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截至目前,1700人遇难,300人失踪,然而地震救援工作还没结束。
3月28日缅甸曼德勒遭遇年度最强地震,全城沦为废墟。
截至目前,1700人遇难,300人失踪,然而地震救援工作还没结束。
更让人担心的事情就发生了,震区突然爆发瘟疫。
震后废墟
饮用水污染引发霍乱,蚊虫滋生导致登革热,疟疾病例激增!
在这样艰难的局面下,中国救援队接种霍乱疫苗后,紧急出发!
他们能否在病毒爆发前筑起防线?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3月28日,一场7.9级的强烈地震突然袭击了缅甸北部城市曼德勒。
灾难发生后,缅甸政府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全力组织救援。
然而,由于震区交通中断,救援车辆难以深入灾区腹地。
废墟
更令人担忧的是,“大灾之后必有大疫”这句话,竟然在缅甸身上应验了。
有相关媒体报道,3月30日,缅甸灾区出现大规模腹泻症状,部分患者甚至因脱水死亡。
震后救援工作
不仅如此,随着灾区卫生条件恶化,登革热、疟疾等传染病也在迅速蔓延。
究其原因,主要是地震破坏了供水系统,含有霍乱弧菌的污水和饮用水混合,被灾民饮用。
另一方面,临时避难所人员密集,垃圾越来越多,尸体也得不到及时处理。
这导致蚊虫肆虐,大大增加了登革热和疟疾的传播速度。
地震灾区
除了疫情,震区还笼罩在石棉的阴霾之下。
一些倒塌建筑物中含有石棉材料,破碎后释放出大量有害纤维。
吸入这些纤维可能引发致命的呼吸系统疾病。此外,此次地震正值曼德勒气候炎热干燥的季节。
未来几日,气温将持续在35℃以上,最高温度甚至可能逼近40℃。
曼德勒气温
酷热的天气无疑会给搜救行动带来极大的考验。
在高温环境下,搜救犬难以发挥嗅觉优势,它们不得不频繁张口散热,搜索效率大打折扣。
救援人员也必须与高温和脱水做斗争,体力消耗极大。
对于废墟下的幸存者而言,高温更是致命的威胁,他们随时可能因脱水而丧生。
救援队
与此同时,地震重创了当地本就脆弱的医疗系统。
医院大多损毁严重,医疗设备和药品极度匮乏。
大量伤员涌入,即便幸运躲过了地震的袭击,也可能因得不到及时救治而失去生命。
在这样艰难的局面下,国际救援力量纷纷伸出了援手。
疫情救助
震后仅16小时,来自云南的第一支搜救队便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援缅的征程。
他们是缅甸灾区迎来的首支国际救援力量,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患难见真情”的深厚情谊。
紧接着,中国又陆续派出4支专业救援队伍,总人数多达82人。
这支队伍堪称精锐,既有经验丰富的搜救专家,又有训练有素的医疗队员。
而且还携带了生命探测仪、破拆工具等足足20余吨的先进装备,为整个搜救行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不仅如此,中国政府紧急调拨1亿元人民币用于援助缅甸灾区。
同时第一时间向灾区提供了5000顶帐篷、10万条毛毯等各类急需物资。
面对地震导致的机场跑道受损等诸多运输困难,中国民航总局积极协调东方航空公司安排包机。
救援人员正在废墟中搜救
他们争分夺秒,于黄金72小时内将救援物资运抵灾区,确保了宝贵的时间窗口不被浪费。
在救援现场,中国救援队员们身着橙色防护服,上面写着“为了每一个等待中的家庭”。
他们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搜救工作中,用行动诠释了“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中国救援队第一次在国际舞台上挺身而出了。
救援人员在废墟中搜救
回首2023年土耳其地震,中国救援队创造了奇迹,成功救出一名被埋56小时之久的女孩。
2024年印尼海啸中,中国救援队员用自己的身体为受伤儿童遮挡暴雨。
这些感人瞬间成为了永恒的记忆,也让“中国橙”成为了国际救援舞台上一抹亮丽的色彩。
俄罗斯同样在此次缅甸地震救援行动中展现出了大国风范。
蓝天救援队
震后不久,俄方迅速组织了100多名专业的搜救专家,携带先进的救援装备赶赴灾区。
在救援过程中,中俄两国密切配合,携手并肩,生动地诠释了患难与共的深厚情谊。
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的态度。面对缅甸的求援,美国救援队迟迟未行动。
美方以特朗普政府削减相关机构人员和投入为由,至今仍未派出救援力量。
厦门曙光救援队
这种消极怠慢的态度,凸显了美缅关系的微妙与脆弱。
作为缅甸在东南亚地区并非最紧密的盟友,加之双方在诸多问题上存在分歧,美国对此次救援行动的冷淡反应也就不难理解了。
但“政治”二字,却无法成为推诿救援、见死不救的借口。
灾区
在这场跨国救援行动中,还有许多温暖人心的故事在传递着正能量。
年仅18岁的中国留学生林美玲,在灾情发生后,毅然决然地加入了泰国蓝天救援队,成为了一名志愿者。
凭借着流利的中泰双语能力,她充当起了救援队与灾区民众沟通的“桥梁”。
在搜寻幸存者的危险行动中,总能看到她穿梭在最危险的废墟前的身影。
厦门救援队
而在曼谷机场,也上演了暖心的一幕。
泰国女子素帕曾亲眼见证中国救援队挺身而出,救出她被埋在废墟下长达数个小时的邻居。
所以,当她在曼谷素万那普机场看到再次出征前往缅甸灾区的中国救援队时。
她激动得泪水夺眶而出,哽咽着称赞中国救援队“就像绝望中的光”。
素帕
这一感人的一幕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开来,短短几个小时内,播放量就突破了1亿。
无数网友被这一幕深深打动,纷纷留言夸赞“中国速度,中国温度!这才是大国担当!”
素帕
与此同时,当地的地勤人员在得知中国救援队的身份后,自发地为他们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
只为确保救援队能够第一时间登上飞机,尽快奔赴灾区。
这条“绿色通道”,承载着理解与友谊,闪耀着善意与温情。
救援队登机
缅甸这场7.9级地震带来的灾难是沉重的,疫情肆虐、救援艰难,但中国、俄罗斯等展现出的担当令人动容。中国留学生、泰国女子等传递的温暖也熠熠生辉。相信在国际救援力量助力下,缅甸能战胜困境,重建家园,而这些真情时刻也将永远铭记在人们心间。
中国救援队
【参考文献】
广州日报-2025-03-30——《缅甸重灾区出现霍乱、登革热、疟疾等流行病》
封面新闻-2025-03-30——《余震不断!死亡人数升至1700人,封面新闻直击震中曼德勒救援现场→》
信息来源于广州日报2025年3月30日发布
来源:夜下话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