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中有大家熟悉的陈逸飞、刘海粟,还有来自国外的德国艺术家维尔纳·巴特纳、泰国艺术家WISUT PONNIMIT(芒姆安),也有观众不那么了解的沙特阿拉伯艺术家艾哈迈德·马塔尔、法国艺术家法布里斯·伊贝尔。这些艺术家个展不少都是亚洲首站或中国首展,世界各地的艺术
东方网记者熊芳雨4月1日报道:无论什么时间来上海,都可以在美术馆找到喜爱的展览和活动。春意盎然的四月,众多艺术家个展将陆续在上海举办。
其中有大家熟悉的陈逸飞、刘海粟,还有来自国外的德国艺术家维尔纳·巴特纳、泰国艺术家WISUT PONNIMIT(芒姆安),也有观众不那么了解的沙特阿拉伯艺术家艾哈迈德·马塔尔、法国艺术家法布里斯·伊贝尔。这些艺术家个展不少都是亚洲首站或中国首展,世界各地的艺术家都将目光投向了上海。
来自泰国的卡通人物来沪
泰国人迷恋中国的泡泡玛特卡通人物LaBuBu,那由泰国艺术家创作的卡通角色Mamuang(芒姆安)是否也能在中国吸粉?
泰国漫画家WISUT PONNIMIT中国首展《我错过的来电》将于4月4日在chi K11美术馆举行。卡通角色Mamuang(芒姆安)是泰国现象级IP,可爱的幼儿外表,有着成熟大人的态度,在东南亚有着大量粉丝。
此次展览由上海 chi K11 美术馆和 Trendy Gallery 联合主办,是泰国艺术家 WISUTPONNIMIT 在中国首次展览,艺术家带来一系列令人瞩目的作品,涵盖了绘画、雕塑、影像、互动装置等多种形式,每一件作品都蕴含着他对生活、情感和内心世界的独特理解,让斑斓的泰兰德文化融合独特的哲学思考。
主办方chi K11告诉记者,艺术家WISUT PONNIMIT 的艺术生涯丰富多彩,他的漫画作品自 2007 年开始连载至今,这些漫画书籍治愈很多爱好者疲惫的心灵。 2025年正值中泰建交 50 周年,也是意义非凡的“中泰友谊金色 50年” 。此次展览可以让中国观众了解这一位泰国年轻艺术家在多元文化环境下成长的心路历程,感受到不同文化的独特魅力,也有两国文化间的相互传播、相互影响与深度融合。
栖息于森林里的伊贝尔
这是一场适合春天的展览。4月2日至6月29日,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携手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呈现法国艺术家法布里斯·伊贝尔的个人展览“从山谷中来”。展览汇集艺术家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今的70余件代表作,其中包括为上海特别创作的20余件新作。
此展览作为2025年中法文化之春的重点项目之一,同时也是2022年巴黎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首展的延续。
看展览名字,就能感受到艺术家的轻盈自由,如山谷间流动的微风。确实如此,法布里斯·伊贝尔(Fabrice Hyber)于1961年出生于法国旺代地区,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伊贝尔便亲手在父母农场周围植树造林,建造属于自己的艺术乐园。这片森林,不仅成为他的灵感源泉,也构成了“从山谷中来”展览的核心。
展览中处处都是自然的气息。不仅如此,艺术家还结合景德镇瓷器艺术,将36幅绘画与十余幅瓷板画置于可移动的支架之上,营造出多维的艺术体验。
此番伊贝尔将他的山谷“带至”中国,三个月展期后,又将更丰厚的意义“带回”故土。他借跨文化与地域的交融,赋予创作理念更深的内涵——这是他一贯的实践。他以途中的知识与相遇滋养自己的艺术世界,同时在每位观者心中播下种子。
其实,这不是上海观众第一次接触这位艺术家,在2024年上海艺术周期间,他的两幅壁画曾亮相上海地铁陆家嘴站,这两幅作品分别题为《城市·森林》和《友谊》,也是围绕城市、人类与环境主题展开探讨。
他的独特画风曾影响很多中国青年
来自德国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维尔纳·巴特纳,把他的亚洲首次机构个展也放在上海。这位20世纪末德国艺术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曾对中国艺术界也有深远影响,他在汉堡美院担任教授,执教长达30年,有许多中国青年慕巴特纳之名赴德求学。上世纪90年代,中国画家曾经人手一本巴特纳的画册。
展览通过几个关键节点梳理其创作轨迹,呈现46件重要作品中包括39幅油画和一组由7件小木雕构成的早期雕塑创作,全面回顾艺术家1979年至2024年的艺术生涯。
因为展览,这也是艺术家巴特纳第一次来中国。他告诉记者,飞机落地就直奔美术馆,“这是我第一次来上海,对我来说一切都很新鲜,有太多可以学习和见识的地方。”
为什么越来越多世界级艺术家愿意将中国首秀、亚洲首秀乃至世界首秀选在上海?在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李磊看来,这一切的前提是上海领先全国的文化设施布局,丰富了这座城市的美学“色阶”,“有了这个物质和人文基础,才能促进文化消费需求,进而形成文化产业的美妙风景。”
来源:黎泊涵说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