谢绝未保留作者相关信息的任何形式的转载。
来源:道总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