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形超材料,突破物理空间限制,实现了自然材料无法做到的奇迹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01 15:01 2

摘要:科技的进步往往不是直线的,而是某些偶然的发现,成为了改变历史的种子。对Nathan Cohen来说,2003年他在波士顿大学的实验室里,偶然将分形与隐形斗篷相结合,正是如此。尽管这项技术的实际应用似乎遥不可及,但它为我们展示了技术背后隐秘的复杂性,也让我们重新

科技的进步往往不是直线的,而是某些偶然的发现,成为了改变历史的种子。对Nathan Cohen来说,2003年他在波士顿大学的实验室里,偶然将分形与隐形斗篷相结合,正是如此。尽管这项技术的实际应用似乎遥不可及,但它为我们展示了技术背后隐秘的复杂性,也让我们重新审视了“隐形”这一曾经只能在科幻小说中看到的概念。

Cohen的故事起于一个看似普通的无聊问题:电视信号。上世纪90年代,虽然大多数地方的有线电视已逐渐普及,但依然有很多地区依赖广播信号。大而笨重的天线成了许多家庭的眼中钉。作为一名无线电天文学家,Cohen起初并不打算在这件事上走得太远。直到有一天,他在布达佩斯参加曼德尔布罗特的分形几何讲座后,一切开始改变。

天线,普通的天线,变成了一个不再普通的存在。当他将天线设计成科赫曲线(Koch curve)形式时,所有的思考都得到了重生。分形结构的精妙,使得天线既能接收到广泛的信号,又能保持相对的紧凑性,甚至能解决了空间局限性的问题。这种新颖的设计不仅吸引了技术界的眼球,也给商业和政府部门带来了新的希望。至此,分形天线的应用领域从普通的通信设备扩展到了更多专业领域,包括无线局域网、公共安全网络、海事通信、甚至是医疗技术。

但这仅仅是个开始。在这一过程中,Cohen和他的团队提出了分形超材料(fractal metamaterials)的概念。所谓的超材料,指的就是那些具有天然物质所不具备的特殊电磁性能的人工材料。而分形超材料则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突破了传统电磁学的限制。传统超材料通常只能在特定的频段内有效工作,而分形结构则能够实现更宽的频带甚至是多频带的响应。

简单来说,分形超材料的优势在于它们可以有效地工作在多个频率上,这一特性使得它们在隐形、屏蔽、吸收和传输等应用中,展示出巨大的潜力。Cohen的专利技术,尤其是在隐形斗篷的设计上,成为了这一领域的里程碑。他早在2003年便构思出一款利用分形超材料的隐形设备,2008年成功申请了相关专利。这款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是:使用紧密排列的导电共振器构成内外两层结构,内层能阻止电磁波通过,而外层则引导这些波绕过目标物体,最后再重新聚集,令目标消失在视线中。

从微波频段的工作范围开始,Cohen的设计就展现了它的跨领域应用潜力。更令人激动的是,这一原理并不局限于微波频段,理论上它可以应用到红外甚至是可见光范围,展开更加广泛的隐形技术想象。

隐形斗篷的核心技术并不只是关于如何让物体“消失”,它的背后是分形结构对电磁波的独特操控。通过精心设计的电磁特性,分形超材料能够在不同波长的光或电磁波中,表现出近乎完美的“折射”特性。波在这些结构中穿行、弯曲、聚集,最终突破了自然材料无法做到的奇迹。

然而,正如科技的进步常常带来相对的风险,Cohen的研究也触及到了潜在的军事应用。在一项新的专利中,Cohen设计了一个名为LPASS™的雷达系统,能够探测到利用分形超材料制造的隐形物体。这种雷达系统通过利用更高或更低频率的过调频信号,检测到那些本应被隐藏的物体的微弱信号。这种技术的出现,再一次证明了科学进步并非单纯的向善,它同样能够被转化为战争和武器的工具。

但Cohen并不对此感到迷茫。在他看来,尽管隐形技术存在被军事化的可能,但更多的应用场景仍然是造福人类。他自己就将这项技术应用于卫星“车牌”的设计,成功地为卫星提供了“隐形”保护,避免了复杂的信号干扰问题。此外,自动驾驶技术中的雷达反射器和小型定向天线等应用,也都是这种分形超材料的实际运用。

正是通过这些例子,我们能更清楚地看到分形超材料背后的巨大潜力。从军事隐形技术到民用通信设备,它们的应用场景无处不在。

说到底,分形的奇妙不仅仅在于它的数学美感,更在于它能突破空间与物质的限制,直接影响我们对现实世界的认知。

来源:老胡科学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