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生金,激活“沉睡”的林地资源,关于林禽立体循环养殖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3-31 20:42 2

摘要:过去几年,林下经济一直被认为是“乡村增收的补充手段”,没有真正成为一个有规模、有体系的产业。林下种植、养殖、采集的模式过于分散,缺乏产业链协同,最终导致市场竞争力不足。

过去几年,林下经济一直被认为是“乡村增收的补充手段”,没有真正成为一个有规模、有体系的产业。林下种植、养殖、采集的模式过于分散,缺乏产业链协同,最终导致市场竞争力不足。

在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农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的当下,探索高效、生态的农业发展模式成为必然趋势。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推广林下立体种养模式”,政府工作报告也着重强调“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为农业领域的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

林禽立体循环养殖作为一种融合林业与养殖业的创新模式,有望突破传统农业的发展瓶颈,实现林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然而,传统林禽养殖模式存在诸多弊端,如何克服这些问题,让1亩林地“长出”3份收益,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课题。

一、政策背景与林禽立体循环养殖的重要意义

(一)政策大力扶持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已成为社会共识。中央一号文件对林下立体种养模式的推广要求,旨在充分挖掘林地资源的潜力,实现林业与农业的协同发展。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发展林禽立体循环养殖,提高林地的综合产出效益。政府工作报告对生态循环农业的强调,体现了国家对可持续农业发展的重视。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不仅能够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还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

(二)重要意义深远

1、提高资源利用率

林禽立体循环养殖打破了传统单一的农业生产模式,实现了林地空间的多层次利用。在传统林禽养殖中,空间利用率不足40%,而在立体循环模式下,上层养鸡,充分利用林地的高空空间;中层种菌,利用树木遮阴形成的适宜环境;下层蚯蚓分解粪便,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通过这种立体分层的方式,林地空间利用率可提升至80%以上,大大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

2、增加经济效益

传统林禽养殖亩均收益较低,而林禽立体循环养殖模式通过多元化的产出,显著提高了经济效益。以江苏盱眙试点为例,采用上层养鸡、中层种菌、下层蚯蚓分解粪便的模式后,亩产值大幅增加。鸡的养殖提供了禽肉、禽蛋等产品;菌类种植丰富了农产品种类,且市场价格较高;蚯蚓分解粪便后产生的蚓粪可作为优质肥料出售。多种收益来源叠加,让1亩林地实现了“长出”3份收益的目标,切实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3、保护生态环境

传统禽粪直排导致林地土壤酸化率达30%,严重破坏了林地生态环境。而在林禽立体循环养殖模式下,鸡粪通过发酵生产有机肥,不仅减少了化肥使用50%,降低了农业面源污染,还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蚯蚓分解粪便的过程进一步促进了物质循环,林地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例如,山东临沂实施“林-鸡-菌”模式后,林地固碳量提升20%,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碳汇能力显著增强。

二、传统林禽养殖的痛点分析

(一)空间利用率低

传统林禽养殖模式往往只是简单地在林地中散养鸡群,缺乏对林地空间的科学规划和有效利用。鸡群活动范围有限,大部分林地空间处于闲置状态。据调查,在传统养殖模式下,1亩林地中鸡群实际利用的空间不足40%,大量的林地资源被浪费,无法充分发挥林地的生产潜力。而且,由于空间利用不合理,鸡群密度过大,容易引发疾病传播,增加养殖风险。

(二)环境污染严重

禽粪直排是传统林禽养殖面临的严重问题。鸡粪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以及病原体,如果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林地,会导致土壤酸化、水体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据统计,传统林禽养殖区域土壤酸化率达30%,土壤质量下降,影响树木生长。禽粪中的病原体还可能传播疾病,对林地生态系统和鸡群健康构成威胁。而且,大量使用化肥来弥补土壤肥力的下降,进一步加剧了环境污染,形成恶性循环。

