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亿注资来袭!国有行资本补充模式演进 | 银行与保险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3-31 20:13 2

摘要:2025年3月30日,四家国有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相继发布公告,拟定增A股股票合计5200亿元。3月31日,财政部网站确认这一消息,本次定增对象主体为财政部及大型国企资本,本次定增将进一步巩固提升国有行稳健盈利能力,发挥服务实体的主力军

文/《清华金融评论》白浩辰

2025年3月30日,四家国有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相继发布公告,拟定增A股股票合计5200亿元。3月31日,财政部网站确认这一消息,本次定增对象主体为财政部及大型国企资本,本次定增将进一步巩固提升国有行稳健盈利能力,发挥服务实体的主力军作用。

2025年3月30日,四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相继发布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预案公告,拟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合计募集金额不超过5200亿元。3月31日,财政部网站发布公告,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决策部署,2025年,财政部将发行首批特别国债5000亿元,积极支持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此次资本补充将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稳妥推进。

早在2024年9月24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就表示,巩固提升大型商业银行稳健经营发展的能力,更好发挥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作用,经研究,国家计划对6家大型商业银行增加核心一级资本,将按照“统筹推进、分期分批、一行一策”的思路,有序实施。本次定增正是这一资本补充计划的具体落实和深化推进。

时隔15年,国有行迎来新一轮注资

此次增发标志着国有行在15年后迎来新一轮的国家注资。自新中国银行体系建立以来,国有行共经历了三轮大规模注资,三次注资的背景、操作方式以及核心目标各具特色:

第一轮:亚洲金融危机下的银行业纾困(1998)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泰国、韩国、印尼等国货币剧烈贬值引发连锁反应,亚洲经济体陷入深度衰退,全球经济贸易严重萎缩。面对外部冲击,我国银行业风险加速暴露,国有行不良率攀升,资本充足率跌破4%,陷入资不抵债困境。为避免系统性风险下商业银行长期功能失灵而导致更严重的衰退,帮助国有行尽快摆脱困境,1998年,财政部定向发行了价值2700亿元人民币的30年期特别国债,目的是支持当时的四大国有银行——工商银行850亿元、农业银行933亿元、中国银行425亿元、建设银行492亿元,并成立四大AMC剥离近1.4万亿不良资产,最终助力国有银行摆脱困境,将经济损失控制在可管理的范围内,构建了新兴市场国家化解金融危机的独特范式。

第二轮:加入WTO与银行改革攻坚(2003)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全球化进程持续加速。依据WTO协议,中国须在五年过渡期内全面开放其金融业。当时,四大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普遍超过20%,资本充足率则不足8%,并不能满足国际标准。为加快我国金融业全球接轨进程,适应国际市场,增强本土商业银行竞争力,国务院于2003年启动“外汇注资+股改上市”的顶层设计,由财政部通过中央汇金公司以外汇储备注资。2003年,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各自获得了225亿美元的注资;2005年,工商银行得到了150亿美元的注资;到了2008年,农业银行也获得了190亿美元的注资。在金融业的持续实践发展以及政策支持下,我国的四大银行在2005年至2010年期间陆续在证券市场上市,顺利实现了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任务。

第三轮:信贷扩张背景下的银行资本补充机制演进(2010)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金融体系遭受重创。为应对危机,我国及时启动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在该政策背景下,国有行信贷规模激增,严峻考验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然而,彼时四大行在经历了股份制改革后,已基本具备了资本市场融资能力。2010年,面对资本补充需求,国有行积极诉诸资本市场,运用定向增发、配股等证券化手段有效补充银行资本,不仅成功化解了资本不足风险,还实现了信贷结构的优化调整和风险管控能力的提升。这一系列举措充分展现了我国银行业市场化改革的成效和应对金融风险的能力。

溢价定增传导积极信号,激发国有行服务实体效力

与以往几轮注资相比,本次注资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溢价定增。以3月28日收盘价为基准,四家国有行此次定增均出现一定程度的溢价。此次定增中,邮储银行的溢价率最高,其定向增发价格为6.32元/股,相较于当日的股价5.20元/股,溢价率高达21.5%;而交通银行的定增价格为8.71元/股,相较于其股价也有18.3%的较高溢价率;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溢价率也分别达到了10.0%、8.8%。此外,四家国有行宣布的定向发行模式和认购方也存在一定异同。具体来看,中国银行与建设银行的定向增发股份由财政部全额认购;邮储银行、交通银行的增发份额由财政部联合产业资本共同参与,具体来看,邮储银行1300亿股份的认购方为财政部及中国移动、中国船舶两家央企;交通银行1200亿股份的认购方为财政部及中国烟草、双维投资两家烟草系资本。

表1:四家国有银行定向增发计划

此次溢价定增传递了两个积极信号:

一方面,溢价发行反映了国家对资本市场中国有大行稳健经营能力和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在后疫情时期宏观经济复苏的背景下,国有大行凭借其优质的资产质量、稳定的盈利能力,扮演了我国金融体系和国家战略的重要角色。2023年11月,中国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鼓励董事会根据公司发展阶段和经营情况,制定并披露中长期分红规划,增加分红频次,优化分红节奏,合理提高分红率。而基于2024全年来看,国有上市银行积极响应政策导向,持续优化分红政策,不仅反映了国家对其未来业绩的乐观预期,更凸显其在低利率环境下作为高股息资产的配置价值。

另一方面,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协同发力,既保障了银行体系的稳健发展,缓解了净息差收窄导致的银行内生资本补充压力,又强化了国有商业银行在服务实体经济的效力和灵活性。国有行在补足核心一级资本后,还可以运用资本杠杆效应撬动万亿信贷增量投入科技创新、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等重点领域以实现良性循环。这也标志了国家对“金融强国”战略布局逐步深化,即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框架下,通过结构性工具精准支持实体经济,同时确保银行体系的风险抵御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此外,四家国有行宣布的定向发行模式和认购方也存在一定异同。具体来看,中国银行与建设银行的定向增发股份由财政部全额认购;邮储银行、交通银行的增发份额由财政部联合产业资本共同参与,具体来看,邮储银行1300亿股份的认购方为财政部及中国移动、中国船舶两家央企;交通银行1200亿股份的认购方为财政部及中国烟草、双维投资两家烟草系资本。

财政部表示,当前,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稳健,资产质量稳定,拨备计提充足,主要监管指标均处于“健康区间”。通过发行特别国债支持相关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有利于进一步巩固提升银行的稳健经营能力,促进银行高质量发展,为投资者创造更大价值和带来长期稳定的回报,有利于银行更好发挥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作用,为国民经济行稳致远提供有力支撑。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主任曾刚也表示,这一工作安排不仅是对当前经济形势的精准应对,也是为经济长期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的重要举措。通过增强资本实力、优化资本结构,国有大行将更好发挥其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为中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编辑丨白浩辰

审核丨秦婷

责编丨兰银帆

Review of Past Articles -

01 02

来源:清华金融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