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你问孩子的时候,他的妈妈并没有打他,但是他通常会根据你的提问感受产生错误的联想,甚至真的认真去回忆然后回答你的问题。
常见认知偏差100例第四十一讲:
暗示感受性:你从沙发上摔下来是在你妈妈打你之前还是之后?
“你从沙发上摔下来是在你妈妈打你之前还是之后?”
当你问孩子的时候,他的妈妈并没有打他,但是他通常会根据你的提问感受产生错误的联想,甚至真的认真去回忆然后回答你的问题。
这类提问的方式就是在暗示你跟着其思路去思考,目的就是在误导你的思维和记忆,尤其是让你产生错误的联系、联想和记忆。
不仅仅是孩子,大人有时候也会出现这种情况。
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在特定提问方式下都可能产生虚构记忆。这种现象在审讯、心理咨询和历史研究领域都需要特别警惕,专业工作者应遵循「开放式提问」「避免假设前提」等准则来保障信息真实性。
曼德拉效应中的集体记忆偏差,与暗示感受性诱导的虚假记忆(如审讯中供述的虚构犯罪细节)均源于记忆编码与提取的可变性。人类大脑在回忆时会自动填补信息空白,这一过程易受外界暗示干扰。
曼德拉效应是暗示感受性在群体层面的扩散形态,如同病毒传播中个体感染与群体流行的关系。
理解这种关联有助于识别媒体传播、司法审讯等场景中的记忆误导风险。
暗示感受性常通过特定叙述方式与场景设计引导参与者重构记忆,形成集体认知偏差。
某年某月某日某人在一个地方控诉地主老张霸占其母亲的情形,事实是他的母亲和他一起去地主家讨饭,因为嫌给的少,就赖着不走,后来被他回忆成他母亲被地主霸占。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记忆,与当时的普遍性暗示有关。
一般说来,文化程度低、世故经验少的人,以及精神疲乏或情绪旺盛的成年人容易受外界刺激的暗示,即具有很强的暗示感受性。此外,暗示的威严性、被暗示者对暗示者的信任程度,也对暗示性的强弱起作用。从刺激的性质看,有节奏的刺激、持久反复的刺激、与被暗示者的习惯系统有联系的刺激,其暗示性强,且刺激的总量愈大,引起暗示的力量也愈大。
来源:智慧溪水V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