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这些名词描画出文旅新生活

摘要:科技浪潮汹涌澎湃,新概念、新理论、新技术不断涌现,广泛应用到文化和旅游发展的各个领域。文化创造与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虚拟数字人等人工智能技术的交互融通,提供了更具吸引力、更有沉浸感的全感官体验,为文化繁荣发展创造了新机遇,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

科技浪潮汹涌澎湃,新概念、新理论、新技术不断涌现,广泛应用到文化和旅游发展的各个领域。文化创造与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虚拟数字人等人工智能技术的交互融通,提供了更具吸引力、更有沉浸感的全感官体验,为文化繁荣发展创造了新机遇,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供了新路径。在这一过程中,一个个专业深奥的行业名词也逐渐被人们所熟知,成为这个时代新的语言和文化符号。

这些名词是科学、经济和教育等知识在语言中的结晶,它们承载着时代的烙印,也是反映社会进步的重要载体。应用到文化和旅游领域,有哪些具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名词,为公众描绘出了怎样的发展画卷?我们选出多个新名词,通过案例的形式呈现它们给文化和旅游发展带来的改变。

普职融通:为学生成才提供多元路径

本报记者 宾 阳 文/图

普职融通指职业教育、普通教育通过教学资源共享、培养成果互认、发展路径互通等方式,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多样化路径选择,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 职业学院学生在文旅活动中体验植物拓染

今年9月,第六届全国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广西选拔赛在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举办。在比赛现场操作环节,70名参赛选手开展了红茶制作、毛茶精制、茶样拼配等技术项目大比拼。

作为我国茶叶主产区之一,广西制茶工艺历史悠久。其中,六堡茶制作技艺被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发挥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国家“双高”专业群特色优势,牵头组建行、企、校、研多元主体的中国茶业职业教育集团、全国茶叶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等产教融合平台,为社会培养和选拔茶产业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助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普职融通教育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最大的特点就是为每个学生提供差异化教学。”该校相关负责人说。

2020年,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与南宁市第十四中学签订普职融通课程合作协议,明确双方以“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双高’专业群”开展课程合作,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主动为普通中学学生职业教育选修课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做好服务。

今年4月,南宁市第十四中学700余名师生到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主题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学院组建了18个主题实践课程教学与志愿服务团队,设置了采茶、手工制茶、陶艺、扎染、插花等实践课程。参与的同学表示,在专业老师指导下,他们了解了中国茶叶的发展简史,体验了鲜茶采摘过程,学习制茶技艺和茶道礼仪,从中体会到劳动的艰辛,也感受到了收获的喜悦。

与中职学校建设基地开展普职融通教育服务不同,广西一些中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设立了普职融通班。如柳州市第九中学通过分流,一部分学生准备高考,另一部分学生选择高职单招组建普职融通班,结合学生实际开发丰富的校本课程,在教学中融入职业教育的内容,构建起区别于以高考为目标的“高中—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这一模式注重学生个体发展,促进学生更有目标地学习和生活。”柳州市第九中学一位老师介绍,普职融通班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教育,除九大科目外,学校还开设了体育、编导、音乐、书法、美术、礼仪等课程,培养学生的个人兴趣和审美能力。每周一节的生涯课向学生介绍单招政策、职业选择、学校选择,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职业教育、学习职业技术。“只要找准属于自己的赛道,普职融通班的学生也可以收获成功。”该老师说。

在广西,曾经随到随读的中职学校正成为香饽饽,一到升学季,口碑好的职业学校早早就开始接待前来咨询的家长。业界学者表示,从给学生免学费、提供各种奖学金,到近百所学校、上百个专业被列为广西优质中职学校和专业立项建设单位,广西以就业为导向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与社会接轨的技能人才,不少中职毕业生可直接到对口企业就业,甚至成为核心骨干人才。

2021年,广西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5.76%。近两年来此项数据均在98%以上,实现了从“能就业”到“就好业”的转变。在此基础上,广西持续推动职业教育多样化发展,从单纯以就业为导向转变为“就业+升学+创业”并重,搭建一条“中职—高职—本科—研究生”的教育“立交桥”,让中职生也能圆大学梦。业界认为,普职融通是“生涯辅导模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知识、专业技能、综合素养等方面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首发经济:形成文旅发展新引擎

本报记者 苏 锐 文/图

首发经济是指企业发布新产品,推出新业态、新模式、新服务、新技术,开设首店等经济活动的总称,涵盖企业从产品或服务的首次发布、首次展出到首次落地开设门店、首次设立研发中心,再到设立企业总部的链式发展全过程。

