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海洋梦想 守护平安成长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01 17:01 2

摘要:3月31日是第30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为增强青少年水上安全意识,各地海事部门创新开展科普活动、精心定制特色课程,将水上安全知识讲得妙趣横生,让海洋梦想在孩子们心间落地生根。现在,就让我们跟随镜头与文字,一同走进这些精彩纷呈的水上安全教育现场。

3月31日是第30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为增强青少年水上安全意识,各地海事部门创新开展科普活动、精心定制特色课程,将水上安全知识讲得妙趣横生,让海洋梦想在孩子们心间落地生根。现在,就让我们跟随镜头与文字,一同走进这些精彩纷呈的水上安全教育现场。

一堂水上安全课

激活小朋友的蓝色梦想

“同学们,遇到有人溺水要怎么做?”

“先大声呼救!找大人帮忙!”

3月27日,南宁市滨湖路小学一(8)班教室里,身着绚丽民族服饰的壮乡孩子们与化身“蓝朋友”的广西海事局工作人员热情互动。在“三月三”民族传统节日和“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到来之际,这场沉浸式的水上安全课通过实景教学,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安全的种子。

课程伊始,海事老师蒋海荣举起一件橙色救生衣:“同学们看,这可是水上的‘保护神’哦!”生动的卡通课件将专业知识化繁为简——“坐船为什么要穿救生衣?”“溺水时怎么呼救?”“会游泳就能救人吗?”孩子们踊跃举手回答,“要像小鸭子一样仰着漂!”“会游泳也不能随便下水救人!”

随着课堂气氛渐入佳境,活动进入“梦想启航”环节,孩子们化身“小船长”,将满载心愿的纸船放入校园“梦源”水道的碧波中。“我要设计会说话的智能救生圈!”周雨泽同学对着渐行渐远的“小火箭号”大声说出了自己的理想。水面上,数十艘小船载着童真梦想缓缓前行,宛如一支驶向未来的舰队。

“壮乡的小船长们,未来的海洋等着你们去征服!”蒋老师充满激情地说,“也许你会是驾驶巨轮的航海家,是设计智能潜艇的工程师,或是用卫星导航万吨货轮的‘海洋指挥官’!”这堂课不仅传授安全知识,还将民族情怀与海洋梦想进行了有机融合。

这堂水上安全教育课不仅教会孩子们水上求生技能,更是在每个壮乡娃心里,播下一颗向海图强的种子。

课后,一年级(8)班学生莫苡兴奋地展示着“安全小卫士”徽章说:“这堂课就像安全知识游乐场!我现在不仅知道不能自己去水边玩,还要监督爸爸妈妈坐船必须穿救生衣呢!”莫妈妈欣慰地表示,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安全知识深入全家,“现在我们出门都会互相提醒,先看安全标识,绝不冒险下水。”

班主任李少颖说,随着“三月三”民歌湖水上活动临近,滨湖路小学的特殊地理位置让安全教育尤为迫切。“专业海事人员进校园,构建起‘家校社’联动的安全防护网,这样的教育来得太及时了!”

徐碧苑 莫卫华

一套定制版课程

为渔村孩子穿上知识“救生衣”

“大海真的会站起来咬人吗?”泉州石湖民族学校二年级的雷诺茜举着水上安全手册,向讲台上的“巴克船长”抛出童趣十足的问题,引得教室里笑声荡漾。

第30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来临前,泉州海事局“巴克船长”公益宣讲队为这所“推门见海”的渔村小学带来了一场特殊的安全教育课。

咸湿的海风、远方的汽笛声,是石湖民族学校孩子们最熟悉的“课间铃”。学校距离海岸线仅数百米,180余名学生中过半来自渔村家庭。“看似亲近的大海其实暗藏杀机。”郭校长望着操场上的孩子们说,“教会这些‘小海娃’敬畏海洋,是和传授知识同样重要的事。”

为此,泉州海事局“巴克船长”团队精心设计了一套“渔村定制版”安全课程。宣讲队员化身“航海导师”,用动画片里的惊险场景引出话题:“私自下海游泳有多危险?”“发现有人落水怎么办?”孩子们抢答时的声浪,几乎盖过了窗外真实的海浪声。

