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3月12日的凌晨,上海市浦东分局的值班民警接到了一个令人不安的报警电话,这已是当晚第七个类似的报警。电话那头,知名车模叶凯薇的声音带着明显的颤抖:“他们用我的脸……制作了那些视频……”这位在网络上拥有190万粉丝的“微胖女神”,此刻正陷入由AI技术引
2024年3月12日的凌晨,上海市浦东分局的值班民警接到了一个令人不安的报警电话,这已是当晚第七个类似的报警。电话那头,知名车模叶凯薇的声音带着明显的颤抖:“他们用我的脸……制作了那些视频……”这位在网络上拥有190万粉丝的“微胖女神”,此刻正陷入由AI技术引发的数字暴力漩涡中。她的遭遇,揭示出人工智能时代最为阴暗的一面。
图片来源网络
身高178cm的叶凯薇,以其标志性的笑容被誉为“微胖界天花板”。然而,自2024年11月起,一段将她的面部特征与色情演员身体完美融合的AI视频在暗网迅速传播。更令人震惊的是,这段视频的合成度极高,连她标志性的酒窝弧度都经过算法的精确校准,肉眼几乎难以辨别。警方司法鉴定显示,犯罪者仅使用她在车展上公开的照片,就通过开源模型完成了深度伪造。
图片来源网络
“这比被偷拍更可怕。”叶凯薇在随后的澄清视频中哽咽道。短短三个月内,这段10秒的视频在27个平台中疯传,浏览量突破了百万。而制作成本不足200元的犯罪链条,暴露出技术滥用的惊人门槛——仅需高中文化水平即可操作的开源教程、零散的面部数据采集以及加密的传播渠道,共同构成了一条完整的“数字犯罪流水线”。
在暗网的交易市场中,“AI换脸”已演变为一个暴利产业。杭州警方在2023年破获的“虞某案”中,犯罪团伙通过提供定制化服务获利120万元:500元即可生成普通换脸视频,而2000元便能制作“明星定制版”。更令人担忧的是,GitHub上泛滥的免费教程与开源模型,让这项技术的操作门槛降至“高中生可操作”的水平。
图片来源网络
“这已不是简单的网络谣言。”网络安全专家李默指出,AI换脸侵权面临三重困境:证据极易被销毁、溯源成本高昂、责任主体模糊。在叶凯薇案中,警方耗费45天锁定IP地址时,犯罪者已将视频分散至12个境外服务器。而国内某知名平台的数据显示,AI换脸相关的投诉量年增长300%,但成功维权率不足5%。
全国政协委员周世虹在2025年的两会提案中警示:“AI立法已落后技术发展三年。”现行法律框架面临三大困境:
刑事打击盲区:传播AI伪造淫秽视频的定罪标准尚未明确。
平台监管失灵:色情视频通过Telegram等加密渠道流通,主流平台难以拦截。
伦理边界模糊:恶搞视频与犯罪影像之间的灰色地带亟待界定。
安徽大学教授王云飞建议建立“技术分级制”,将AI换脸工具分为娱乐、专业和高危三级,高危级仅限公安备案用户使用。同时,引入区块链技术实现视频溯源,让每个AI生成的内容都带有不可篡改的标识,从而有效追踪和打击违法行为。
这一系列事件不仅揭示了技术滥用的严重后果,也促使社会各界对AI技术的伦理和法律监管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探讨。在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平衡创新与安全,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来源:一个人很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