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华酒业:28.5亿豪赌,踏中“风口”还是撞上“枪口”?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01 16:06 2

摘要:从去年开始,酒行业出现了一个新组合:王仁果+张春新+沛华酒业!这一组合自走进公众视野以来,已经狠狠收获了一波来自于媒体的公域流量。

作者︱田野

从去年开始,酒行业出现了一个新组合:王仁果+张春新+沛华酒业!这一组合自走进公众视野以来,已经狠狠收获了一波来自于媒体的公域流量。

不过,这一组合在业内也存在着比较大的争议,他们究竟是“很能打”还是“很耐打”,是“坚如铁”还是“塑料花”,是“平地起高楼”还是“资本豆腐渣”,最终的结果,还需要市场来进行检验。

毕竟,当年风风火火的秦池酒,垮台也就是一夜之间的事儿。茅台和五粮液雄霸高端白酒市场,至少用了几十年时间。

在上面的组合中,王仁果是四川的一位房地产老板,图谋要撬动酒行业;张春新是带领国台酒“破百亿”的营销推手,跳槽后成为王仁果手下一名职业经理人;沛华酒业则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酒企,以后或许会成为支撑两人事业发展的重要舞台。

左:王仁果 右:张春新

这个组合,在最近刚刚结束的糖酒会上做了一个大动作——他们准备豪掷28.5亿人民币,用以在贵州布局两大白酒项目,糖酒会期间与地方政府正式举行了签约仪式。

信息显示,沛华酒业拟投建的两个项目,总投资额为28.5亿元。其中之一是万吨酱香型白酒生产基地,将落子在大名鼎鼎的“中国酱酒之都”茅台镇;另一个则是5000吨董香型白酒建设项目,拟落子在汇川区,而汇川区的董公寺,是董香型白酒的鼻祖——董酒的所在地。

当前,白酒行业正处于下行期,在大环境影响下已经陷入深度调整中,面对库存大、动销难、需求不足和消费降级等诸多问题,就连茅台这位老大哥都不淡定了,此时沛华酒业却甩出大笔投资,只是不知道未来结局到底会如何。

当白酒行业产能6年来首次下滑、价格倒挂成为常态、70%的中小酒厂陷入停产困局、酱酒热宣告退潮时,沛华酒业作为一家成立不足三年的酒业新兵,却选择逆势砸下28.5亿元人民币,在仁怀建设万吨酱香基地,在汇川布局董酒产能。

投资遭遇酱酒寒冬,这本身就是一场豪赌,前景确实难以预料!未来摆在沛华酒业面前的结果,一般不会是“既要,又要”,大抵只能让他们进行二选一:

要么,沛华酒业能够很幸运地在投资产出期踩中行业复苏风口,然后顺势起飞;要么,沛华酒业在逆周期时遭遇呛水,只能成为产能过剩和消费降级双重绞杀下的牺牲品。

2024年,白酒行业的真实状况是:酱酒热继续降温,酱酒产能同比下降13.33%,价格带持续下探,经销商库存积压严重。曾经靠贴牌、定制酒赚快钱的模式彻底失效,毕竟现在连茅台镇的基酒都卖不动了,消费者只认头部品牌。

针对这种现状,某位业内人士曾经直言:“现在最难受的不是酒厂,而是囤货的经销商”,更有来自销售一线的酒商一语道破了其中的天机:“以前靠讲故事就能卖酒,现在靠这招已经忽悠不了消费者了。”

不知道在国台酒业擅长讲故事的张春新,面对沛华酒业出品、几乎籍籍无名的几个品牌,又该通过什么方式把酒卖出去?在招商中凭什么让经销商入局?

行业正哀鸿遍野,沛华酒业却选择了逆势扩张,其创始人王仁果携资本优势杀入酒行业,两年间连收四家酒厂,如今更将目光投向产能建设。这场看似激进的投资,或许暗藏沛华酒业的三大战略考量——

其一,意在通过产区占位,迅速抢占酱酒核心产能这一“黄金赛道”,借稀缺资源,面向未来进行布局;

其二,瞄准董香型白酒这一“小众赛道”,借助其健康属性、差异化口感,通过产能布局为公司赢取未来发展的“第二曲线”;

其三,在并购整合中“大鱼吃小鱼”,在前行和摸索中为企业争取赢家通吃机会。

王仁果的资本运作,通过收购老牌酒厂获取基酒储备,通过建设新产能提升规模效应,再通过品牌化运作提升溢价能力,这种"收储+扩产+品牌"的三位一体模式,在行业调整期或许能实现低成本扩张。

不过,白酒专家肖竹青认为,这种典型的逆周期投资模式,最为考验的是企业的现金流和战略定力。在“王仁果+张春新+沛华酒业”组合的豪赌背后,其实存在着几大隐忧——

1、产能如何消化?

2、如何打消经销商的库存疑虑?

3、在高投入、慢认知的品牌塑造中,如何破局?

4、在他们前面,究竟是会踏中风口顺势起飞,还是会撞上枪口就此沉沦?

5、当前的巨额投资,是成功抄底了白酒,还是在为企业自掘坟墓?

面对白酒行业的深度调整,沛华酒业的28.5亿投资犹如一把双刃剑——它既可能成为抄底行业低谷的“风口”,也可能成为顶在资本头上的“枪口”。豪赌产能投资,无论将来沛华酒业的命运如何,都将成为中国酱酒产业转型的一道缩影。

来源:懂酒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