▲ 山东省临沂市红嫂家乡旅游区沉浸式演出现场

今年,山东省临沂市的“夜画琅琊”演艺项目广受热捧,吸引周边河南、江苏等地的游客前去观看。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临沂市主城区的高层建筑外墙纷纷点亮,引来游人阵阵赞叹。这是“夜画琅琊”的一部分,以涑河水系为依托,以临沂历史文化为内涵,以歌舞表演、装置艺术、水特效、视觉艺术、科技化秀场为表现形式,在游船的行进中实现情、景、人相互交融,让游客穿越古今感受历史的厚重。

这是临沂市发展老区演艺产业的代表性项目,也是贯彻“首发经济”理念、抢占产业风口的实践。

红嫂家乡旅游区《沂蒙四季》《临沂往事》,天上王城景区《王朝盛宴》《祈福大典》,琅琊古城《国秀·琅琊》《只此琅琊》……来到临沂,游客面对的不仅是当地丰厚的历史文化,还有让人应接不暇的实景演出。

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钟呈春介绍,游客对出行体验提出更高要求,是临沂市大力发展实景演出的重要推动力。特别是在主城区,借助声光电技术打造的演艺项目,让游客仿佛置身一个没有边界的大景区,对于“老区新面貌”有了直观体会,提升了对城市的好感。

旅游业发展上,山东也是首发经济的早期受益者。2008年,山东正式推出“好客山东”旅游宣传品牌,将山东百姓的热情好客与旅游推广结合起来,带动全省旅游业持续增长。

邮轮旅游是当代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青岛因海而生、凭港而兴,是我国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发展邮轮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为在蓝海领域实现新的突破,2023年《青岛市邮轮旅游高质量发展扶持措施》发布,提出自2023年1月1日起,对第一家以青岛邮轮母港作为始发港运营航线的邮轮公司或包船企业,第一家引进国际邮轮载客来青岛访问的邮轮公司、旅行社或船代等企业,均一次性给予30万元奖励。

“下一步我们将引进更多总部企业,发挥集聚带动效应,在物资供应、船舶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实现突破,延伸做强产业链,推动邮轮旅游高质量发展。”青岛国际邮轮港区服务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青岛邮轮母港在2023年9月成功复航,今年已确定邮轮航次超20个,预计全年接待出入境旅客5万人次,其中外省游客占比持续提升。

2023年,山东省文旅虚拟现实科技融合发展中心揭牌,中心由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等单位共同筹建,依托多方技术资源和产品优势,搭建潍坊及全省文旅元宇宙创新研发平台,配置专业团队开展元宇宙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应用。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炳春介绍,未来,山东将积极布局全省文旅元宇宙类项目的策划开发和落地建设等业务,科技赋能,助力全省文旅行业高质量发展。

山东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双建议,各地应当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在审批、融资、宣传推介等方面为首发经济提供便利服务,为文旅企业发展提供高效的配套服务。同时进一步强化消费领域质量监督,政策上由对文旅产品质量的“硬保障”拓展至对消费全过程和消费场所的“软提升”,营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消费环境,引导首发经济健康发展。

数智技术:赋能文旅新玩法新场景

本报记者 朱 萌 文/图

数智技术是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有机融合,可以理解为“数字化+智能化”,是在数字化基础上融合应用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智能技术的过程。数智化是新型工业化的鲜明特征,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途径。

▲ 山西武乡县八路军文化数字体验馆

在山西文旅数字体验馆“凌空而行”,场景瞬息万变,让人仿佛日行千里;“打卡”山西博物院的古建筑数字艺术展,光怪陆离的奇幻世界处处给人惊喜;夜晚走进平遥古城,150米的超长“画卷”上,古城千年前的盛况重现……在数智技术赋能下,山西文旅新玩法、新场景不断涌现。

近年来,山西省牢牢把握数字文旅发展趋势,利用新技术、新能源、新设备打造数字化、智能化旅游新场景,探索开启数字时代文旅品牌的创新之路。如今,数智技术在山西文旅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比如文旅部门、企业和景区普遍使用的大数据平台。云冈石窟、平遥古城、皇城相府等景区的游客服务中心数字大屏实时显示景区接待情况,便于景区分流和处理游客反馈;旅行社、酒店等涉文旅企业运用大数据发现用户的行为习惯、旅行趋势,提供更加个性化和精准化的服务;文旅部门通过大数据进行行业监管、产业监测、综合执法,在产品、服务等方面进行创新。

今年下半年,以“数智赋能 晋见中国”为主题的2024数字文旅品牌创新大会在太原市举办。山西与北京、天津、上海、河南、山东等地共同启动“畅游中国 幸福生活”文旅推广共创计划,携手打造跨省域文旅数字化推广新模式。在大会的活动举办地太原植物园内,围绕“大院遇上园林”“飞天遇上非遗”两大主题,数字化展示山西文旅创新成果,每天配合开展不同主题的表演活动。

