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刊速览 |《中国摄影家》2025年第4期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3-31 22:58 2

摘要:3月中旬,春寒料峭,北京还飘起了难得一见的春雪。李树峰老师和我带着中国艺术研究院研一、研二的部分学生奔赴内蒙古响沙湾进行创作实践。响沙湾景区曾经与《中国摄影家》杂志合作过五届国际摄影周,玛格南摄影师等在此展开过轰轰烈烈的大PK。这次是7名研究生与响沙湾景区的7

《中国摄影家》2025年第4期视频导读

封面:吴桥杂技

2015年。

CONTENTS

卷首语

EDITOR'S NOTES

手机摄影正当时

The Mobile Shot was Just in Time

Text by Yang Lijun

3月中旬,春寒料峭,北京还飘起了难得一见的春雪。李树峰老师和我带着中国艺术研究院研一、研二的部分学生奔赴内蒙古响沙湾进行创作实践。响沙湾景区曾经与《中国摄影家》杂志合作过五届国际摄影周,玛格南摄影师等在此展开过轰轰烈烈的大PK。这次是7名研究生与响沙湾景区的7名员工用小米新出品的15Ultra手机进行为时24小时的PK,大家感觉很有意义。

相比较手机摄影刚兴起时所带来的全民摄影狂欢,现在的手机摄影无疑更日常、更普通、更理性、更冷静。一方面,业界手机摄影活动已较为普遍,如我社参与主办的“光明杯”全国手机摄影大展已持续了六届,也参与了两届浙江省全民手机摄影周;另一方面,随着手机作为体外器官的延伸,其所带来的摄影的便捷性、随机性、丰富性、社交性等也为业界所广泛认可。

相较笨重的传统相机,手机在街头摄影、旅行记录、突发新闻报道方面起到了较大的作用,这得益于飞速发展的科技赋予手机便捷多元的摄影功能。现在的主流手机配置丰富,镜头从2个到5个不等,有广角、超广角、长焦、微距等多镜头组合,覆盖不同焦段,通过算法实现虚化、变焦等功能。当然,受限于物理体积,手机传感器尺寸较小,弱光环境下噪点明显,动态范围低于专业相机。但手机摄影能通过多帧合成、AI场景识别、人像虚化、超分辨率等技术弥补硬件不足,有些甚至超越部分传统相机拍摄效果。手机摄影有自动对焦、曝光、白平衡优化等各种智能化操作,能降低用户技术门槛;有些还有AI构图建议、滤镜实时预览等功能辅助创作。几乎一键能解决拍摄、后期等诸多问题,一拍即得,一得即传,迅速通过社交平台进行分享和传播。如果有更专业化的诉求,可以通过Lightroom、Snapseed、VSCO等APP进行专业化调色,还可以将图片和视频进行融合,适配各种新媒体内容需求,也可以尝试长曝光光轨、延时摄影等各种创意玩法。

手机厂商们铆足了劲儿在手机摄影的软硬件和效果上下功夫,无疑方便了爱好摄影的你我他。日常和简单拍摄完全可以通过小小的手机来实现。当然,手机摄影也有其局限性,如弱光画质、光学变焦有限,过度算法可能导致色彩失真、专业操控性弱等。在得失之间,手机摄影值得研究,一方面,手机降低了摄影的门槛,推动了视觉表达大众化,重塑了现代人的记录习惯;另一方面,算法滤镜和模板可能导致风格单一,但也催生了个性化创作者的反向探索。

手机摄影是技术创新的产物,深刻改变了视觉文化的传播方式。未来随着AI、AR技术的渗透,手机摄影可能进一步模糊真实与虚拟的边界,成为更强大的创作工具。

年度中国摄影家

CHINESE PHOTOGRAPHER OF THE YEAR

光影描绘“中国功夫”

——访摄影家李铁强

摄影/李铁强 嘉宾/陈晓琦

采访/阳丽君 李德林 樊航利

世界窗

WINDOW OF THE WORLD

从文化解构到生态寓言

——安妮·扎哈尔卡的摄影重塑

摄影/安妮·扎哈尔卡文/刘孟远

青年十问

TEN QUESTIONNAIRES ON YOUNG PHOTOGRAPHERS

在时间的悬置中穿梭

摄影/马大龙 文/樊航利

静观

GAZE

镜里春秋

摄影/李建淮 文/邢树宜

白洋淀纪事

文并摄影/宋朝兴

我打扫过的房间

文并摄影/朱京英

影像之声

文并摄影/段铁军

钢铁地带

摄影/覃守超 文/邢树宜

百草园

文并摄影/王淑媛

美丽生灵——雪豹

文并摄影/骆晓耘

行摄长江上游

文并摄影/石辉

史·论·评

HISTORY·CRITIQUE·REVIEW

大画幅摄影的前世今生

文/仝冰雪

画意摄影的起点:希尔和亚当森

文/肖梦涯

艺苑

ART SCEN

迭映

文并摄影/李恩中

来源:中国摄影家杂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