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下旬以来,河南多地陆续有高中发布双休政策。记者采访发现,学校为家长解读双休政策时,“家校协同”被多次提及,而对于“家校协同”“家庭教育”,家长们的担忧不少。
“双休对家长是个考验。”
“高中难度大,孩子又是青春期,家长既辅导不了也管不了……”
3月下旬以来,河南多地陆续有高中发布双休政策。记者采访发现,学校为家长解读双休政策时,“家校协同”被多次提及,而对于“家校协同”“家庭教育”,家长们的担忧不少。
家长该如何迎接“双休”带来的“家校协同”考验?“家庭教育”究竟该如何做?
当前,“双减”政策正向高中教育领域深化延伸。记者查阅公开信息看到,自3月下旬以来,河南多地高中陆续发布了双休政策。
3月21日、23日,许昌高中分批次召开“家校同心、共筑未来”家长会,希望通过更紧密的家校合作,让“双休”成为学生学习的“加油站”和“充电站”,实现新形势下学生学业与素质的“双赢”。
3月24日,漯河市第五高级中学召开2024-2025下学期全体家委会会议,“双休政策”解读是会议三大主题之一。副校长杨碧城针对双休政策实施后的新常态,引导家长调整教育观念。他提出,要淡化分数焦虑,关注学生综合素养发展,鼓励通过家庭劳动、实践体验等方式培养责任意识。
郑州市第四十七高级中学一场高一年级家长课堂,吸引900多位学生家长参加,高一年级主管主任韩清波以“适应双休新常态,构建家校赋能场”为主题进行发言,并总结道,适应双休新常态、构建家校赋能场的本质,是让双休日成为“有呼吸的教育空间”——学校精教、家庭善育、学生自主。唯有双方在理念上同频、行动上互补,才能真正实现“减负不减成长,减压不降质量”的教育新生态。
面对这一政策,家长们有喜有忧。郑州市民赵女士的女儿读高二,她告诉记者,面对双休,自己确实有点矛盾:“孩子一周六天都是早出晚归,确实很心疼。学习应该劳逸结合,绷得太紧,有时候真是怕孩子受不了。”但对于“双休”,赵女士也有担忧:“原来在学校,大家都一样,现在周末双休,其实考验的是家长。周末如果规划不好,孩子的成绩会很快掉下来。唉!不行就去上辅导班吧!”
安阳市民张女士的女儿在安阳某高中就读高一,原来学校两周放假一次,最近开始实行每周双休。张女士说:“双休能让孩子稍微缓一缓,放松些,不过,怎么跟孩子一起把周末时间高质量利用起来,这对家长也是个考验。”
家住郑州市管城区的另一位高中生家长于先生表示,高中课程难度大,孩子又都处于青春期,有的家长既辅导不了也管不了,那最后成绩落下了,苦的还是孩子。他也在担心,双休常态化之后,“是不是大家又得‘卷’校外培训了”。
河南省政协委员、家庭教育专家、慧丰家庭教育研究院创始人张琴认为,在普遍性的教育模式中,作为最了解孩子的人,家长要更专注于培养孩子的内驱力、自控力、专注力和情绪管理能力,“‘双减’减轻了学业负担,不代表减去了父母的责任,与之相反,它更考验父母的能力和担当”。
高中双休政策,让“家庭教育”再度成为家长们关心的话题。记者采访行业专家发现,实际上,家庭教育不仅是“家事”,更是“国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于2022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第二章“家庭责任”中明确,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树立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承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用正确思想、方法和行为教育未成年人养成良好思想、品行和习惯。
2024年11月,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提出要以中小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为目标、以学校为圆心、以区域为主体、以资源为纽带,促进家校社有效协同。力争到2025年,50%的县建立“教联体”,到2027年所有县全面建立“教联体”。该方案中还指出,家长要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要培育积极健康的家庭文化,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要主动协同学校教育。”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张琴表示,其实早在2016年,国家九部委就曾联合出台《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指出每个家长每年都必须至少要参加两次家庭教育学习,学会正确教育孩子。“家庭教育,就是帮助家长实现从‘自然型父母’向‘专业型父母’的转变。”张琴说。
