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7月,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科技大学联合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anomedicine(IF 6.6/ 2区)上在线发表了一篇论文。在发表1年后,因图片组内重复在pubpeer上被读者质疑。
2024年7月,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科技大学联合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anomedicine(IF 6.6/ 2区)上在线发表了一篇论文。在发表1年后,因图片组内重复在pubpeer上被读者质疑。
论文题为“Evaluation of the Ocular Safety of Hollow Mesoporous Organosilica Nanoparticles with Different Tetrasulfur Bond Content”(不同四硫键含量的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眼安全性评价)
第一作者: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Juan Li , Ziqing Gao
通讯作者:安徽科技大学的Kun Li
该文旨在探究含四硫键的msn具有独特的优势,在药物传递系统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四硫键作为眼科药物载体广泛应用之前,有必要对其眼部生物安全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细胞实验中,HMSNs具有明显的S含量依赖性细胞毒作用。四硫键含量最高的hmsn (HMSN-E)表现出最高的细胞毒性,HREC细胞对HMSN-E最脆弱。结果表明,HMSN-E能与胞内GSH反应生成H2S,降低胞内GSH浓度。hsmn - e处理HREC细胞内ROS升高,线粒体膜电位降低,G1/S检查点细胞周期阻滞,最终导致HREC凋亡坏死。局部滴眼液中含有HMSN-E可能会造成角膜损伤。玻璃体内注射HMSN-E可引起玻璃体和神经节细胞层炎症,导致玻璃体混浊,视网膜异常。四硫键掺入HMSN可对眼部组织产生毒性作用。因此,在设计用于眼科药物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载体时,应考虑四硫键的眼毒性。(本段内容为AI翻译,原始内容请见官网)
本研究共受3项基金支持:
安徽省教委重点项目(批准号:2022AH051419, KJ2021A0718, 2023AH051963);
蚌埠医科大学科技项目(批准号2023bypy013);
项目的安徽科技大学人才引进(批准号SKYJ201801)。
图7 南京深瞳全网查重
针对所提出的质疑,尚未见到作者在www.pubpeer.com上的回应内容。
参考信息:
https://pubpeer.com/publications/D78E26FC0B85FF6A7883E134C7AD90/
https://www.dovepress.com/evaluation-of-the-ocular-safety-of-hollow-mesoporous-organosilica-nano-peer-reviewed-fulltext-article-IJN
免责声明:
质疑信息来源于Pubpeer,提及人名均为音译
对于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
本公众号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仅供读者参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转载请勿更改原文内容及格式!
本文来源 “撤稿速递” 官微
来源:科研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