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3月25日,老贾在微博高调宣布FF喜提4100万美元(约3亿人民币)新融资,距离上一次拿钱才隔了91。网友炸锅:“贾总别造车了,改行开‘融资培训班’吧,绝对比造车赚钱!”“PPT造车还能割韭菜?这届投资人是不是瞎?”
他又来了,来搞钱了!
“下周回国”的贾跃亭,又带着他的法拉第未来(FF)杀回来了!
2025年3月25日,老贾在微博高调宣布FF喜提4100万美元(约3亿人民币)新融资,距离上一次拿钱才隔了91。网友炸锅:“贾总别造车了,改行开‘融资培训班’吧,绝对比造车赚钱!”“PPT造车还能割韭菜?这届投资人是不是瞎?”
但更魔幻的是,这个背负20亿美元债务、被中国证监会罚款2.41亿、被全网嘲讽“老赖”“PPT造车鼻祖”的男人,居然还能让资本心甘情愿掏钱。
过去十年,他累计融资超30亿美元,结果呢?11年只交付了16辆车,平均每辆车造价2亿美元——这哪是造车?
这简直是全球最贵的汽车手办收藏家。
不过我好奇的是这个汽车名字有抄袭嫌疑,也有模仿嫌疑。名字叫起来有点不上口,一切都得从名字开始,可这个名字有点不上口,说他为何还能弄到钱吧
造成梦还是个梦
回首往昔,从乐视的辉煌到崩塌,再到FF的艰难求生,贾跃亭的“造车梦”已经磕磕绊绊走过了十个年头。
这十年,他经历了股价狂跌,甚至跌破1美元退市红线,还搞了个人破产重组,量产车也只交付了可怜的15辆,那日子,要多惨有多惨。
可谁能想到,他又上演了绝地反击,短短七个月融资超1亿美元,而且融资间隔越来越短,融到的钱却越来越多,这操作,让人直呼看不懂。
给人感觉造车不怎么样,搞钱是超一流的,放在全国乃至全球来说都是罕见的。此前已经亏损的一塌糊涂,如今不敢说否极泰来,至少在平静的资本圈炸开了一个裂缝。
那就是资本不怕你失败,不怕你欠钱,就害怕你没有名气,你不想再站起来。
当年蔚来的李斌被调侃是“最会融资的车企CEO”,可贾跃亭用实际行动告诉你,在资本的牌桌上,他才是隐藏的王者。
为啥还有人信他呢?
关键就在于他独特的“不可替代性”。
每次FF宣布融资成功,市场就像被按下了分裂开关,有人痛斥他是骗子圈钱,有人却惊叹他是融资界的大神。但抛开这些情绪,你会发现,他的“不可替代性”居然来自那些被人诟病的“污点”。
这听起来很离谱,可恰恰戳中了资本市场的人性弱点。
别人都在努力打造完美人设获取信任,贾跃亭却反其道而行之,用自己满身的“缺陷”制造出一种稀缺感。当其他车企为了融资愁得头发都快掉光时,他却把“失信者”这个身份玩成了独特的筹码。
放眼全球,能像他这样在中美两个大市场都能讲出精彩“造车故事”的,还真找不出第二个。
美国电动车市场渗透率不高,2万至5万美元的大众市场更是难啃的硬骨头,特斯拉和Rivian都没拿下。
贾跃亭一看,机会来了!他一边喊着“技术下放”的口号,说要把30万美元的FF91技术用到平价车型FX上,一边用“中国供应链成本优势”去撩拨中东和亚洲资本的心。
这些金主们,既眼馋特斯拉的市场份额,又怕被马斯克“割韭菜”,贾跃亭的出现,就像黑暗中的一丝曙光,给了他们新的选择。
更厉害的是,他知道资本对“硬科技标签”有多渴望,于是把FF91上还不太成熟的端到端自动驾驶技术,包装成AI革命的希望之光,在PPT上勾勒出一个美轮美奂的“技术乌托邦”。
个人IP“资产”
这些看似精妙的战略布局,其实都建立在贾跃亭个人IP的“资产”之上。
别的老板都在幕后运筹帷幄,他倒好,凌晨三点跑去直播工厂加班,还在抖音卖衍生品,甚至写公开信小作文说要“还债回国”。
这种近乎自虐的“表演式创业”,却让一部分资本产生了奇怪的心理投射。
他们想着,要是连这么一个“满身污点”的人都能成功,那投资得到的可不光是金钱回报,还有一种参与救赎的精神满足感。说实在的,相信贾跃亭的人,信的根本不是他的车,而是在赌这个“商业赌徒”能不能把人性弱点利用到极致。
