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挤爆现场的长队里,本科生简历堆积成山,985硕士争抢月薪四千岗位,这正是学历断崖最真实的写照。
曾经大家信奉知识改变命运,但现在文凭成了白菜价。
一句“本科这里是没机会的哦”堵死了多少寒窗苦读的学子们出路?
济南春季招聘会上正在上演着残酷的现实:
挤爆现场的长队里,本科生简历堆积成山,985硕士争抢月薪四千岗位,这正是学历断崖最真实的写照。
学历断崖,已成时代之痛。
济南春季招聘会正在进行时,现场挤满了身着正装的年轻人,青涩的面孔上写满焦虑。
某教育机构展位前,一名女生攥着简历苦笑:“省实验中学招老师都要博士后了?去年还只要求硕士啊!”
不远处,口腔医院的招聘栏上赫然标注“仅限博士”。
而一家旅游公司的视频剪辑岗虽对本科生开放,却因“五险无一金”的待遇让求职者犹豫不前。
现场化身学历竞技场,硕士、博士岗位扎堆,本科生连投递简历都需见缝插针。
2025年,济南应届高校毕业生已突破50万,而企业招聘门槛水涨船高。
三年前仅18%的岗位要求硕士学历,如今这一比例飙升至40%。
热门岗位竞争更是惨烈,招聘人数8人,却吸引800余人报名,竞争比达1:100。
薪资与学历的性价比也令人唏嘘。
岗位平均薪资在4000~5000元,租房吃饭就花掉大半,攒钱买房简直是天方夜谭。
参与招聘的一些毕业生在招聘会奔波一天,仅投出三份简历,剩余的因为学历等限制,连投递的资格都没有。
招聘会上的求职者们大都是刚毕业的学生,但是很多岗位要求3年甚至10年工作经验、是党员,无奈离场,直呼:走吧,不行了,梦碎了。
读书时以为学历是通行证,现在才发现它只是入场券,还是站票。
求职人员挤破头,50万应届生抢饭碗,但企业开价越来越低。
普通本科生的工资被死死压在4500元/月,就连外卖都有985高校硕士抢着干。
现在全国毕业生一年比一年多,2025年直接冲到1222万人,企业招人的速度根本跟不上。
大学扩招让导师成了“流水线工头”,一个导师带几十个学生,上课就像打卡签到。
学历含金量越来越低,自然而然就贬值了。
用人单位吐槽现在招的博士生连十年前的硕士都不如,还不如专科生能干活。
学生自己都承认,课本里学的90%知识在工作中根本用不上。
文科生投拿着微薄的收入,还不如不需要学历门槛的直播带货的佣金。
很多大学专业也尤为尴尬,在招聘会上,实用的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技术岗直接开价8000元,可文科生连简历都投不出去。
那这些专业的设置究竟是为了什么?
招聘会上最残酷的还是拼爹现场。
国企子弟录用率奇高,富二代早靠关系进了名企实习,农村学生却挤在发霉的青年驿站,连打印简历都要精打细算。
这场春招撕开了学历贬值的真相:
大学拼命扩招,但教的东西跟不上企业需求。技术岗工资高却缺人,文科生寒窗十年换不来体面收入。
寒门学子连公平竞争的机会都难抢到,想要破局,光靠学生低头认命不行,得让教育跟着产业升级走,给普通人更多公平机会,否则,未来可能连送快递都要博士学历了。
以前大家觉得读书是正道,现在却开始大规蔓延读书无用论。
有人拿北大毕业生卖猪肉、初中生当网红年入百万举例子,嚷嚷着“学历不如流量”。
知识博主们一边喊着别读书了,一边靠卖课赚得盆满钵满。
年轻人本来就迷茫,这只言论只会让他们更迷茫,有人觉得“学数学不如学直播”。
有人相信“成功学秘籍能一夜暴富”,甚至有人说:“科学家奋斗一辈子,不如拆迁户收租躺赢。”
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让社会越来越看轻知识的真正价值。
无论是学历崇拜还是读书无用,都不是面对人生的正确态度。
学历是敲门砖,但能力才是铁饭碗。
现在很多大学生找工作难,不是因为学历不够,而是学的东西用不上。
很多用人单位发现名校毕业生不会用基础办公软件、海归硕士做不好PPT、博士生解决不了实际技术问题。
现在职场人平均每3年就要学新技能,比起毕业证上的学校名字,行业更看重你能不能持续学习。
普通人应该做些什么来应对学历贬值的困境呢?
学历内卷破局之法对于个人来说, 多学几门手艺,别只盯着本专业,增强自己的竞争力。
现在企业招人,最喜欢会开挂的年轻人,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能写能画能分析,这样的人才走到哪里都吃香。
找工作的时候一开始不要太好高骛远,找不到最心仪的工作,那就试试退而求其次。
去不了大公司,就选有潜力的行业的中小企业,积累经验也能翻身。
不要只盯着北上广大城市,在郑州干程序员可能比在上海挣得少20%,但租房便宜60%,算下来存的钱更多,适合自己最重要。
而社会很多政策已经开始着手解决这个问题了。
部分高校已试点企业定制班,学生直接进入产线实训,毕业即获工程师职称。
2025年人社部推出"雏鹰计划",对吸纳应届生的中小微企业给予每人1.2万元/年补贴。
江苏已试点"职业教育高考",中职生可通过技能考核进入应用型本科。
这种"技术蓝领"培养模式正在缓解程序员过剩、技工短缺的结构性矛盾。
学历扎堆竞争的根本症结,在于社会需要的和学校培养的人才对不上号。
普通人得像经营公司一样打磨自己的看家本领,比如用AI工具让工作效率翻倍,而企业招聘也得改掉"非名校不要"的刻板印象。
个人不能只靠文凭吃饭,得持续升级技能库,社会要建立更灵活的人才评估机制
抖音个人账号:山财大王 冰冰:2025-03-20
界面新闻:2024-09-19《研究生数量超本科,学历贬值时代到了吗?》
北京日报:2022-09-19《新闻我来说|研究生毕业送外卖?一样是在为未来拼搏》
新民晚报:2023-03-30《火了!38岁的985硕士失业送外卖!回应争议:心态有些崩溃,想回老家了》
来源:小阿蔓的梦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