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ELCC|方申存教授领衔多学科团队攻克肺癌脑转移:强势入局EGFR PACC突变,伏美替尼谱写EGFR“全覆盖”新篇章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3-31 21:03 3

摘要: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精准治疗不断突破的今天,中枢神经系统(CNS)转移,尤其是脑膜转移(LM),仍是悬在患者生存希望之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CNS转移患者预后差,临床亟需兼顾全身疗效与颅内疗效的综合性治疗策略。面对

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精准治疗不断突破的今天,中枢神经系统(CNS)转移,尤其是脑膜转移(LM),仍是悬在患者生存希望之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CNS转移患者预后差,临床亟需兼顾全身疗效与颅内疗效的综合性治疗策略。面对这一难题,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脑转移瘤诊疗中心方申存教授领衔的肺癌脑转移多学科诊疗团队,以中国原研三代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伏美替尼为核心武器,为EGFR突变伴CNS转移患者开辟了管理新路径。2025欧洲肺癌大会(ELCC)上,该团队的两项研究成果成功入选,医脉通特邀方申存教授分享肺癌脑转移诊疗团队的临床洞见,深度解读伏美替尼对CNS转移患者的破局价值。

科研领航,多学科团队破解肺癌脑转移困境

在EGFR突变NSCLC诊疗领域,CNS转移始终是临床实践中的“至暗之地”,而脑膜转移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LM是指恶性肿瘤细胞扩散浸润至软脑膜、蛛网膜、蛛网膜下腔及脑脊液室,是一种少见的晚期癌症的并发症,NSCLC患者LM发病率为3%-5%,而在EGFR突变患者中可高达9%[1-2]。NSCLC伴LM患者临床症状重,预后极差,自然生存期仅为4-6周[3]针对这一临床难题,由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脑转移瘤诊疗中心方申存主任发起,南京市胸科医院与南京脑科医院联合组建肺癌脑转移瘤多学科诊疗团队,打破学科壁垒,整合呼吸肿瘤科、神经外科、影像科等优势学科,创新性提出“肺脑同治”模式,致力于解决EGFR经典突变、EGFR ex20ins突变、包括单一及复合突变等多种EGFR PACC突变类型的肺癌患者的CNS转移治疗难题。团队以解决CNS转移的临床痛点为使命,积极开展基于三代EGFR-TKI伏美替尼的疗效探索,结合Ommaya囊精准给药、脑脊液(CSF)ctDNA动态监测等特色技术,针对如脑膜转移预后标志物探索、EGFR-TKI耐药后进展等问题,助力EGFR突变晚期NSCLC伴脑转移患者精准诊疗的全周期管理。团队成立至今,已牵头开展多项临床研究,覆盖EGFR经典突变、EGFR ex20ins突变、包括单一及复合突变等多种EGFR PACC突变人群。其中,针对EGFR PACC突变伴CNS转移难题,2025 ELCC大会公布了最新成果,伏美替尼联合鞘内化疗策略使CNS转移患者的CNS客观缓解率(ORR)提升至38.7%,中位颅内无进展生存期(iPFS)提升至6.97个月(图1)[4]。此外,团队基于脑脊液ctDNA动态监测研究成果,同时入选2025 ELCC壁报,为靶向治疗策略的优化提供了关键证据(图2)[5]。

图1. 2025 ELCC壁报:伏美替尼联合鞘内化疗治疗EGFR PACC突变伴CNS转移

图2. 2025 ELCC壁报:脑脊液ctDNA动态分析

从单药治疗到加量/联合治疗模式探索,从一线治疗到耐药机制探索,从临床研究到真实世界研究,团队研究成果已多次亮相ASCO、ELCC、ESMO等国际舞台,以伏美替尼为代表的中国原研药物的崛起和肺癌脑转移多学科诊疗团队的探索,不仅为全球脑转移诊疗贡献中国智慧,更彰显了我国原研药物在EGFR靶向治疗领域的领先地位。

别出心裁,中国原研打造脑转移破局“密钥”

基于在EGFR突变晚期NSCLC伴CNS转移领域的深入研究与临床观察,肺癌脑转移多学科诊疗团队选择伏美替尼作为治疗药物,正是因为其在EGFR突变NSCLC,包括CNS转移患者中的独特优势与临床价值。由于血脑屏障的作用,既往第一、二代EGFR-TKI在脑脊液中的浓度明显低于血浆中的浓度,对脑转移控制不佳,临床亟需渗透率高、加量/联合治疗仍可保障安全性的治疗药物[6],三代EGFR-TKI伏美替尼的强势入局为这类患者带来了治疗曙光。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EGFR-TKI,伏美替尼具有独特的三氟乙氧基吡啶结构,其原型及代谢产物均可高效穿透血脑屏障,表现出“双活性、双入脑”的特性,表现在临床即为疗效优异、脑转强效[7]。同时,伏美替尼的治疗窗更宽,在剂量爬坡研究中,伏美替尼直至240 mg剂量均未出现剂量限制性毒性,带来其良好的安全性优势的同时,为加量/联合治疗探索打下坚实基础[7]。目前,伏美替尼在EGFR突变领域已将疗效获益从“单点突破”推向“全亚型覆盖”,尤其是针对CNS转移,伏美替尼仍能通过加量/联合治疗策略实现快速、持久的颅内缓解。具体而言,针对EGFR经典突变,在FURLONG研究中,伏美替尼在患者基线特征更差(基线35%的患者伴有脑转移)的情况下依然展现了卓越的疗效[8]。针对EGFR ex20ins,2024 ASCO公布的高剂量伏美替尼联合Ommaya囊脑室内化疗治疗LM患者的iORR达60%,iDCR达90%,再次验证了其对脑转移的出色控制效果[9]。针对EGFR PACC突变及其他EGFR罕见突变,2025 ELCC公布的评估高剂量伏美替尼联合鞘内化疗治疗CNS转移患者疗效和安全性的真实世界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该治疗方案在单纯罕见突变/复合罕见突变患者中的获益[4]。总体而言,基于伏美替尼强效入脑、高选择性的药理特性及对EGFR突变伴CNS转移的显著疗效,团队将其作为核心治疗药物,取得了针对EGFR突变“全覆盖“的晚期NSCLC伴CNS转移的多项突破,并将实验室的“冷数据”转化为了患者切实的治疗希望,为CNS转移患者重燃生命之光。