虽说贾跃亭融资能力超强,可FF的日子并不好过。
FF在挣扎
别看融到了1亿美元,在造车这个“烧钱黑洞”面前,这点钱就是杯水车薪,连过去半年的运营亏损都不够填。FF 91 2.0每辆车生产成本高达30万美元,可到2025年3月,交付量还不到20辆,跟新势力品牌单周销量比起来,简直少得可怜。
这些维持现有产线每个月就得花1000万美元,更别提FX车型研发测试要花多少钱了。
要命的是,FX车型量产时间只剩不到200天,可这次4100万美元融资里,60%得先拿去还供应商欠款,剩下的钱连完成ADAS系统极端天气测试都不够。
贾跃亭个人背着20亿美元债务,FF也像个失控的碎钞机,2024年前三季度净亏损2.35亿美元,平均每月烧掉2600万美元。就算新融资到账了,也撑不到2025年三季度。FF之前的交付就闹了不少笑话,汉福德工厂产能一直上不去,交付的车一半以上都有软件故障。
现在FX车型说要在2025年底量产,怎么看都像一场豪赌。特斯拉Cyber Cab已经官宣3万美元成本价和2026年量产计划,FF却想用2万 - 5万美元定价的FX去对抗,还指望靠没验证过的“FF91技术下放”,这难度,可想而知。
贾跃亭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在巨额债务阴影下显得特别荒诞。
债权人虽然能容忍他拖延,但肯定不能接受FF突然倒闭让债务打水漂。
所以贾跃亭只能靠“挤牙膏式融资”,一点点维持公司运转,甚至让关联方FF Global Partners参与投资,就盼着能等来那个不知道会不会出现的“量产奇迹”。
这边他用中东基金的钱给员工发工资,那边乐视的债主们还在法院门口苦苦等待。
今年2月,北京四中院恢复执行贾跃亭及乐视系5.3亿元债务,这不过是他147亿元债务里的一小部分。这时候,贾跃亭唯一能拿出来说的,好像就只剩那句喊了快8年的“下周回国”。
喊了8年的“下周回国”
那贾跃亭为啥这么执着,打死不认输呢?
首先肯定是20亿美元债务在背后逼得紧。他从山西小县城起步,创立乐视网,靠着一次次“豪赌”实现了阶层跨越。在视频网站竞争的时候,他更是大胆押注购买版权,拒绝和优酷、土豆合并,选择自己单干扩张。
这种“赌性”已经成了他的商业标签,也成了他的生存逻辑。
他心里清楚得很,国内的债权人里,金融机构和散户投资者一大堆。只有FF成功量产盈利,他才能通过股权增值还债,解除限高令,重新开始。
他自己也说:“我不是骗子,就是战略想得太超前,节奏没把握好。”这份执念,让他在债务危机面前,开启了造车史上最疯狂的赌局。
于是就出现了一个怪圈:他越被骂骗子,就越要拼命融资续命;融资次数越多,债权人就越不敢让他倒下。
当初拒绝恒大200亿人民币收购提议的时候,这种“债务绑架”达到了顶峰。
他宁愿让FF陷入资金链断裂的危机,也要死死守住控制权,因为一旦失去FF,他就彻底没了翻身的机会。
他做的所有事,都是为了一个目标:还债、回国、翻身。
他反复说,要是梦想实现了,最想做的就是赶紧回国。可当他把还债期限定在两年的时候,这场赌局就进入了倒计时。要么FX车型成为爆款,他成功逆袭;要么他真的就成了那个“最执着的骗子”。
在这场长达十年的资本长跑里,贾跃亭的“不认输”已经不能用普通商业逻辑来解释了。
债务成了他前进的动力,失信成了他手里的筹码,希望变得比现实还值钱。
可他到底还能期待什么呢?
也许最残酷的事实是,他越努力证明自己要回国,资本市场就越希望他一直待在美国。债权人不敢让FF死,投资者不想让FF死,他自己更不能让FF死。
因为一旦他真的回国了,就彻底失去了“造车梦”这面用来抵挡一切的盾牌。只要他还在镜头前表演“奋斗”,就总会有人期待下一个“下周回国”不是骗人的。
---End---
来源:艾斯特论品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