三、林禽立体循环养殖的解决方案

(一)立体分层养殖模式

1、上层养鸡

在林地的上层空间搭建鸡舍,采用科学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方法进行养鸡。选择适合林地养殖的鸡品种,如三黄鸡、芦花鸡等,这些品种适应性强、肉质鲜美。合理控制鸡群密度,每平方米养殖8-10只鸡,确保鸡群有足够的活动空间。提供优质的饲料和充足的饮水,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疾病防控,保障鸡群健康生长。

2、中层种菌

利用林地树木遮阴形成的适宜温度和湿度环境,在林地中层种植菌类。选择适合林下生长的菌类品种,如香菇、木耳、平菇等。采用袋料栽培或地栽的方式,将菌袋或菌棒放置在林地中。定期进行喷水保湿、通风换气等管理工作,确保菌类生长良好。

3、下层蚯蚓分解粪便

在林地下层引入蚯蚓,利用蚯蚓分解鸡粪。蚯蚓喜欢在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中生活,鸡粪为蚯蚓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蚯蚓在分解鸡粪的过程中,将其转化为蚓粪,蚓粪是一种优质的有机肥料,富含氮、磷、钾等营养元素。

(二)循环利用模式

1、鸡粪发酵生产有机肥

收集鸡粪,采用堆肥发酵的方式生产有机肥。将鸡粪与秸秆、木屑等有机物料混合,调节碳氮比,添加发酵菌剂,进行堆肥发酵。在发酵过程中,定期进行翻堆,确保发酵均匀。经过2-3个月的发酵,鸡粪转化为优质有机肥。这种有机肥施用于林地,不仅能够满足树木生长的养分需求,还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与传统化肥相比,使用鸡粪发酵的有机肥可减少化肥使用50%,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提高了农产品质量。

2、有机肥反哺林地

将发酵好的有机肥施用于林地,为树木提供养分。根据树木的生长需求和土壤肥力状况,合理确定施肥量和施肥时间。一般来说,每年春季和秋季各施肥一次。通过有机肥的施用,树木生长更加旺盛,木材产量和质量得到提高。同时,林地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为林禽立体循环养殖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形成良性循环。

四、林禽立体循环养殖的成功案例

山东临沂的“林-鸡-菌”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当地政府积极引导农户采用林禽立体循环养殖模式,提供技术培训和资金支持。在养殖过程中,农户按照立体分层和循环利用的方法进行生产。上层养鸡,中层种菌,下层蚯蚓分解粪便,鸡粪发酵生产有机肥反哺林地。带动了众多农户参与,户均增收明显。

林地固碳量提升20%,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而且,该模式还促进了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五、林禽立体循环养殖的实施路径

(一)加强技术培训与指导

1、组织专业培训

政府相关部门联合农业科研机构、高校等,组织开展林禽立体循环养殖技术培训。邀请专家学者为农户讲解养殖技术、种植技术、废弃物处理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定期举办培训班,确保农户能够掌握实用的技术。

2、建立技术服务团队

组建专业的技术服务团队,深入农村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技术服务团队由畜牧专家、林业专家、菌类种植专家等组成,定期到农户的养殖基地进行巡查,及时解决农户在养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设立技术咨询热线,农户在遇到技术难题时可随时拨打热线咨询,技术服务团队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二)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1、加大财政补贴力度

政府进一步加大对林禽立体循环养殖的财政补贴力度。

2、提供金融支持

引导金融机构为农户提供金融支持,推出适合林禽立体循环养殖的贷款产品。降低贷款门槛,简化贷款手续,给予优惠利率,帮助农户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促进林禽立体循环养殖的规模化发展。

(三)培育产业龙头企业

1、扶持龙头企业发展

政府筛选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林禽立体循环养殖企业,重点扶持其发展。给予企业政策支持,帮助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

2、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

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订单养殖、入股分红等方式,带动农户参与林禽立体循环养殖。龙头企业负责提供种苗、技术、销售等服务,农户按照企业要求进行生产,实现互利共赢。

来源:农民小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