中国“领跑”,伏美替尼精准赋能EGFR突变新未来

紧跟精准医学的发展,伏美替尼对于探讨CNS获益的研究设计紧跟前沿,更贴近临床需求,亦展现了中国原研药物在全球EGFR靶向治疗领域的领先地位。目前,基于外周血和脑脊液配对实施动态监测的伏美替尼治疗EGFR突变NSCLC伴CNS转移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多队列、多中心、II期FAITH研究已在2024 WCLC大会上公布了研究设计,期待未来其临床研究结果的公布,为基于CSF动态监测的个体化治疗策略提供新的临床证据[10]。另外,2025 ELCC大会公布的一项伏美替尼治疗EGFR罕见突变伴CNS转移患者的真实世界研究也探索了CSF ctDNA分析在疾病监测中的应用价值,进一步拓展了精准治疗的临床视角[5]。总体而言,伏美替尼相关的临床研究正在重塑EGFR突变NSCLC伴CNS转移的精准治疗格局,为推动中国原研EGFR-TKI在全球精准医学领域的突破贡献了重要力量。

站在精准医学的新起点,南京市胸科医院肺癌脑转移多学科诊疗团队将持续深耕EGFR 突变 NSCLC 伴 CNS 转移的精准管理,依托中国原研EGFR-TKI伏美替尼,助力中国在全球肺癌精准医学领域占据领先地位。这不仅是背靠伏美替尼的疗效与安全性优势,更展现了中国学者从“跟跑”到“领跑”的角色转型,以临床需求为锚点,以技术创新为引擎,在全球肺癌精准治疗版图中刻下鲜明的“中国印记”。期待未来更多关于伏美替尼研究数据的披露,在CNS转移战场为患者奏响生命希望的交响乐,造福更多患者。

专家简介

方申存 教授

南京脑科医院(南京市胸科医院)呼吸二科主任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脑转移瘤诊疗中心主任

南京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

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

江苏省“六个一工程”拔尖人才

江苏省“科教兴卫”工程医学重点人才

江苏省老年学学会中西医结合诊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江苏省医学会内科学分会青委副主任委员

中国老年学与老年医学会肿瘤康复分会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肺部肿瘤专委会委员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呼吸病专委会委员

江苏省社会办医疗机构协会肿瘤精准治疗专委会委员

江苏省医师协会精准医疗专委会委员

江苏省生物技术协会肿瘤精准医学诊疗专委会委员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重大战略先导专项、省市卫健委、CSCO专项及科技局等课题15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40篇

参考文献:

[1] Wang Y, Li J, Liu T, et al. Clinical Outcomes of Patients with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Mutat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with Leptomeningeal Metastasis in the Modern Target Therapy Era. World Neurosurg. 2023;170:e500-e509.

[2] Rusthoven CG, Staley AW, Gao D, et al. Comparison of first-line radiosurgery for small-cell an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brain metastases (CROSS-FIRE). J Natl Cancer Inst. 2023;115(8):926-936.

[3] Ye Q, Xu Y, Zhao J, et al. Osimertinib Improves overall survival of EGFR-mutant NSCLC patients with leptomeningeal metastases. Transl Oncol. 2023;31:101637.

[4] Shen Cun Fang, et al. A real-world study of furmonertinib in uncommon EGFR mutat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with central nervous system metastasis. 2025 ELCC. Abstract 64P.

[5] Shen Cun Fang. Serial monitoring of cerebrospinal fluid in lung cancer patients with brain metastases via the ommaya reservoir as a predictive indicator of therapeutic efficacy and clinical prognosis. 2025 ELCC. Abstract 254P.

[6] 谢雨文,方和慧,程弯弯,方申存.EGFR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软脑膜转移研究进展[J].临床肺科杂志,2024,29(5):764-770.

[7] Shi Y, Zhang S, Hu X, et al. Safety, Clinical Activity, and Pharmacokinetics of Alflutinib (AST2818)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SCLC With EGFR T790M Mutation .J Thorac Oncol. 2020;15(6):1015-1026.

[8] Shi Y, Chen G, Wang X, et al. Furmonertinib (AST2818) versus gefitinib as first-line therapy for Chinese patients with locally advanced or metastatic EGFR mutation-positive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FURLONG): a multicentre, double-blind, randomised phase 3 study. Lancet Respir Med. 2022 Nov;10(11):1019-1028.

[9] Shencun Fang et al.High-dose furmonertinib in combination with intraventricular chemotherapy for EGFR exon 20 insertion-mutated lung adenocarcinoma with leptomeningeal metastasis.2024 ASCO.

[10] Xiaoyan Li,et al.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Furmonertinib in Advanced NSCLC Patients with EGFR Mutations and CNS Metastases Based on ctDNA Detection in Peripheral Blood and CSF (FAITH).2024 ELCC. 101TiP.

编辑:Coco

审校:Coco

排版:Yian

执行:Squid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来源:医脉通肿瘤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