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上热搜,雷军道歉了!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3-31 18:54 3

摘要:不过这次不是因为小米SU7 Ultra卖疯了,也不是雷军又出了什么金句,而是雷军道歉。

雷军罕见道歉!

这两天,雷军又又又上热搜了。

不过这次不是因为小米SU7 Ultra卖疯了,也不是雷军又出了什么金句,而是雷军道歉。

事情说来简单。

3月29日下午,一位网友在微信群里吐槽试驾经历:

“刚才去小米亦庄超级工厂店试驾ultra,遇到一个挺生气的事情。前面服务其实都还挺好,停车场到展厅有300米,需要摆渡电瓶车拉。试驾结束了出来,本来准备坐电瓶车回停车场,才刚刚下午两点钟,结果过来的电瓶车说今天没有摆渡车了。

图源:大江网

同时,该用户还表示:“这种服务细节很伤人。”

没想到的是,这些吐槽被群里昵称为雷军看到了。

随后,秒回复,“非常抱歉,这是我们没有安排好。”“我马上安排改进。”

图源:大江网

看到秒回复回复后,吐槽的用户表示,“没想到雷总回复这么快,感谢感谢,可能也是一些小细节,确实刚才有点生气,但是也确实希望小米持续改进。”

这场从吐槽到道歉的对话截图迅速传遍网络,话题#用户吐槽小米SU7 Ultra试驾雷军秒道歉#冲上热搜。

乍一看,这不过是服务行业常见的“翻车现场”,但网友们的显微镜立刻对准了一个细节:吐槽者昵称“杜宏字节跳动”,被扒出疑似抖音集团人力资源副总裁杜宏。

这位杜宏可不是路人甲。

去年5月,他刚代表抖音集团与清华大学签了捐赠协议,名字还挂在新闻稿里。

一位互联网大厂高管,偏偏在小米试驾时“精准踩雷”,又偏偏被雷军“恰好”逮住并光速公关,这剧情未免太像剧本。

果然,评论区炸了:“炒作,自导自演。”“就是为了上热搜变着花样打广告。”

图源:微博

甚至有网友翻出旧账:

去年小米SU7试驾视频遭媒体提前泄露,网上车市连夜道歉赔款,雷军却借势猛炒了一波“未发布先火爆”的热度。

这回的“摆渡车事件”,究竟是用户较真,还是小米又一次“危机公关变营销现场”?

其实,不怪网友们拿显微镜看待雷军和小米,毕竟雷军会营销是出了名。

就连刘强东都甘拜下风:“不要和雷军比营销,我们比不过他的。”

图源:微博

如果说摆渡车争议还带着偶然性,那么小米近期的一系列动作,则让“营销论”愈发甚嚣尘上。

3月27日,有媒体报道,据第三方数据平台统计,雷军近30日涨粉453万。

此外,该数据平台还曝光了雷军的广告报价,1-20s广告报价37万,21-60s广告报价38万,60s以上广告报价42万。

随后,话题#数据平台称雷军广告报价37万起#冲上微博热搜。

对此,小米集团公关部总经理王化发文辟谣称,“我们对相关平台单方面行为不予置评!......未有计划接商单,该平台也并无权限代接商单。”

同时,王化还表示:“如果哪天雷总有此计划,我一定第一个找凡客。”

凡客诚品创始人陈年则在评论区幽默回应,“真的吗?已经开会讨论了吗?”

这一来一回又给雷军拉了一波流量。

3月25日,在微博上发文:“这几天武大的樱花都开了,正是一年最美的时刻。我今天抽空到校园里看看楼花......同事帮我拍了几张照片,大家觉得怎么样?”

随后,话题#雷军小米YU7樱花照#又冲上微博热搜。

图源:微博

这些“巧合热搜”串在一起,难免会让网友浮想联翩,质疑其自导自演。

面对质疑,小米的回应向来是“躺平任嘲,但销量说话”。

小米SU7 Ultra的试驾预约排到半夜、赛道成绩碾压传统豪车、连友商都忍不住发文祝贺,这些实打实的数据,或许比“营销论”更有说服力。

何况,雷军的“道歉营销”即便真是剧本,也未必全是虚伪。

至少用户的问题被迅速解决,品牌形象不降反升。

事实上,雷军的“秒回”技能早有先例。

今年3月初,小米SU7 Ultra首批车主被曝在赛道超速危险驾驶,雷军立刻转发微博,连用两个“一定”强调安全:“一定一定注意安全!下赛道强烈建议参加培训!”

再往前数,2月底的发布会上,东风日产公开对比小米SU7和保时捷、奥迪等豪车的车身刚度,雷军不怒反喜,转发博文感谢同行认可,顺手给自家“51000Nm/deg扭转刚度”的技术指标打了波广告。

这种“化吐槽为流量”的操作,几乎成了小米汽车的标配。

比如这次摆渡车事件发酵的同一天,雷军刚在电动车百人会论坛上宣布:

SU7 Ultra开售2小时订单破万,提前完成全年销量目标,“豪华车市场终于对小米打开了大门”。

图源: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

一边是销售数据刷屏,一边是道歉冲上热搜,两件事看似矛盾,实则相辅相成。

前者证明产品力,后者塑造“用户至上”的形象,雷军深谙“黑红也是红”的传播定律。

回头看这场风波,最有意思的不是摆渡车有没有取消,而是小米又一次把“危机”变成了“圈粉现场”。

当传统车企还在纠结“该不该让老板亲自管客服”时,雷军早已把微博、微信群变成24小时在线的“公关指挥部”。

这种“老板即客服”的互联网思维,或许才是小米汽车杀出红海的真正底牌。

至于杜宏的身份疑云,真相可能永远成谜。

但换个角度想:如果吐槽者真是抖音高管,小米这波操作反而更显高明。

既能展示对高端用户群体的重视,又能暗戳戳秀一把“大厂朋友圈”。

毕竟在新能源战场上,产品要硬,故事更要讲得漂亮。

来源:电商新视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