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惠州凹陷位于珠江口盆地的东部,是重要的富生烃凹陷。珠江口盆地裂陷阶段受张扭性应力背景影响发育雁行式断裂体系,其中惠州凹陷古近系发育多个不同类型的转换斜坡。
3月31日,中国海油发布消息,我国在南海东部海域勘探发现惠州19-6亿吨级油田。
这是我国首次探获海上深层—超深层碎屑岩大型整装油田,展示出我国近海深层—超深层领域油气勘探潜力。
惠州19-6油田位于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距离深圳市约170公里,平均水深100米。
经测试,钻井日产原油413桶,日产天然气6.8万m³。通过持续勘探,实现惠州19-6油田探明地质储量超1亿吨油当量。
由于惠州石化产业是当地最主要的产业支柱,所以很多惠州人都注意到了这条消息,都打听这个惠州油田及消息中提到的惠州凹陷位置具体在哪?
问豆包,回答是: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位于珠江口盆地的东北部和珠Ⅰ坳陷的中部,整体为北东东走向。其南部邻东沙隆起,连接惠州26洼东部和西江30洼西部区域。
惠州凹陷面积约1.0×10⁴km²。
惠州凹陷之所以这样命名,是因为其位于广东省惠州市附近的海域。通常地质上的凹陷命名会参考其所在的地理位置,这样便于对不同区域的地质构造进行区分和研究。
从卫星地图上看,惠州凹陷确实正位于大亚湾口南方,它的旁边是左边是西江凹陷,右边是陆丰凹陷。南边靠东沙隆起。
按照豆包搜索得来的目录,我查到了2023年《地质科技通报》的一篇论文和2006年的一篇报道,上面就专门介绍了惠州凹陷和惠州油田的相关情况。
惠州凹陷位于珠江口盆地的东部,是重要的富生烃凹陷。珠江口盆地裂陷阶段受张扭性应力背景影响发育雁行式断裂体系,其中惠州凹陷古近系发育多个不同类型的转换斜坡。
这些变换带或转换带既有效地联结各相对独立的洼陷/次洼构造,又是物源进入湖盆的入口处。
位于惠州26洼和西江30洼之间的HZ25地区为一个典型的转换斜坡,是惠州凹陷面向古近系油气勘探重要试验地区;其中3口井(HA1、HA2和HA3井)在文昌组钻遇了数十米厚的油层,两口井试油测试获得了良好产能,是目前勘探的重点靶区。
本研究以惠州凹陷HZ25转换斜坡为研究对象,利用三维地震资料、3口钻(测)井、岩心及相关分析化验资料,重点讨论转换斜坡型辫状河三角洲体系的沉积及储集层特征,以期推动惠州凹陷古近系的油气勘探进程。
惠州凹陷地处珠江口盆地的东北部和珠Ⅰ坳陷的中部,具有“隆凹相间斜列展布”的空间分布特征。惠州凹陷面积约1.0×104 km2,整体为NEE走向,是珠江口盆地的优质油气区(图 1)。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先后经历了陆相、海相的沉积过程。裂陷期以陆相沉积为主,文昌组发育深湖相泥岩,是研究区的优质烃源岩;文昌组孢粉组合为栎粉(Quercoidites)-桤木粉(Alnipollenites)-榆粉(Ulmipollenites),其中被子植物占主导,且属种繁多,尤其是栎粉、榆粉和桤木粉含量较高。除此之外,孢粉组分中出现大量温带阔叶落叶,以及热-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植物,指示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气候。恩平组气候转凉[25],水体变浅,发育河湖、沼泽及三角洲沉积体系,岩性多为砂泥岩夹薄煤层。在坳陷期,盆地进入海相沉积期(图 2)。HZ25转换斜坡位于惠州凹陷西南部,由NE走向控凹边界断层F1和F2控制。南部邻东沙隆起,连接惠州26洼东部和西江30洼西部区域,面积约100 km2。
其实,南海惠州油田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已经发现,并已经开发形成了一个惠州油田群,它位于珠江口盆地,由惠州21-1,惠州26-1,惠州32-2,惠州32-3,惠州19-2,惠州19-3,惠州25-3及水下井口惠州32-5,惠州26-1N形成,总共有7个海上设施和一个FPSO(南海发现)。
其中惠州21-1油田于1985年8月发现,1990年9月投产。惠州26-1油田于1988年3月发现,1991年11月投产。惠州32-2油田于1990年12月发现,1995年6月投产。惠州32-3油田于1991年1月发现,1995年6月投产。惠州32-5油田于1996年9月发现,1999年2月投产。
2006年,我国已经探明在南海珠江口盆地有望成中国海域最大天然气发现。
当时的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南海北部陆坡深水海域油气资源战略调查及评价》项目,在中国南海珠江口盆地实施的LW3-1-1井获得天然气重大发现,初步估算天然气资源超过一千亿立方米,有望成为中国海域最大的天然气发现。
珠江口盆地,位于雷州半岛、海南岛以东,东经118度以西,北纬18度以北的南海北部大陆架上,大体呈北东东向延伸,面积约15万平方千米,属于大陆边缘型盆地。
珠江口盆地,经历了区域隆裂(始新世——渐新世)、裂谷扩张(中渐新世——早中新世)、海盆坳陷(早、中中新世)、区域沉降(晚中新世——第四纪)等四个地质演化阶段。
在区域构造上,珠江口盆地包括三个坳陷、四个断隆。
1974年初,中国第二海洋地质调查大队在完成了北部湾的油气普查任务后,确定了在广东大陆架开展油气勘查的战略转移。
1975年11月编写出《广东大陆架地质构造轮廓》的报告,正式宣布发现珠江口盆地,明确指出:珠江口外坳陷带(包括珠江口盆地和琼东南盆地)是广东大陆架的主体,是油气勘探首先注目的对象。
1976年,编写了《南海北部海洋地质初查报告》,把珠江口盆地划分为北部断阶、珠一坳陷、珠三坳陷、东沙隆起、神弧暗沙隆起、珠二坳陷等16个二级构造单元。明确指出了北部湾、琼东南盆地、珠江口盆地、台湾浅滩盆地具有良好的油气远景,其中珠江口盆地面积最大,是一个大型的新生代沉积盆地,具有面积大、厚度大、沉降深、沉速快、生油条件好的特点。
1977年10月,珠江口盆地的石油钻探在珠一井进行试钻,至1980年共钻了7口探井。在井深2314—2838米间的8个层位中发现了大量油砂。从此,揭开了珠江口盆地油气勘探新的一页。
2006年第一口水深超千米探井重大发现,证明南海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是一个有利的油气富集区,证实南海深水海域具有较大的油气资源潜力,大大增强了中国进行南海北部深水陆坡油气勘探的信心。
2012年12月28日,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宣布,位于南海珠江口盆地的番禺和流花两个油田项目正式投产,平均水深约为100米。
本号前不久曾报道过大亚湾有直升机场,其中就提到,这些直升机场就是专门给上述惠州海上油田开发平台提供人货运输业务的机场。
来源:小金口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