“看!我的救生衣穿得比‘船长’还标准!”实践环节瞬间点燃了孩子们的热情。在专业救生员指导下,孩子们轻松学会了穿戴救生衣。泉州安捷海上义务救援队的队员们还现场演示了心肺复苏、水上救援等技能,孩子们围成一圈,眼睛瞪得圆圆的,小手不自觉地跟着比划起来。当看到救生员用衣物制作救援绳索时,人群中不时发出“哇”的惊叹声。

“我们是海上的‘电子眼’,更是安全的‘播种机’。”泉州海事局石狮海事处杨儒维大队长说。据悉,该局将把这样的课堂推广至更多沿海学校,实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目标。

活动尾声,孩子们举着手册与“巴克船长”在操场合影。海风拂过他们手中的安全手册,仿佛大海在轻轻翻动这本生命的教科书。或许未来的某天,这些孩子中会走出新一代“巴克船长”,而今天种下安全意识的种子,会成为他们童年最坚实的“救生衣”。

张桢炜

一场趣味运动会

欢乐声中传授自救技能

3月27日,在滨海新区塘沽桂林路小学的操场上,一场以“海蓝护航少年派”为主题的水上安全知识趣味运动会,将水上安全知识转化为趣味游戏,让春日的海风裹挟着知识与欢笑,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堂水上安全教育实践课。

“这次趣味运动会设置了‘救生衣穿戴接力赛’‘水上救援障碍赛’‘水上安全知识抢答赛’三个环节,将水上安全知识的‘听讲式’学习转变为‘沉浸式’体验,通过体育活动,让孩子在奔跑、接力、协作中掌握水上安全知识。”南疆海事局团委副书记顾英浩介绍。

操场上,救生衣、救生圈、雪糕桶形路障等物品摆放得错落有致,随着裁判哨声响起,五年级(1)班的4组队伍展开激烈角逐。在“救生衣接力赛”环节,孩子们快速穿戴救生衣并准确做出落入水中后的正确自救姿势;“水上救援障碍赛”环节,学生们化身“小救生员”,用“救生圈”套中“落水者”后,再以腋下拖带姿势将“落水者”拖行至安全区。现场加油声持续不断,最先完成的学生们兴奋地击掌庆祝。

“水上安全知识趣味运动会这种形式,既锻炼体能又培养团结协作能力,这种‘学练结合’的方式能让孩子们在玩耍中掌握自救技能,更容易入脑入心。”看着操场上兴致勃勃的孩子们,塘沽桂林路小学少先队大队辅导员王志颖说。

随后开展的知识抢答环节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我知道,我知道,海上救援电话是12395!”“我来说,穿救生衣要做到检查卡扣、穿戴背心、打结固定,不能随便套在身上,不然起不到保护自己的作用。”“我记得,落水以后不能慌张,要保持正确的自救姿势等待救援!”学生们围坐在志愿者的身边,争先举手回答。

顾英浩说:“我们第一次举办这样的趣味运动会,希望能与学校加强沟通合作,探索不同的活动形式,更好地向学生们普及水上安全知识。”

据悉,南疆海事局前期已与塘沽桂林路小学、唐山里社区等单位签订了“和美”教联体合作协议。下一步,南疆海事局将积极探索“理论授课+实地参观+模拟体验”的立体式水上安全知识宣讲模式,在孩子们心中播撒下敬畏生命、守护平安的种子,筑牢守护青少年安全成长的蔚蓝屏障。

苗苗

一节主题实践课

寓教于乐传播航海文化知识

“同学们知道在乘船时要注意的安全事项有哪些吗?”

“开船是不是很有意思?”

