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6881家店缩到几百家,40多亿亏得底朝天,差点连棺材都爬不出来。
达芙妮当年多牛啊,街上到处是它的店,
女鞋界的头牌,穿上就觉得自己美翻了。
可谁想到,这么厉害的“鞋王”愣是摔了个大跟头,
6881家店缩到几百家,40多亿亏得底朝天,差点连棺材都爬不出来。
他们的老总陈英杰,到底是怎么咋把这摊子搞砸的?
他跟韩雨芹的感情又掺和啥了?
要说他们家的发家史,还是非常励志的,
80年代初,一个台湾商人的眼光非常敏锐,看到了女鞋这块大蛋糕,
于是他带着,五六个人,开了个小作坊,吭哧吭哧干起来。
因为他们家的鞋子质量过硬,价格还亲民,附近口碑一下就起来了。
生意越做越大,不满足于现状的他,
拉上妹夫一起跑去香港,搞了个集团,想往外闯。
可香港订单多,人工和地租涨得更快,赚的那点钱不够塞牙缝。
正好大陆改革开放的风吹过来,俩人果断把厂子搬到福建莆田,
成本低市场大,心里都憋着劲儿要干票大的。
当时外国货是非常受欢迎的,为了让产品更好卖,
他们给品牌取了个洋气名字“达芙妮”,走平价路线,
第一年就砸1000万打广告,手里总共1500万,赌得心跳加速。
结果还真成了,销量蹭蹭涨,
靠着强大的“三包”服务,和“百元价千元质”的招牌,女顾客抢着买。
没过几年,达芙妮扩张的速度非常惊人,直接就上了市,
而且还不断的开直营店和加盟店,从批发商变成零售大户。
到全盛时期,他们家在全国有6800多家店,营收破百亿,
就连杨幂、刘诗诗这些大明星都能请来做代言,
那会儿他们家真混得风生水起。
达芙妮表面风光,里头却早就有了裂缝。
张文仪和自己的妹夫这对搭档,面上是兄弟,私下却不对付。
张文仪脑子活,管销售和战略,带着公司冲上市;
陈贤民老实,守着工厂管生产,分工看着清楚,
可公司大了,心思就不一样了。
张文仪想当老大,觉得陈贤民太稳当,拖后腿;
陈贤民憋着气,觉得自己出力不少却没啥地位。
俩人意见不合,高层也分成两拨,底下人站队站得乱糟糟。
张文仪不仅手段狠,而且还是公司的大领导,于是靠着手段,
慢慢把陈贤民的人挤走,陈贤民一气之下甩手跑去加拿大。
他独掌大权以后志得意满,以为能大干一场,结果却栽了。
他看上了资本的那一套玩法,觉得做实业还是来钱太慢,
所以他在台湾搞了个食品厂,靠假买卖炒股票,想赚快钱。
原本爆火的女鞋这边彻底没人管了,货压了一堆卖不动,效益直线下滑。
他这才慌了,意识到缺了陈贤民这根支柱,
公司晃得厉害,又硬着头皮把人请回来。
可内斗的口子已经撕开了,达芙妮的底子没以前那么扎实了。
陈贤民回来后,做了个狠决定,把23岁的侄子陈英杰推上总经理的位子。
陈英杰之前满脑子想当摇滚乐手,对娱乐圈着迷,突然管公司,底下人都不服。
可他上手还真有招,先拉来第三方投资者,
稀释张家股权,把达芙妮从家族窝里拽出来。
接着请S.H.E代言,给品牌贴上“年轻时尚”的标签,销量又往上蹿。
他还搞了个新的电商平台,跟百度、雅虎合作,线上买线下取,想法挺新鲜。
2012年,达芙妮营收破百亿,门店6000多家,陈英杰这几下子硬是把公司拉出坑。
可没多久,这个年轻气盛的老总,在应酬的时候,认识了韩雨芹,
在大演员张国立的牵线下,俩人很快好上了。
这个刚过40岁的大老板,深陷爱情无法自拔,
他为了对方甚至直接包下三亚海岛求婚,婚礼送12辆宾利,轰动得不行。
从那以后,他心思不在公司,会议老缺席,管理松垮下来。
电商平台没搞出名堂,他又追投3亿,
还关了淘宝、京东的渠道,但是全都失败了。
线下店没人管,打折甩货成了常态,
顾客一看“廉价”标签,品牌档次也掉下来。
他从救场英雄变成失控甩手掌柜,
这家曾经火遍全国的企业,直接就掉进了深渊。
他们家倒霉,不光是家里乱,外头市场也变了样。
2010年后,电商蹿得飞快,
中国成了全球最大的电商市场,鞋子线上卖得比线下多。
淘宝、京东这些平台把生意抢得稀巴烂,达芙妮的“耀点100”没跟上趟,
线下店冷清得不行,打折都救不回来。
同期,百丽这些对手早早布局线上,转得快狠准,达芙妮却还在老路上晃荡。
更麻烦的是,高跟鞋这行当不香了。
90后上班后,消费观念变了,健康舒服比漂亮更重要。
高跟鞋穿久了脚疼腰酸,研究说80%的女的穿高跟鞋脚痛。
北京国就做过一次调查,200多个女孩里,
穿高跟鞋的不到10%,消费习惯彻底变了。
中国女的身高也在涨,五年平均高了0.8厘米,北方好多地方超165厘米,
“增高”这需求没那么强了。
市场一转,达芙妮主打的高跟鞋卖不动,
库存压着,利润掉着,硬是被挤出风口。
达芙妮撑不住了,2015到2019年亏了40多亿,
6000多家店关到几百家,每天关店跟割肉似的。
张文仪后来炒股套现的事暴露,跑了三年2007年被抓,
坐了牢,公司没人管彻底乱套。
陈英杰试着救,关店止血,还搞贴牌业务,想靠代工喘口气,
可市值还是从190亿港元掉到3亿港元,缩水98%。
无奈之下,达芙妮把线下店全关了,退出实体零售。
2022年财报一出,利润滑18%,千百度掉45%,星期六干脆不做鞋了。
他们还弄了个新品牌,想抓年轻人的眼球,挽救一下颓势,
可市场早不是当年的样子,高跟鞋这块蛋糕越切越小。
同期,红蜻蜓、百丽也关店瘦身,百丽还退市,女鞋这行集体凉了。
达芙妮从风口上的“鞋王”,到棺材里的挣扎,内斗伤了根,
陈英杰没管好,市场又不等人,步步错,最后没爬起来。
达芙妮栽跟头,不光是管不好,还错过了翻身的机会。
电商火的时候,中国鞋类电商市场2019到2029年预计年增1.53%,2025年能到1203亿美元。
他们自己的电商平台没玩转,别人像百丽早早搭上淘宝、京东,线上线下两手抓。
但他们颇有 一些晚清的意味,闭门造车,关了这些渠道,硬靠自己那套玩不下去。
品牌升级也掉链子,当年靠“平价时尚”火起来,可打折甩货太多,
年轻人觉得它廉价过时,逛商场都不进店。
反观国外品牌耐克、阿迪,早就靠运动鞋抓健康风,
国内的安踏也蹭这波热潮起来了。
达芙妮试过贴牌,给别人代工喘口气,可没自己的魂,
DAPHNE.LAB想翻新形象,市场早被抢光。
转型窗口一闪而过,他们没抓住,
愣是把自己困在老路上,翻不了身。
观察者网:深度|沉浮三十年 达芙妮的兴衰与自救
澎湃新闻:达芙妮宣布彻底退出实体零售:一代鞋王,就此落幕
来源:奇观历史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