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专版稿件|龙江大地的“家”力量与新风尚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3-31 17:52 3

摘要:◎编者按家庭是拒腐防变的第一道防线。在黑土沃野上,既有党员干部家庭“以德立家、以廉护家”的铿锵誓言,也有普通百姓“清白做人、干净做事”的朴素坚守——佳木斯市王秀英家庭用70年坚守诠释“半条被子”的廉洁传承,大庆油田职工李建国一家三代人在石油会战中践行“三老四严

家庭是拒腐防变的第一道防线。在黑土沃野上,既有党员干部家庭“以德立家、以廉护家”的铿锵誓言,也有普通百姓“清白做人、干净做事”的朴素坚守——佳木斯市王秀英家庭用70年坚守诠释“半条被子”的廉洁传承,大庆油田职工李建国一家三代人在石油会战中践行“三老四严”的红色家风,更有鹤岗矿工家庭将“诚实劳动、不贪不占”的家训化作新时代奋斗密码……这些真实鲜活的案例,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串起了龙江大地崇勤尚洁的精神图谱。

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社稷安。放眼生机勃勃的龙江大地,伴随廉洁家庭创建活动、“家庭助廉一堂课”、“勤廉龙江好家风”故事分享会等创新实践如火如荼开展,勤廉基因正在融入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哈尔滨中央大街的“廉洁文化长廊”,在伊春林区的“家庭助廉课堂”,在绥化农村的“好家风积分超市”……处处涌动着勤廉文化的暖流。这些扎根于基层的生动实践,不仅让廉洁理念深入人心,更在全社会形成了“以清为美、以廉为荣”的价值共识。

本期勤廉龙江专版推出“勤廉家庭”特别企划,生动展现龙江儿女传承弘扬勤廉家风的时代风采。让我们携手同行,在典型故事中汲取力量、在榜样示范中筑牢防线、在文化浸润中传承美德,以清廉家风为舟,以清风正气为帆,共同谱写勤廉龙江建设的新篇章!

□凌伶 王义东 梁玉龙

◎学原文

希望大家注重家庭。广大家庭都要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把实现家庭梦融入民族梦之中,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汇聚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希望大家注重家教。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身体力行、耳濡目染,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要在家庭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家庭成员特别是下一代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要积极传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递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观念,倡导忠诚、责任、亲情、学习、公益的理念,推动人们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

希望大家注重家风。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抓好家风。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向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同志学习,做家风建设的表率,把修身、齐家落到实处。各级领导干部要保持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严格要求亲属子女,过好亲情关,教育他们树立遵纪守法、艰苦朴素、自食其力的良好观念,明白见利忘义、贪赃枉法都是不道德的事情,要为全社会做表率。

——《求是》杂志2025年第3期发表的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摘编

在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征程中,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和廉洁文化建设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全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省纪委监委、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和省妇联等部门持续协同联动,将勤廉家庭创建活动作为推动廉洁文化建设、改善社会风气的有力抓手,为勤廉龙江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家”力量。

凝聚合力|开启勤廉家庭创建新征程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围绕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引领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为建设勤廉龙江、创建勤廉家庭工作指明了方向。

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强调把家风建设作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重要内容。黑龙江省委随即出台落实措施,明确要求推动廉洁教育融入家庭,引导领导干部注重家庭家教家风,深挖本地家风资源,把对党忠诚纳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传承红色基因。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将勤廉龙江建设作为重要目标任务,先后召开全省勤廉龙江建设大会和全省领导干部警示教育大会,省委书记许勤作出专门部署,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做良好社会风气的引领者、营造者和维护者。省纪委监委牵头制定关于新时代新征程加快勤廉龙江建设的意见,明确任务目标和责任分工,推动包括“勤廉家庭”在内的“七个勤廉单元”建设,进一步强化家风建设分工合作、齐抓共管、协调联动的制度机制,推动家风教育走深走实。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勤廉家庭创建为培育家庭成员的廉洁意识和良好品德、以家风“小气候”温润社会“大环境”提供了有形载体。省纪委监委和省妇联、省委党校等多家单位协同联动,建强家风教育阵地,推动勤廉家风教育进党校、进机关、进家庭,引导党员干部率先垂范,立家规、正家风,夯实清正廉洁、勤政务实思想根基。

