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在前些日子,河南省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的新生们发现校史馆的荣誉墙有了微妙变化。原本占据醒目位置的"2016-2022杰出贡献奖"铜牌悄然移位,这个时间跨度恰好与前任院长董世平的任期完全重合。
就在前些日子,河南省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的新生们发现校史馆的荣誉墙有了微妙变化。原本占据醒目位置的"2016-2022杰出贡献奖"铜牌悄然移位,这个时间跨度恰好与前任院长董世平的任期完全重合。
现年59岁的董世平曾是这个校园里最具辨识度的身影。每天清晨六点二十,总能看到他穿着作训服混在晨跑队伍中,时不时停下来与学生们讨论食堂豆浆的甜度。这种亲民作风让他在2016年履新时迅速赢得师生好感,当时谁也没料到,七年后审计组的进驻会揭开另一种叙事。
从省司法厅机要室青涩科员到正处级实职干部,董世平用二十三年完成了体制内教科书式的晋升。那些年他经手的保密档案,据说需要专用推车才能在档案局走廊运输。2013年调任省监狱管理局纪委书记时,他亲手设计的廉政警示牌至今仍挂在各监区走廊。
转折发生在掌舵司法警官学院后。占地300亩的新实训基地、中部地区首个警用无人机训练场、与三家科技公司共建的"智慧司法实验室",这些写在年度总结里的政绩,在2022年冬季迎来特殊检验——据后勤处职工回忆,连续十八个工作日,行政楼207会议室凌晨仍亮着灯,审计人员携带的保密箱摞满了半个走廊。
耐人寻味的是,在审查风暴来临前的三个月,董世平刚为2023级新生上了"从警第一课"。当时他指着教学楼前的獬豸雕塑说:"这尊神兽能辨曲直,我们法律人更要经得起任何审视。"这段4K高清影像至今仍在校园电子屏滚动播放,只是背景音乐换成了纪检监察机关新发布的廉政宣传片。
随着调查深入,更多细节浮出水面:某校企合作项目的设备采购单出现三套不同报价,扩建工程中标方与某建材公司存在隐秘关联。最让学生震惊的是,他们考取的无人机操作证书,竟牵扯出三家关联培训机构的重叠股权。
"现在讲授《职务犯罪侦查》课程时,总感觉多媒体设备在记录什么。"刑法学讲师李牧的感慨,折射出整个司法教育系统的微妙震颤。而在教职工宿舍区,那些曾与董世平晨跑的退休教授们,如今经过院长楼时都会不自觉地加快脚步。
夕阳西下时,行政楼三层的百叶窗在地面投下栅栏状阴影。空置的院长办公室里,未拆封的教师节贺卡仍整齐码放在窗台,其中某张落款写着:"感谢您让我们明白,法律的天平需要时时校准。"
来源:时刻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