人们在山西旅游的过程中,也可以发现更多瞬息万变的数字化场景。SoReal焕真·平遥科技艺术馆是平遥古城景区的重点科技文旅项目。场馆利用扩展现实、多媒体互动投影技术、反重力喷泉装置等科技手段,融入古城建筑、民俗风情等极具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元素,让游客通过参观、体验、互动,不断穿梭于虚拟和现实的交替之中,进行一场科技与感官的碰撞之旅。

在皇城相府景区,明清院落大型实景融入演出《再回相府》以古人、真事、原景为核心创意,辅以声光电特效等多种呈现方式,呈现了清朝一代名相陈廷敬的家传风尚、个人经历。据悉,数智技术已经在皇城相府景区的旅游产品创新、旅游服务提升、旅游业态升级等方面得到应用。

今年8月,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首批“山西省数字文旅创新案例”,山西文旅数字体验馆、“晋祠虚拟世界探索之旅”虚拟现实体验、长治市振兴小镇智慧景区、晋城市大阳古镇夜间互动投影、晋中市桐峪1941博物馆穹幕影院互动体验等众多数字文旅体验项目上榜。这些优秀案例囊括了人工智能、元宇宙、虚拟人、智慧旅游平台、数字展陈、沉浸式演艺等领域。展示了山西在数字化、智能化旅游新场景方面的探索与成就。

“通过案例发布,可以更好地强化科技引领,加快推动形成旅游业发展新动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旅游产品和服务需求。”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有关负责人表示。

银发经济:满足银发族对“诗与远方”的向往

本报记者 谭志红

银发经济是向老年人提供产品或服务,以及为老龄阶段做准备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和。其中既包括满足老年人就餐、就医、照护、文体等事业范畴的公共服务,又涵盖满足老龄群体和备老人群多层次、多样化产品和服务需求的各类市场经济活动,如智慧健康养老、老年旅游服务等。

▲ 旅行社组织老年人到佛山开展休闲旅游 广之旅旅行社供图

2024年被称为“银发经济元年”。今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大力发展银发经济”;5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关于强化支持举措助力银发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从8个方面支持银发经济健康发展。

广东是经济大省,也是人口大省。预计到2030年,全省户籍人口老龄化系数将突破20%,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当前,广东正抓住银发经济的风口,推广老年用品和服务。5月16日,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关于2024—2025年“产业助老 粤造粤强”推动老年用品提质增效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底,规模以上老年用品营业收入达到6000亿元。

当前,广东各地正面向万亿规模的银发经济新赛道全面发力。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已形成5个千亿级、3个百亿级产业集群,银发经济产业规模超500亿元,未来3年计划实现聚集银发经济企业超1000家、银发经济规模破千亿元的目标。9月23日,佛山市以“银发经济发展”为主题,举办了银发首席专家活动日。据统计,佛山60岁及以上的常住人口为99.96万人。佛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朝志介绍,佛山市区两级已有2300多名银发专家入库,打造银发专家工作站12个,开展活动百余场,参与人数4万多人次。

文旅康养产业是银发经济产业链条的重要一环。各地正整合旅游资源,培育文化体验、休闲度假等产业,激发银发经济发展新动能,满足银发一族对“诗与远方”的向往。肇庆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肇庆有优美的自然环境、扎实的中医药基础、丰富的绿色健康农产品,未来将开发更多康养旅游路线,迎接越来越庞大的老年旅客群体。为满足“6275”(指1962年至1975年间出生的人口)新老人的消费需求,珠海市斗门区莲洲镇打造岭南大地田园综合体,首期项目以中医药文化趣味体验馆和二十四节气沉浸式场景为核心,吸引老人前往旅游体验;金湾区三灶镇木头村开发海岛日记沙滩营地、鹤道示范段、珠玑·山海间民宿等文旅项目,规划开发康养住宿区,年带动客流约20万人次;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在传统酒店商旅、低空观光和水上活动的基础上,打造了结合海岛特色与康养主题的旅游产品。

阳江市阳西县依托东水山、程村红树林、天然温泉等长寿养生资源,以及月亮湾、沙扒湾等滨海旅游资源和特色康养美食文化,大力发展文旅康养产业。该县沙扒镇月亮湾景区周边的民宿、旅游餐饮经营者设计和推出适老旅游产品,2023年吸引了3万余名“候鸟老人”前来“筑巢”。今年,中国长寿产业经济发展大会在阳西县举行,该县又获颁“银龄游学基地”“增龄健康科普基地”牌匾。与会嘉宾认为,阳西是颐养天年的长寿福地,做强做优银发经济前景可期。阳江市新农庄种养专业合作社创始人陈世亮介绍,合作社将把南药种植与银发经济融合在一起,推出南药产品深加工、银龄游学等新项目,建设康养保健馆和田野民宿。

责编:武玥

来源:文旅中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