榜样力量|化育感染更多家庭向勤润廉

在勤廉家庭创建活动中,我省涌现出一大批可见可感、可学可做的典型家庭,他们的故事如同璀璨星光,令勤廉龙江建设熠熠生辉,成为龙江千万家庭学习的榜样。

去年9月,省纪委监委和省妇联等部门联合举办的“勤廉家风故事分享会”在省委党校举办,与以往单向授课不同,这次分享会通过情景表演、时空对话等创新形式,将龙江本土典范的家风故事搬上讲台。77家省直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家属以及党校在训干部参会,领导干部及其配偶共上一堂家风课。

东北抗联老战士李敏,生前不遗余力弘扬抗联精神。她组建东北抗联精神宣传小分队,不辞辛劳地往返于深山密林、湿地雪原,寻访昔日战地、密营地址,寻找抗联烈士的遗骨遗迹。她还积极推动“抗战十四年”写入教科书,让更多人了解那段充满牺牲与奋斗的历史。如今,孙女陈晨接过奶奶的接力棒,投身于抗联精神的宣讲事业。她带领大学生抗联精神宣传队,穿梭在龙江大地的学校、社区和企业之间。陈晨在分享会上的讲述,让听众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那段血与火的岁月,深刻感受到抗联战士们的爱国情怀和不屈精神。

省委原书记李剑白(当时省委设第一书记)一生廉洁修身、廉洁齐家。他和妻子商文兰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投身革命,经历无数考验。他们经常教导子女“任何时候都要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李剑白的家庭生活十分简朴,即便在困难时期,也从不搞特殊化。子女们耳濡目染于这样的家庭环境,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廉洁奉公。李剑白的外孙女李珊珊,如今也在传承家族红色基因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她积极宣讲党的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创新理论,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对良好家风的传承。

中国首批女空降兵马旭和老伴颜学庸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夫妻二人一生节俭,生活极为朴素。他们的居所房屋简陋,家具陈旧,但他们却做出了一件震撼人心的大事——将工资收入、科研奖励费等积攒下来的1000万元全部捐赠给家乡木兰县教育局。他们说:“小时候是父老乡亲用百家饭养活了我,长大后是党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我们希望把这些钱用在教育事业上,让孩子们有更好的未来。”

参加勤廉家风故事分享会的党员干部和家属一致表示,“这种由后人亲自讲述的形式更有穿透力,让人真切感受到好家风的传承力量。”他们的善举,诠释了“耐得清贫,守得心灵高贵”的精神内涵,将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成为人们心中的楷模。

全面推进|勤廉家庭创建步履坚实

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省纪委监委把党员领导干部家风建设作为新征程上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内容,精准发力,深化“家庭助廉”,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以涵养好家风推动党员干部筑牢廉洁防线。

举办警示教育专题讲座、观看警示教育专题片、到省廉政教育基地接受教育、座谈交流谈体会讲感受说心得……省纪委监委通过举办“家庭助廉”系列活动,教育引导党员领导干部与家属共树清廉家风。

我省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全面推进勤廉家庭创建活动,深入挖掘龙江红色家风资源,建成全国首个在省级党校落地的红色家风主题教室。

在主题教室中,党员干部们可以看到抗联战士们在艰苦岁月里坚守信仰的珍贵文物,了解到革命先辈们如何在家庭中传承廉洁自律的品质。沉浸式的学习体验,让廉洁文化深入人心,增强了党员干部的廉洁意识和家风建设的责任感,为党风廉政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勤廉家庭创建各成员单位持续打造“家庭助廉一堂课”品牌载体,开展专题课巡讲。巡讲内容丰富多样,涵盖古今家风故事,深入解读中国优秀家风文化、红色家风文化和龙江勤廉家风文化。巡讲活动不仅走进基层党政机关,还覆盖到党校主体班和线上平台。一场场内容充实的巡讲,让广大机关干部及其家属深刻领悟到良好家风的重要性,增强了廉洁从政的意识,促进了机关作风建设。

全省各地也纷纷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七台河市纪委监委和市妇联编排展演特色舞台剧《变脸》、鸡东县纪委监委原创的动画短剧《妈》,以艺术的形式传递廉洁家风;黑河市纪委监委、市妇联举办党风廉政教育巡回宣讲进基层活动,向党员干部家庭发出《家庭助廉倡议书》;绥芬河市妇联组织写廉、画廉和线上家庭助廉系列活动,征集了大量书画、剪纸等作品。一系列活动让廉洁文化走进千家万户,在全社会营造了崇廉尚洁的良好氛围。

勤廉家庭创建活动在全省取得阶段性成果,越来越多的家庭更加重视家风建设,廉洁自律、勤俭节约等传统美德得到弘扬,廉洁文化建设得到有力推动,为龙江高质量振兴发展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环境,为中国式现代化龙江实践贡献了强大“家”力量。

来源:大东北生活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