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危机舆情应对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它关系到组织或个人的声誉和形象。及时、恰当的应对能有效化解危机,减少负面影响;反之,则可能使危机加剧,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危机舆情应对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它关系到组织或个人的声誉和形象。及时、恰当的应对能有效化解危机,减少负面影响;反之,则可能使危机加剧,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舆情案例
2024年9月,河南平顶山市叶县的返乡创业大学生贾柯向中国交通广播反映,叶县常务副县长胡炜哲4月2日竟然集结了几百人,非法强拆了他苦心经营近十年的7亩梨园。
常务副县长面对媒体的提问表示:“拆迁我到场了,专班的负责人县人大常委会的副主任也到场了,我们是为了项目的进展,我愿意承担责任,你爱上哪儿告上哪儿告去”,回答相当实在,也是相当硬气。
2024年9月20日,平顶山纪委针对“叶县强拆果园”一事成立联合调查组,而这位胡县长也被扒出14岁就参加了工作。
舆情专家点评
凡事两面,祸福相依,平衡一旦打破,阴阳立马切换。
县里修高速,给老百姓造福,本是好事一件,然而在征地拆迁却上演了一出400人强拆抬人的画面,现场是相当有冲击力。
本次事件何以引发舆论的广泛关注?
大学生响应号召回乡创业,历经千辛万苦站稳脚跟,本以为开始了发家致富的好日子,却不曾想到强征强拆才刚刚开始。
数百公安交通人员出动,挣扎的朋友家人从泥潭中被抬走,梨园、果园,年轻人的梦,全没了。
这样的故事一出来,大学生不答应、老百姓不答应,网民更不会答应,事件一曝光,好事也立马变成坏事,就把叶县立马被送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以为自己是条汉子,敢作敢当,须不知舆情危机中示弱才是首选的生存法则,很多先例已表明,示强和硬钢的结果往往死路一条。
因为舆情的特点是强弱互换,现实中你表现的有多强势,舆论中你将遭遇到多大的反噬。
舆情应对
对此,时新科技首席公关顾问左跃老师就此事件发表了看法。
该事件并非发生在现在,而是发生在4月2日,近半年之后才被中国交通广播电台曝光出来,这里面会有什么蹊跷呢?
我分析,舆情危机的处置往往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叫源头控制,要拆迁就得想法设法协商好,一切都要回到制度的轨道上来协商。今天是法治社会,更是自媒体时代,强买强卖的那套已经行不通了,显然事件是没有协商好才导致了故事的上演,源头一旦失守,那第二步就要做好渠道控制了,中国广播电台应该是早已经介入调查,那如何与中国广播电台沟通协商,是此时危机处置的关键,结果还是曝光出来了,说明渠道也失守了,那怎么办?只能第三步信息对冲了,常务副县长面对记者的提问,如何来回答,如何来处理,会相对稳妥些呢?
“对于叶县发生这样的事情,我们表示非常遗憾,对于事件给果园负责人贾先生、其家人朋友以及社会公众造成的困扰,我们表示诚恳的歉意。叶鲁高速的建设是为了造福地方百姓,让我们百姓的出行更加方便,我们很珍惜,也期望能尽快建成,但出现这样的结果是我们非常不愿意看到的,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目前正在进行事件调查,如涉及违法违纪问题,我们将严肃处理绝不姑息,给公众百姓一个交待”。
舆情舆情,舆论的情绪,情绪上来了,你就得懂得靠示弱的态度来平衡,用致歉的方法来中和,站在公众的角度出发,把情绪先拉下来。记住,你和公众是一伙的,别把自己放到了公众的对立面,然后通过介入调查的时间切割法把热点先切过去,热点过去了,事情也就好处理了很多。
结果,当事人不仅不示弱,还说我愿意承担责任,你爱上哪儿告上哪儿告去这样的狠话。你要承担责任,上级纪委已经介入调查,下一步的措施恐怕就是切割了。
我们说,人一定要懂得刚柔并济,能屈能伸才是大丈夫,在什么山头唱什么歌,这也是避免危机重要的举措。
左跃——知名危机管理与沟通表达专家
左跃,中国传媒大学企业传播所高级研究员,教授,硕导,国家核应急协调专家委公众沟通与危机处理专家。新华网、大公报、今日头条专栏作家,百度词条收录人,多家企业品牌公关顾问,时新科技首席顾问。
时新科技——专业的舆情管理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
北京时新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的舆情管理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为客户提供舆情培训、舆情管理体系建设、舆情监测分析、舆情处置优化等全面系统化舆情管理服务。
来源:时新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