3月28日,广州海事局联合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邀请从化区吕田三小师生来到水上安全教育基地,为同学们带来了一节水上交通安全主题实践课。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的课堂从室内走到室外、从岸上走向水上,让同学们沉浸式了解水上交通安全知识。

在海事志愿者的带领下,学生们兴致勃勃地走进航海文化科普基地,学习船艇设备、雷达等航海知识;走进模拟驾驶舱,收获在风浪中航行的体验。

实践课上,海事志愿者们还向参与活动的师生赠送了水上交通安全读本,组织师生学习水上安全自救技巧、水手绳结的打法及应用,亲身体验救生衣穿戴方法。

“今天的课很有趣,我们学到了很多有用的水上交通安全知识,希望以后还能有这样有意思的课程!”李同学兴奋地说。课后,海事志愿者带领师生们一同参观了广州花都海事处文化展厅与电子巡航室,科普水上交通安全的基本常识,解读航标所代表的意义、恶劣天气对水上航行安全的影响、水上紧急情况的应对方法等,揭开海事工作的专业面纱,让同学们深刻感受航海文化的魅力。

据悉,为守护中小学生水上平安交通,广州海事部门联合花都区教育局、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三方共同签署《水上安全知识进校园活动合作备忘录》,首次将拥有游泳池、实体船、模拟训练中心等的专业场所作为水上安全知识进校园活动的主阵地,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将航海文化与水上安全知识教授给青少年。

陈秀慧 邬君琳

一次科普教育活动

点燃求知热情

3月25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水上安全教育活动在青岛西海岸新区隐珠小学举行。由董家口海事局、青岛通信中心等组成“海洋强国梦 科普我先行”志愿服务联盟,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场生动实用的水上安全知识科普活动。

“船在海上可能遇到哪些危险?”“如何在冰冷海水中求生?”“什么是危险的离岸流?”……志愿者们通过《泰坦尼克号》等经典影片中的场景,结合真实案例,用视频展示和互动问答的形式,将专业的水上安全知识娓娓道来。从乘船注意事项到遇险自救技巧,从识别危险水域到正确施救方法,课程内容既实用又充满趣味。

在实践环节,学生们热情高涨。他们不仅学会了打摩尔斯电码求救信号,还亲身体验了救生衣穿戴、模拟弃船逃生,甚至用矿泉水瓶和书包制作简易救生浮具。“原来红领巾和衣服也能变成救援工具!”一位同学兴奋地说。

“这堂课太实用了!”隐珠小学副校长綦飞表示,“专家讲解的案例贴近生活,既教会孩子们自我保护,又开拓了他们的海洋视野。”学校特别聘请授课专家马桂山老师担任科学副校长,进一步加强海洋科普教育。

据悉,“海洋强国梦 科普我先行”志愿服务联盟由山东海事局与青岛市相关部门联合发起,整合了海事、海洋、教育等多方资源。5年来,该联盟已开展近千场活动,惠及8万余名学生,逐步构建起集水上安全、海洋科普、蓝色国土教育于一体的特色教育体系。

3月24日,连云港海事局“七彩海事”志愿者组织师生一起登上“海巡31”轮,沉浸式体验航海文化与水上安全知识。在“海巡31”轮上,志愿者为孩子们开设水上安全“浪花课堂”,利用直升机库设置的“一站点两平台三基地”综合教学区,组织学生进行救生衣、救生圈等救生设备体验、指导学生使用“水面救生机器人”(如图),吸引师生们纷纷参观打卡。通过参观船艇设备、释放烟雾信号和救生机器人,师生们实地了解了航海文化和水上安全知识。

刘传雷 马先行

深圳海事开展中小学生水上交通安全教育活动

3月31日上午,深圳海事局联合市应急局、市教育局等单位,在深圳机场码头“海上彩虹号”船舶上开展“深中通道展大国风采,水上安全育时代新人”实践活动暨2025年中小学生水上交通安全主题活动,为深圳市鹏星船务公司的“海上彩虹号”船舶授予了“水上安全教育基地”牌匾,见证了《持续强化宝安区青少年水上安全教育合作备忘录》的签署,新增了一所“深圳少年海事学校”,将水上安全教育、海洋意识培养融入主题实践活动中,共同构筑守护中小学生健康平安成长的坚实屏障。

邱德润 刘春芬

图片 | 各海事局

责编 | 詹景怡 蒋家乐 廖芊

审核 | 姜秋华

监制丨陈林

来源:中国交通报

相关推荐