当前,教育行业从业者对家庭教育有哪些共识?家庭教育该如何开展?3月25日至27日,第20届中国(郑州)教育创新力大会暨教育项目加盟展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举行。记者走访该展会发现,200多家参展项目中,不少学科培训、学生潜能开发项目都植入了“家庭教育”的理念。
一家来自山东潍坊的参展商,展示了其AI教联体项目。该展区工作人员介绍,该项目依托其独家开发的智能学习机和课程,辅之以线下自习室、教师在线督学、家庭教育指导等,为初三、高三学生提供精准化学习服务,“也会开设家长课堂,帮助家长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亲子沟通、教育养育等问题”。
来自江苏常州的展商周先生,拥有38年教育经验,独创潜能开发训练系统。周先生说,孩子成长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如果回到家里跟父母关系紧张,或者沉迷手机,心思不放在学习上,那即便学会了这些能力,也会受到影响。
杨女士在展会现场表演的手指操,吸引了过往观众的注意,她介绍说,“我们研发了一套智慧教育体系,通过特殊而简单的方法促使点读者达到眼、手、口、耳、鼻等高度协调统一,有助于开发个人本自具足的能力。”杨女士特意补充说,“家长们可以自己先学习使用,然后再带着孩子一起学。教育讲究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家长有了切身体会,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
记者发现,该展会上唯一一个深耕家庭教育的项目来自首次参展的慧丰教育。据该展区工作人员介绍,团队从2019年起持续开展公益宣讲活动,截至目前,已累计举办2500多场家庭教育公益讲座,覆盖超40万家庭群体。
该工作人员表示,“我们基于大量的行业实践,在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原校长韦钰教授提出的‘脑科学与青少年学习发展’的理论支撑下,把学生自身的学习动力、学习能力与家庭教育深度融合,研发出教育‘金三角’系统,可以为家庭教育、素质教育提供一站式定制解决方案。”
来自平顶山的李先生,从事学生托管业务多年,与学生长期接触下来,也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对于慧丰教育提出的“金三角”教育系统,李先生很感兴趣。他认为,这种模式有别于其他项目,既通过公益讲座传播了家庭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同时能够全面系统地为学生和家长提供帮助,而不仅仅局限于学生个体或者某个具体学科的成长。
在李先生看来,这套体系很科学、很完整,家庭教育解决根源的问题,学习动力解决孩子内心能量的问题,学习能力解决素质提升的问题,“家庭教育是肥沃的土地,给孩子提供养分,学习动力是孩子的根,学习能力是树干,有养分,根系发达,树干挺拔,才能枝繁叶茂。”
对于李先生的观点,张琴表示认同。她告诉记者,自己多年从事教育研究工作,大量的工作案例表明,一个在良好家教家风下成长的孩子,无论人格,品德,学业都是优中之优,而家庭教育失败的案例,都是父母不重视不懂家庭教育所导致。她表示,“真正的教育变革始于家庭,家长们应该学会从‘分数焦虑’转向‘生命养育’”。
张琴介绍,慧丰教育通过开展“慧做父母研讨会”“强国少年特训营”“学能开智营”“学能技术营”“慧丰研学营”等活动,让科学理论有效落地。团队成员中40%拥有博士以上学历,80%拥有硕士以上学历,100%为家庭教育指导师,“只有优秀的人才能教出更优秀的人”。
作为省政协委员,张琴多次呼吁“应全面推动家教家风建设”。她建议,可以从四个方面开展,一是将家庭教育专业纳入学历教育职业教育,二是鼓励支持线上线下家教家风馆的建设,三是加大婚前、产前家庭教育培训,四是大量开展家长课堂,实现家校共育。
“让父母成为智慧父母,方能培育强国少年。”张琴说,针对“周末双休”等政策,为进一步响应国家政策,满足广大父母对优质家庭教育知识的需求,慧丰家庭教育研究院未来将开展万场公益讲座,深入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传递科学的教育理念,解决家长的难题,助力孩子成长。
来源 河南青年时报·东风新闻
记者 魏文杰
见习编辑 武辰婕
校对 黎川红
审核 田震
来源:东风新闻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